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论文_赵岩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论文_赵岩

摘要:为了满足更高要求的工业生产,需要提高控制系统的即时性、准确性,但是对于当前工业控制系统的优化和提升来讲,逻辑控制器的优化需要从硬件设施、故障检测以及日常维护等方面进行。就优化实践来看,利用PLC技术实现对输入及输出电路的优化可以有效的降低外界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而且可以缩短设备的响应时间,提高控制的即时性和精准度。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控制系统;技术优化

电气控制系统的优化对于电气生产的质量、效益提升有积极的帮助,PLC技术在电气控制系统当中的有效利用可以实现电气控制精准度,提升控制系统的即时性,从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效果,所以对PLC技术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做分析与强调现实意义显著。

1 PLC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目前PLC工作的方式和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存在着相似性,即用户指令的执行主要利用编程这种方式。在进行用户程序扫描的时候,信息的收集工作会完成。就信息的具体收集过程来看,其包括了三个基本的阶段,第一阶段为输入采样,第二阶段为执行用户的指令,第三阶段为数据输出。从工作实践来看,在做用户数据读取的时候,相应的单元会同步进行数据存储。当输入采样阶段执行完成后会进入到执行阶段。就执行阶段的具体工作实施来看,需要基于标准的成熟实现对用户程序的扫描,之后,CPU会实现对应区域的刷新,主要是刷新数据和动态,数据和动态刷新之后,驱动电路的具体利用实现了输出。目前PLC分析的设计优化思路和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充分的了解,需要设计人员深入现场做详细资料的收集,并基于资料和具体的控制要求做控制方案的设计和优化。(2)在具体控制要求基础上对PLC的系统配置方案进行调整,其中调整的核心是内部控制部件的优化。在调整中,模块的选择以及系统的经济性和运维便捷性都需要重点考虑。(3)对输入、输出设备做正确选择,同时要明确输出设备所控制的对象;(4)需要对控制系统程序进行优化,保证程序运行的安全性。(5)基于电路图原理进行各个硬件的连接。

基于具体的优化思路和原则进行硬件的优化,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实现输入电路的优化。利用PLC控制系统做生产控制,其能够为系统运行提供稳定的电压,而且系统提供的电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所以对系统做整体优化之后,外界环境对控制系统的干扰会明显的减弱。运用隔离变压器采用双隔离技术,这样,高低频脉冲造成的系统干扰会明显降低。(2)优化输出电路。优化输出电路是为了满足电气控制的具体要求,实现缩短设备响应时间和提升实际控制效果。(3)抗干扰设计。抗干扰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防止空间辐射将PLC控制系统在金属柜中做安置;第二是需要对强电动力线路和弱电动力线路进行有效的隔离;第三是利用双绞线屏蔽电缆进行模拟信号传输线的建设。

2 PLC控制系统故障检测

(1)电源指示。电源指示灯会对PLC的具体运行供电提供指示。当PLC基本单元处于供电状态时,设置的POWER指示灯会处于发亮的状态。如果电源接通后出现指示灯不亮的情况,说明供电存在着故障。此时需要对具体的连接电路做检查,确定电源线路的连接是否牢固。如果电源线路的连接处于牢固的状态,则需要对线路的负载短路做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负载短路现象。如果这两种情况均不存在,需要对PLC的内部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导电性异物。

(2)出错指示。当系统中有错误出现的时候,EPROR等会呈现闪烁状态。检查这个时候的PLC,其进入关闭状态,而且输出现实为OFF。这样情况出现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系统程序是否存在错误。若程序正常,需要对内部做检查,确定噪声以及可导电异物。

(3)输入指示。输入指示主要是进行信号开光状态的检查,这种检查需要随时进行,即无论指示灯处于何种状态,都要开展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践中发现光感传感器在受到污垢影响后其灵敏度会明显的下降,所以在检查中需要对光感传感器具体清洁状态进行分析。

(4)输出指示。当负载的显示处于不完全状态的时候,系统会存在问题,比如过载或是负载短路等,系统接触不良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所以在检查中需要对这些方面重点考虑。

3系统维护措施优化

PLC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有几方面的显著要求,比如控制室的温度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来讲,PLC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其温度要稳定在0℃~55℃的范围之内,当其处于储存状态的时候,此时的温度控制要在-20℃~70℃。安装系统时需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强化环境的通风和散热。具体设计的时候PLC的相关性能,比如:抗震性、抗冲击能力等均要实现优化。此外,腐蚀性的尘埃和气体对PLC有影响,所以要保证环境的清洁度。PLC控制系统的具体检修和维护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

(1)检查供电电源。供电电源的异常会对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显著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检查工作中要放在首要位置。确定供电电源是否在标准电压85~264V范围内,直流电源电压为24V。

(2)工作环境的检查。工作环境对PLC控制系统的具体运行有显著的影响,现阶段的工作环境检查主要的内容是对控制柜内的温度判断其是否在参考标准0~55℃要求范围之内。在检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控制柜内的粉尘、铁屑等情况做判断与评价。

(3)对电缆连接器的安装、连接等检查。主要检查连接的地方、螺钉等是否存在松动。在此项检查中各个单元的可靠性和固定的实际情况也需要做强调。

(4)需要对I/O端电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其电压是否在工作要求范围之内。

4 PLC技术的运用注意事项

PLC技术在电气生产实践中对电气生产力的保障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在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比较的便捷,但是部分特定的环境会对其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PLC技术具体应用实践中需要对相关的事项做注意。

(1)温度的控制。PLC控制在具体利用的过程中要对散热的要求做重点考虑,因为散热效果会影响到控制元件的具体功能实现,所以在基于PLC技术做具体设计优化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选择具有较快散热特性的电器元件,如果电器元件的工作温度高于55℃,需要在工作环境中做通风装置或者是制冷装置的安装。

(2)湿度的控制。从PLC的具体利用来看,湿度会影响控制元件的具体利用效果,如果水汽较大,电器元件的绝缘性能比较差,在元件利用的过程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会明显的增加。所以出于安全运行的保证,PLC工作环境需要实现湿度监控。如果发现湿度超过了85%,需要做及时的除湿处理。

(3)振动频率控制。PLC在具体工作的时候对周围环境的振动频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规避振动比较强烈的装置。对于部分振动强烈的装置,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一般需要将振动频率维持在10至55Hz的范围内,这样振动带来的危害会得到有效的缓解。综合上述分析,温度、湿度以及频率对PLC的实践应用对产生诸多不利,所以在PLC具体设计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上述的标准进行明确,然后基于标准实现准确的控制,从而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利用PLC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系统的运行稳定和安全性,这对于电气生产控制的稳定有重要的意义。详细分析PLC技术的具体利用,这可以为实践提供显著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岳秀江,孙洁香.电气控制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自主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自动化博览,2018,35(10):66-70.

[2]薛常庆,丛键,张晓.电气控制系统PLC互联身份认证机制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8,37(2):30-34.

论文作者:赵岩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论文_赵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