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三网融合元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元年论文,三网融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开年伊始,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随即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这整整一年间,关于三网融合的话题就再也没能停止,政策监管层、业界从业者、专家学者、投资市场,甚至普通百姓都卷入了这一场热热闹闹的融合大潮中。
众所周知,虽然三网融合在今年成为大热话题,但却是过去十年产业发展的必然。数字化在过去十年间已经彻底改变了广电、通信和互联网,媒体形态间的壁垒早已消融,内容、业务、服务、终端、用户需求……诸多融合已是必然,政策的发布不过是验明正身,给了明确的身份而已。
国家层面的导向已经明确,但是,具体的问题却没有解决。融合到底该怎么融?三大产业的未来方向究竟如何?是各做各的还是重整河山?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层面是否需要进行根本性调整?在现阶段,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一切都还在摸索,到处充满了躁动,也充满了迷茫。但无论如何,大融合的历史车轮已经启动,有行动,就有新希望。
融合第一年,主导权争夺战
争夺历程
回首一年融合历程,可以发现,广电和通信两大行业在行业主导权层面上的争夺一直是一条主线。
1月份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的发布,背后已然是一次广电和通信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次战斗中,业界普遍认为,广电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因为,此次总体方案是倾向于保护广电的。
首先,给了广电一个三年的试点保护期,在这—期间,要求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同时明确双向进入业务范围,简单来说,就是广电可以经营包括互联网接入、IP电话等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而通信行业想要的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业务则依然由广电部门负责,通信行业则只能从事节目的信号传输和分发。此一役,广电胜。
接下来,又是一轮关于试点名单的争夺。半年时间里,各种关于试点名单的传闻满天飞,广电总局与工信部、各地广电和电信运营商,甚至当地政府纷纷出马活动,试点方案也几易其稿,期间种种,真可谓惊心动魄。直至6月9日《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正式下发,对试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6月30日国务院正式下发12家首批试点名单,名单争论至此结束。
接下来争夺战进入到各地试点城市。获批的12家试点城市纷纷成立三网融合领导小组,推出自己的三网融合实施方案,各地又是一轮广电和通信权责利的争夺。但无论如何,各地总是开始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
10月18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再次重申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最高决策层对此的期望不言而喻,接下来是不是需要尽快从争夺转向共同推进呢?
广电的自我保护
在一年中,广电作为受保护也是实力较弱的一方,为了能够与通信一争高下,作出了积极主动的努力。
首先,力推NGB建设。目前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地区,同时也是NGB建设的示范区。一方面是网络带宽的提速。计划到2015年,城市80%以上将实现网络光纤到楼,30个大中城市将建成基于有线网络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示范工程,提供家庭接入速率100Mbps、企业接入速率1Gbps的能力,新增数字电视双向用户1亿户,实现内容、业务、服务的可管可控。这一宽带发展计划,被业界视为广电涉足通信业务之后,力争通过网络改造,拉近与通信在宽带网络上的差距。
同时,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组建工作也提上日程。8月,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筹备组正式成立,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挂帅亲任筹备组组长,级别不可谓不高。同时,各地省网也加快了一省一网建设的步伐,按照规划,2010年底应该基本上实现一省一网,为国家网的组建打下基础。广电总局相信,此举一旦成功,广电系统将具备与电信在全国市场展开竞争的主体,同时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广电的各自为战的弊病,达到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产业实力。
在内容保护方面,广电的做法是牢牢掌握新媒体视频内容的播控权。为此,建设了由中国网络电视台作为总平台、各地作为分平台的IPTV、手机电视播控平台,颁发了三家互联网电视集成运营牌照,不允许家电厂家私自提供接入互联网看视频的服务。这些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广电在新媒体视听内容方面的管控权,为其在三网融合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了保障。
三网融合推动全媒体、全方位布局
三网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广电、电信和互联网在过去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纷纷拓展自己的业务线,到2010年,三大领域的全媒体、全方位布局均已经形成,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替代性竞争,而是在业务趋同基础上的平台化竞争。
广电全面进军新媒体
