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人民医院内5科 湖南株洲 412300
【摘 要】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6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实施统计比较,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甲钴胺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普及价值。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高压氧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其亦是导致患者残疾的主要病因,会使得全身各神经系统都受到影响,病情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或直接死亡。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以及传统中医、物理疗法等式临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虽然能够改善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但无法治愈。就目前而言,临床尚未寻找到确切的治疗方法[1]。但高压氧联合甲钴胺的效果较好,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与肯定。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6例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6例进行分组研究,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和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的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患者57例,女患者69例,患者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56.4±10.2)岁;病程4-24年,平均病程(11.9±4.2)年;其中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100例,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变26例。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3例。对2组患者的自然资料予以统计比较,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甲钴胺(国药准字H20055382,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的方法治疗,500μg/次,1次/次,共治疗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控制在0.2MPa左右,30min中的吸氧治疗后需要5min吸空气,反复进行2次,控制总吸氧时间在1h内,共治疗4周。
1.3 治疗效果评价
显效标准:患者自觉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膝反射、腱反射基本恢复至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5m/s;有效标准:患者自觉所有症状明显好转,膝反射、腱反射有所恢复,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5m/s;无效标准:临床症状、膝反射、腱反射均无明显改变,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相比于治疗前也无任何改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器SPSS20.0统计处理治疗总有效率等资料,使用(%)描述并行x2检验,P<0.05表示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2组之间予以统计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比较间下表所示。
2.2 统计比较2组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或血糖、血小板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出凝血时间正常,对照组出现2例轻微头痛,试验组出现1例轻微头痛,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影响后期治疗。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该病的患病数量逐年增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在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和其他生理病理改变的影响下发生损伤的情况,其会导致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等全身周围神经系统同时出现病变。上肢体麻木、灼热和疼痛等式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自发性疼痛或者触诱发痛等症状,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甲基维生素B12是甲钴胺的具体化学结构,甲基化功能能够直接参与到生化甲基转移之中,促进神经组织蛋白质、脂肪以及核酸的新陈代谢。对损伤的髓鞘进行修复,促使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改善,并能够在神经细胞中直接发挥作用,对轴突受损区域再生产生刺激性,避免轴突性质改变。高压氧疗法是将机体置入高气压环境中,使其呼吸到和环境压力相等的纯氧气,其可满足缺血组织对氧气的需求,从而使缺氧症状得到显著改善。高压氧可促使血氧含量和血氧分压得到明显提升,使氧的弥散能力和范围有所增加,维持神经细胞正常氧供不受影响,加快神经的修复和再生速度。且高压氧可加快纤维细胞的分裂速度,并对胶原纤维形成发挥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此种治疗方法有利于加快侧支循环的建立速度,促使毛细血管实现再生和微循环改善,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对免疫抗体的产生进行抑制,同时对变态反应予以抑制。高压氧可增强纤溶酶火星,溶解血栓,修复受损静脉[4]。黄煜,丘熙廉,赵淑敏等[5]国内相关研究学者通过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高压氧和刺五加治疗,结果发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这充分证明了高压氧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优势。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作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孔宪如[6]的研究结论呈现一致性。由此可见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甲钴胺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普及价值。鉴于本组研究选择的病例样本偏少,且研究时间较短,高压氧联合甲钴胺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还需临床深入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汤涌,张红梅.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3):255-258.
[2]田丽,杨柳,裴继艳等.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4,28(12):1244-1246.
[3]杨静,张巍,武赟堂等.高压氧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1):50-51.
[4]童向前.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0):1864-1865.
[5]黄煜,丘熙廉,赵淑敏等.高压氧和刺五加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31(2):55-57.
[6]孔宪如.高压氧凯时联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3(1):50-51.
论文作者:王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9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周围神经论文; 高压氧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9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