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云南待补至功山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分析原理、分析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系统等方面着手,构建了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的递阶指标体系,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APA分析等方法,使用了多层次模糊识别的综合量化评价模型。并且在云南待补至功山高速公路中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正确性,并根据评价加过给出了相应的可以降低环境影响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承载力理论;系统理论;层次分析法
云南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云南的环境与生态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也对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地区甚至东南亚国家的生态状况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直接影响。但随着路网的建设,公路建设越来越深入原始森林,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越来越明显。对云南省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山路建设研究,不仅有助于降低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风险,而且有助于促进全省道路建设。公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理论基础
1.1公路建设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特定时期的环境,在一个区域性的环境中,支持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限制。“环境”是指现实状况没有改变这种状况的结构的条件。环境承载力可以用人类活动的方向、强度、尺度来衡量,但是,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环境承载力在“一个时期”的局限性是某个给定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条件的意思。道路的建设的环境承载力是可以用人类活动的方向、力度合理反映的。通过适当的融资、技术和政策发展公路系统,可以提高区域资源的承载能力,道路运输系统在改造过程中不仅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1.2系统理论
系统是一个由多个部分组成的、部分之间有作用力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中的每个部分都是由一些特定的程序、结构相互链接的。系统分析对被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方案然后定性定量的分析评价以提高对被研究问题认识的清晰程度,然后进行决策。公路是满足交通需求、与生态环境平衡为基础的整体,他的组成部分有人、车、路、环境。公路建设不仅仅是交通、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一个协同发展,还和国家战略有密切关系,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加之科学性、时效性、综合性。所以,用系统的观点去解析研究是比较适合的。
2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环境影响评价是建立一个完整而严格的指标体系,是一门科学的、可用于评价的体系,对多层次和各种要素的有效的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呈现出多目标、多层次,必须以相应的结构建立指标系统。既可以适用当前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也可以对未来的预测评价,不仅可以应用单项评价指标,还可以应用的综合权重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
根据公认的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了云南的实际状况,构建出适合云南地区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公路系统是多目标、多层次的,所以将其分为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三个部分。因为三个组成部分间是不相关的,所以存在以下关系: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自然环境影响”。
2.1社会环境影响
在社会环境影响方面,主要考虑对出行和对其他资源的阻碍。
出行阻碍是指对封闭路段两侧居民出行的影响程度,为定性变量。
占地面积是指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被干扰路线长度是指对其他基础设施的影响程度。
穿越景观路线长度是指对景观资源破碎的程度。
2.2生态环境影响
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主要考虑对动物和植物的侵扰。
对动物的影响使用接近或穿越野生动物栖息地路线长度衡量。
对植物的影响使用植被覆盖变化率和植物物种变化量衡量。
2.3自然环境影响
在自然环境影响方面,主要考虑地质变化、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对于地质变化使用穿越地质破碎带的路线长度衡量。
对于水土流失使用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指数衡量。
对于大气污染使用空气污染指数衡量。
对于水污染使用受污染地表水面积、水污染指数衡量。
对于噪声污染使用噪音敏感点个数衡量。
3云南待补至功山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3.1工程概况
云南待补至功山高速公路起于曲靖市会泽县待补镇,止于昆明市寻甸县功山镇,主线全长67.2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区内地形地貌类型主要有:溶蚀地貌、构造侵蚀地貌、侵蚀河谷堆积地貌及构造剥蚀中高山地貌。两岸植被较好,无河漫滩。
3.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自立项至投入试运营全过程,全部执行了环保管理各项目规章制度,重视环保管理,管理措施得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环保管理要求。工程布线、施工、营运对生态功能区影响很小,与生态功能区保护要求总体协调,严格控制服务区、养护工区以及施工占地面积,尽量利用既有场地或永久占地。占用耕地和林地均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依法履行占用手续,落实占补平衡要求。工程实际新建施工便道51.20km,其中,主体工程进场道路约17.89km,其它临时便道33.31km。占地46.32hm2。工程结束后,部分道路留给当地作为通行道路,部分进行了生态恢复。
施工前,寻甸县政府和待功高速建设指挥部协商后实施了对功山镇陆水塘取水点(水源为功山小河)的搬迁工程。搬迁完成后,项目建设不再对取水点产生影响,且功山小河为Ⅲ类水体,故跨越功山小河附近的桥梁和路面不再设置桥、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在漆树坪隧道施工过程中已经按照报告书要求对漆树坪村引水管道进行了保护,设置了临时的警示标示,在施工过程过没有对该取水管道产生破坏。在施工完成后,调查人员也到隧道上方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询问了居住于隧道上方的居民,经调查确认目前该水管完好,引水正常。
工程施工和运营中与当地政府、群众及时沟通,解决公众提出的合理环境诉求。施工及运行期间,未收到当地群众的环保投诉。
3.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爆破作业,在保护性鸟类集中分布路段采用加密绿化措施,未在鸟类活动频繁时间进行爆破,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教育培训,禁止破坏生态植被和猎杀野生动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工程设置有桥梁、隧道、涵洞等大量的通道,可减少工程建设对动物生境的阻隔影响。公路营运期可能对保护鸟类的迁移造成一定阻隔,但是保护鸟类分布路段公路以桥梁为主,对鸟类迁移的影响较小。营运期由于通过车辆的噪声影响,可能导致原来靠近公路的鸟类栖息地向远离公路方向迁移,从而导致栖息地的隔离,但是对于鸟类这种善飞行的动物来说,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鸟类可快速通过公路,因此公路建设和运营对保护鸟类的影响较小。本工程满足有关保护动物的措施和要求。
