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海燕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孙耿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251402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主动,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中探究、思考知识的欲望,从而就能让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多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从而就可以在不断地教学中,使学生的数学兴趣得以养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81-01
前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没有建立抽象思维的情况下学习数学知识是枯燥的,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数学理解困难,无聊没意思,这就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愿意思考,学习的不积极,这样就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非常低。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从自身的教学出发,改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一、以学生喜好为出发点创设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以课本为内容来进行教学,但是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对于书本教育一会就会失去耐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上就需要改变这样的教学形式,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受到情境的影响,从而就会主动去学习知识,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以学生喜好为出发点,保证学生可以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数据收集整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多媒体形式的演示感兴趣的特点,用多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比如以农场家禽为背景来演示,也可以用各种动画人物来演示,这样学生在感官上就得到了激发,就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就可以顺利进行,教学的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当中,减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抗拒,学生可以在不断的教学中养成数学兴趣[1]。
二、多形式呈现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都是进行详细讲解,反复讲解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种反复讲解的方法下,小学生的天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理解也都是按照教师的框架来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学中就不愿意思考,失去了自主思考的兴趣和能力,对于知识的学习都依赖于教师,这样就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素质都被限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更加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愉悦。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有教学方法的支撑,只有符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学生才会进行自主学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得到良好培养[2]。
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的方法,将数学知识的教学变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究知识。小学生比较喜欢游戏,对于游戏的进行都比较有兴趣,而且在游戏中都会去争取胜利,教师通过游戏,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更加活跃,这是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混合运算》这一课中,很多学生容易忽略运算规则,而且在练习中较为被动,使这节课教学的效率一直不高。教师可以将这节课的教学变成一个游戏,首先让每一列的学生为一组,每个学生代表一个数字,然后由另一组学生代表加减乘除的符号,两组采用对抗的形式,比一比哪一组算对的情况最多,这样课堂中就会得到活跃,学生为了得到胜利就会开动脑筋去运算,即算自己这一方,也验证对方算的争取与否,在游戏的带领下,所有的学生就对混合运算的法则都了理解,同时学生的运算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就会对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当遇见混合运算问题时就会想起游戏,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长效提高。
三、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实践
对于小学初期的数学基础知识,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探索中形成自我理解,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更透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转变,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即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让学生可以感受掌握数学知识,将之实际运用后得到的满足,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扮演超市的称重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克和千克的不同,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用处,产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变得主动,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联系实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3]。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出发,利用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学生喜好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解的兴趣,在课堂中多形式沉陷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变得可见,数学学习变得有趣,让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趣味的,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实践,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转变,得到数学知识学习上的满足。这样学生在教学的引导和影响下就会逐渐养成学习兴趣,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长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祝青亮.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江西教育,2019(06):57.
[2]胡佳慧.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56.
[3]廖贞贞.浅析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71.
论文作者:鲁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就会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情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