骨折断端撬拔法整复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论文_史均平

骨折断端撬拔法整复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论文_史均平

史均平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中心卫生院 甘肃 天祝 733299)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193-02

近年来,我院采用骨折断端撬拔复位法整复手法复位困难的桡骨远端骨折60例,发现该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靠[1],无并发症及复损伤,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经本院门诊及外院手法整复后经摄片证实,骨折断端复位不满意的桡骨远端骨折。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14~74岁,平均51岁。外伤至决定采用本法时间为4h-3d,平均为18h,平均每人手法整复次数为2.6次。初始骨折类型为:科雷氏骨折48例(其中关节外型38例,关节內型10例);反科雷氏骨折10例;巴顿氏骨折2例(桡侧型)。所有患者经1~4次手法整复后骨折对位情况虽已有所改观,但仍未能达到满意的复位要求。其中仍遗有桡骨远端骨块向尺侧或桡侧移位,且移位程度大于3mm者48例,合并向掌侧或背侧移位12例,伴不同程度的成角畸形;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伴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10例,其中8例塌陷深度大于3mm。2例巴顿氏骨折桡侧骨折块明显分离、移位。所有病例桡骨尺倾角和掌倾角明显异常,15例伴不同程度的腕关节或下尺桡关节脱位,20例桡骨远端有不同程度的短缩畸形。所有患者因受伤时间相对较长及多次手法复位等原因,局部软组织已高度肿胀,估计再次手法整复仍难以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

1.2 方法

对上述患者,拆除外固定物。患肢平放于X诊断床上,骨折局部血肿内注射2%普鲁卡因10mL或1%利多卡因5mL。常规消毒、铺巾。术者带无菌手套,右手持已经浸泡消毒的粗细合适的史氏针1根,有局部的背侧或掌侧经皮刺入骨折断端,根据骨折远端的移位方向,在X线监视下,利用杠杆原理对远端骨块进行撬拔分离,术者的左手在骨折远端的体表,在史氏针撬拔的同时对远端骨块进行牵拉、推按、挤压等动作,进行骨折的复位,并活动腕关节以研磨关节面,直至满意复位。拔出史氏针,穿刺局部放置酒精纱布及无菌干纱布。对2例巴顿氏骨折,复位完成后,在术者双手牢靠固定骨折部位的同时,由助手从骨折块桡侧经皮打入2根克氏针固定骨折块。全部病例用前臂石膏托外固定,并拍摄X片留作依据。第1周内适当使用抗生素。根据肿胀的消退情况,分别在术后1、2、4周摄片了解骨折移位情况,及时更换石膏托,注意对骨折局部的塑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例巴顿氏骨折的经皮克氏针在4周后拔出。早期活动掌指及指间关节,4周后拆除石膏托改用前臂小夹板,并进行腕关节主、被动活动。

2.结果

本组60例,全部一次操作成功,整复时间3~8min。术后摄片显示,36例术前远端骨块单纯性向尺侧或桡侧移位者全部达到解剖复位标准,12例远端骨块单纯性向尺侧或桡侧移位合并向掌侧或背侧移位者,除2例骨折块仍遗留向掌侧轻度移位(移位<1mm)外,亦达到解剖复位标准。10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伴关节面塌陷者,关节面已基本恢复原有的弧度。所有病例术后掌倾角、尺倾角及尺桡骨远端的长度都已恢复正常。1周后摄片复查,除4例严重的塌陷性骨折的关节面有部分下沉外(下沉范围2~3mm),其他患者的骨折块无移位。2周、4周后摄片,骨折块无再移位,但有6例患者桡骨远端的长度有所缩短(范围约2~4mm)。无局部感染发生。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折门诊的常见病损[2],多数经手法整复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但临床仍有一些患者手法整复效果不佳,如不积极处理可致畸形愈合并明显影响关节功能[3]。对该类患者常反复手法复位或开放复位内固定。我院采用在X线监视下史氏针刺入骨折断端,利用杠杆原理对骨折远端撬拔,辅以体表的手指对骨折远端给予牵拉、按压、推挤等动作,可使移位的骨块有效地复位。特别是对由于受伤时间较久或经多次手法整复后骨折局部软组织已极度肿胀的患者。由于局部组织极度肿胀,往往给再次手法复位带来困难,而开发复位往往又须待软组织肿胀消退,且往往难以被患者所接受。由于桡骨远端周围肌肉附着少,在良好的麻醉下只需较小的撬拔外力即可使远端骨块松动。因此,本法操作简便,并可避免因反复手法整复时的强力牵拉及伸屈骨折断端而导致的副损伤,提高骨折的解剖复位率,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是部分患者免除手术之苦。巴顿氏骨折由于容易再移位,多数主张开放复位内固定,我们选择了2例桡骨侧型且骨块较大者采用本法复位,辅以克氏针经皮固定及有效的外固定,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法的优点:①操作简便,一般情况下仅需一人即可完成操作;②复位效果可在术中及时观察。提高了骨折的解剖复位率,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③针刺局部的渗血、渗液可部分地减轻局部肿胀,减轻局部的疼痛;④免除了因再次闭合复位可能加重的软组织损伤和其它副损伤。缺点;①本法有引起局部感染之虑(本组按严格的无菌技术要求操作并辅以适量抗生素的应用,无1例发生感染);②对老年及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严重压缩性骨折,特别是涉及关节面的塌陷型骨折,本法虽可即时复位,但有时无法维持关节面的高度,部分患者关节面可再次塌陷,故应选择好适应症。对涉及关节面的严重塌陷型骨折,如患者要求较高,最好不要本法;③术者有一定的射线接触。

【参考文献】

[1] 吴晓晖,陈劲东,蔡水泉.撬拨法治疗儿童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31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4):410-411.

[2] 刘宁,郇松玮,余国荣等.微创治疗桡骨远端难复性复杂性腕关节内骨折21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4):381-382.

[3] 张基灵,陈立军.外固定架结合微型钢板治疗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48例护理[J]. 浙江创伤外科,2009;14(6):642-643.

论文作者:史均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  ;  ;  ;  ;  ;  ;  ;  

骨折断端撬拔法整复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论文_史均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