工程不设置取土场,施工前先对表层上进行剥离,均用于后期绿化及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植被选择乔、灌、草结合的当地植物种类。36处弃土场有1处交付其它项目使用,其余均已复耕及植被恢复,效果良好。因此项目的施工对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小。
3.4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声环境方面,全线共30处敏感点,其中主线28处,待补连接线1处,板坡连接线1处,工程已在5处敏感点(含杨柳小学)安装了声屏障,共设置2m高声屏障775.5延米,3.0m高声屏障800延米,3,5m高声屏障280延米,共1855.5延米,比环评要求增加605.5延米。通过对沿线敏感点监测,全线30个敏感点中在昼间、夜间现状声环境质量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水土流失方面,本工程于2017年7月取得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行政许可,水土流失防治指标达到了方案确定的目标值,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正常,发挥了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边坡防护以工程和植物措施相结合方式,效果良好;排水设施完善。施工期对隧道涌水进行了监测,水质良妤,未污染周边水体。营运期无路基和隧道涌水。路基设有排水边沟,隧道口设置天沟和排水沟。
水污染方面,加强跨越地表河流路段和饮用水源取水口路段的环保工作。禁止在功山镇陆水塘饮用水源取水口附近及汇水区内布设取弃土场、施工营地和各类临时场地。进一步优化陆水塘取水口路段线路方案,各类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尽量回用,严禁排入地表水体。桥梁桩基础工程尽量选择在枯水期、采用围堰法施工,妥善处置产生的钻渣泥沙,严禁弃至地表水体。加强施工材料堆放管理,严禁沥青、油料、化学品等进入水体。加强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区域的水文地质勘察,坚持“以堵为主”的治水原则,制定周密的漏水、涌水防止方案。加强漆树坪村水源水量和沿线长大隧道生态用水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本工程共涉及9处地表水体,分别为待补河、岔河、苏斗河、卡竹河、白上河、清河、格莱河、功山小河和苏斗河水库,其中苏斗河水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其余执行Ⅲ类水质标准;营运期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等设施的生活污水均安装有一休化污水处理设备,出水用于绿化养护,不外排。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方面,施工过程中釆取了施工路段洒水、料场覆盖篷布、拌合站修建围挡等措施。对公路沿线进行绿化,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减少对大气的影响。本工程沿线附属设施共设置有2处服务区,3处收费站,均未设置采暖锅炉。沿线设施设置的餐厅规模较小,厨房安装有油烟净化设施。根据验收监测结果,运营期对隧道口附近的河湾村、红土地村、漆树坪村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
固体废弃物处置,本工程沿线各服务区、收费站均设置了垃圾收集装置,并集中定期进行清运处理。公路沿线洒落的固体废物由养护部门专职人员定时清扫,现场调査路面及公路两侧围栏内较为清洁。
3.5综合评价及结论
经过对云南待补至功山高速公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级别的计算,得出其特征值为2.002,属于2-3之间,其对应的对环境影响程度为“有一定的影响”和“基本无影响”之间,鉴于得出的特征值接近2,所以对于其特征值的解读为:云南待补至功山高速公路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不大,不会对附近居住的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对附近的基建设施几乎没有干扰,对附近的生态的影响相对较大,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但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没有造成很大的破坏,但是如果不进行一定的补救措施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于自然环境影响较小,不会造成大范围的地质灾害,对于空气、水、噪音等污染可能造成对附近居民的生活的困扰,可以采取一定的环保手段进行补救,把空气、水、噪音的污染降到国家标准范围内。
对于云南待补至功山高速公路的环境综合评价如下:云南待补至功山高速线路排布可行,对于沿线的居民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布置补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所以本文认为施工主体进行相关的环保措施和“三同时”制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且可以被环境接受,即待补至功山高速公路在环境保护的角度是可行的。本文通过对云南待补至功山高速公路的环境影响的量化评价和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一致。
4云南待补至功山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议
4.1景观建议
边坡与地面采用曲线相接。通过边坡坡度的变化将边坡融于原地形,减少道路的突兀变化的感觉。
4.2修复地质
通过修建排洪道和导流堤排除地表水、地下水以增加抗滑力;
修建挡土墙,阻止土体下滑;打抗滑桩加大抗剪强度;
采取建砌石护坡、绿化坡面、拦石坝等措施防止崩塌。
4.3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堆渣,弱风化料堆放在底层,强风化堆放在上部,表面堆放土质渣料。建设路基挡土墙、路肩、排水等。另外进行一定的绿化治理用以封沙固土。
4.4减少噪音
营运期继续加强对敏感点的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增补噪声防护措施。
4.5定期检查、维护
定期对沿线防撞栏、桥(路)面径流收集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提高应对环境风险事故的能力,加强对沿线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的管理维护。
5结束语
本文结合云南待补至功山高速公路的实际状况,根据工程实际状况,建立了公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递阶指标体系。将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种,对于定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结合模糊集统计法来确定其指标值,定量指标查询或咨询得到,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APA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计算得到综合评价级别特征值,对应前述综合评价结论,并与该工程传统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相比较,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综合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正确性。最后本文针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提出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畅,边伟.浅谈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J].科技风,2017(17):136-136.
[2]黄宏刚.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策略[J].四川水泥, 2018,No.264(08):72.
[3]闫亭虎.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居业,2017(10): 124-126.
[4]张程.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No.253(07):142.
[5]张秀林.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4):212-212.
[6]陈鹏宇.生态公路交通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 2013.
[7]王伟.杭瑞高速公路湖北段生态景观恢复模式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论文作者:沈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环境论文; 公路论文; 云南论文; 工程论文; 评价论文; 山高论文; 沿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