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媛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中心小学 116599
【摘要】在经济化、全球化的形势下,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数字化、现代化已经无法避免。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也随之逐渐重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但现今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不少教师采用了照搬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者缺乏一定的教学规范,以致课堂效率不高等现象。上述的几种问题正是阻碍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177-01
时下在大多数小学,信息技术都没有列入统一考试科目,上网玩游戏、QQ聊天是大多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主要活动。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的重要原因是对授课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学不到有用的东西。指导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掌握“有用”的技能,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确实是“有用”的,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及其作用
要对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和改革,第一步就是要正视信息技术,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这一课程,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技术备受冷落的原因,才能谈教学的策略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角度,从多方面思考教学的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只有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按时按质完成课堂目标,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学生将信息技术课当成电脑游戏课的误区。同时教师也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制作电子课件,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等手段,并重视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盎然。
二、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而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于实际的操作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要让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收获,并在实际操作上打好基础,作为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策略必须要进行改革,必要时做出调整,将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1.引导讲解法:引导教育法,要求老师通过讲解学科的背景或者其他粗浅的、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更为深奥的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内容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也可以采用引导教育法。例如,在进行word文档的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学会插图、加粗、设置颜色和底纹、插入表格等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注意键盘的快捷键使用,如:Ctrl+Z是撤销、Ctrl+B是加粗、Ctrl+C是复制、Ctrl+V是粘贴等等。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些入门常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提前在家长的指引下通过电视、电脑、图书音像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以让其充分领略计算机的便捷和互联网的强大。
2.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经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检验过的、极为有效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也可以借鉴性地引入此方法。例如,在课堂上通过电子教育系统演示软件的实际操作步骤,让没有计算机使用基础的学生也可以轻松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示范正确的硬件使用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示范教育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惑,但长时间采用以老师主导的示范教学法会让课堂气氛沉闷,甚至让学生觉得教材索然无味。笔者认为,可以适当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做示范者、讲解者,这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沉闷的课堂妙趣横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三、转变教师角色,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材观
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由教育的“物化”转向“人化”,大力倡导“人本教育”。“人本教育”的真谛是“开发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时期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由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要做一个激励学生思考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的人,同学生平等交换意见的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提供现成结论的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人。要成为一个探求者、合作者、指导者、学习者、自省者、学者。
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该充满信心。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教科书当成圣经,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四、精于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第二课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乐土,它不仅打破了教学中全体学生齐步走的局限性,更使部分学生通过互相探讨、交流和学习,获得更广更深的知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多学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小学阶段,不仅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简单常识和基本操作,而且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应用上。选择、编制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软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游刃有余,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胡剑婵.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漫谈[J].新课程学习,2013(5):125.
[2]韦光磊.构建良性沟通的信息技术课堂[J].考试:教研版,2017(10):186.
论文作者:杨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的人论文; 小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