目前,国内各主要广电机构均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的新媒体业务布局。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台、IPTV、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只要是现在有的视音频新媒体类型,广电均有所涉猎,主流广电机构更是基本上实现了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全覆盖。像中央电视台就拥有中国网络电视台、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平台,今年还拿到了互联网电视的内容集成牌照;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公司主要有文广互动和百视通两家,百视通旗下更是集合了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多个新媒体平台。
除了自有新媒体平台的全方位布局之外,2010年,广电机构还加大了与网站等机构的跨媒体合作。让我们来看—下几个典型的例子:中国网络电视台与盛大合作进军网游;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淘宝合作成立了湖南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建电子商务结合电视传媒的全新商业模式,同时与盛大合作,进军网游行业;杭州华数也与淘宝成立合资公司,在华数的数字电视平台上推出“电视淘宝”,同时也把电视内容推向互联网,还共同推出“淘花网”,力图建立网络视频交易平台。跨媒体的合作,大大增强了广电在新媒体领域的实力。
除了媒体类业务,在政策的推动之下,2010年广电也开始进军语音、宽带接入这些通信行业的传统业务。在8月份的BIRTV上,12家试点单位展示了最新的业务,其中视频通话就成为一大亮点,多家网络运营商均推出了视频通话、视频会议之类的业务,宽带接入业务更是普遍开展。在一些有线网里已经成为了基础性的业务。
经过这些年的布局,到2010年,广电的业务已经非常全面,三网融合的三种典型业务:视频、话音和数据,广电均已经全面涉足。
通信三大运营商的全媒体布局
通信行业在今年除了继续加大在宽带网建设和3G网络建设上的投入之外,其全媒体布局也已经成型,手机报、手机阅读、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浏览等等在三家运营商中均已经开展起来,用户数量和收入均有明显增长。
为了集中优势资源来加快业务推进,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均成立了多家基地来统筹建设,两家均在上海建立了视频基地、在浙江建立了阅读基地,此外还有音乐基地、游戏基地、位置基地等。基地统筹规划业务内容,做出产品,统一下发到各省公司,各省公司只需要进行营销推广和用户管理即可,不需要每家都去集成内容,从而形成了内容的规模效益。
在做内容集成的时候,三大运营商由于自己并没有内容生产能力,从而非常重视与其他媒体机构的合作。像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基地,在2010年短短一年时间里,就与几十家大型出版社以及盛大文学这样的网络文学版权所有者签到了合作协议,从而在很短时间里就带动了手机阅读业务的发展。这种合作都在推动着三网融合的进程。
互联网的媒体化和移动化战略
对于互联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融合性的平台。在2010年,互联网与广电和通信行业均展开了积极合作,向媒体化和移动化进一步迈进。
在媒体化方面,互联网把视角聚焦在了网络视频方面。无论是百度、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还是土豆、优酷、酷六之类的垂直网站,均在视频市场上大举发力,使得2010年的网络视频市场异彩纷呈。
在移动化方面,各家网站也很看好移动互联网市场,在移动互联网上推出自己的网站或客户端,与用户随时随地保持联系。截止2010年第二季度,腾讯的移动QQ累计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2.6亿,已经成为手机必备软件;百度所推出的掌上百度,官方宣称下载量已经达到1000万以上,跟国内20多个厂商达成内置或预装合作。互联网与手机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
跑马圈地之后,如何深耕
纵观广电、通信和互联网行业,其战略布局无一不是全媒体、全业务的,各家都拉长了原有的战线,把自己的业务触角深入到了更广阔的领域,这也将进一步促进三网融合的深化。
不得不说的是,在现阶段,无论是广电、通信还是互联网,它们的全媒体布局更多还是在一个“全”字,跑马圈地是主要任务,不惜一切先扩大自己的地盘再说。不可否认,这是初始阶段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接下来要考虑的,将不再是大而全,而应该是把现有业务做深做精,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打通广电、通信和互联网,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提供有效的服务。如果仅仅停留在跑马圈地阶段,即使圈下来了,也可能会变成荒地。
三网融合带来业务创新
对于用户来说,三网融合所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体现在业务上,除了在单一网络上的增值业务之外,如视频点播、互动游戏等,一些由三网融合所带来的跨网、跨屏的业务,更是扩大了用户的选择范围。
跨网跨终端业务
2010年,广电、通信、互联网甚至终端,都在跨网业务上进行了诸多尝试。
广电跟互联网的合作表现在两大领域:一个是内容领域,各电视台与主流视频网站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合作,包括电视台对网络的内容输出、电视台引入互联网的内容素材、双方合作拍摄网络剧以及电视台借助网站做互动等等;另外,有线网络公司跟网站合作,推出了更多融合的业务,如华数与淘宝合作所推出的“电视淘宝”业务,就把互联网上的淘宝搬到了电视机里。
与此同时,广电更是跟家电厂家合作,推出了互联网电视这一全新的业态,给用户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收视方式。目前,三家内容牌照方,央视、百视通和华数,均已经开始了互联网电视业务的推广,主流电视机厂家也基本上都推出了互联网电视的机型。虽然互联网电视已经启动,但问题也颇多,比如盈利模式的问题。目前常见的模式是电视机厂家把它作为电视机销售时的卖点,再把由此所产生的溢价分一部分给广电。这种模式对于广电来说,远远无法解决建设内容集成平台所需的大量成本。未来互联网电视该如何发展,还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多屏联动业务
三网融合之后,如何真正能够让各个终端都联动起来,提供真正的融合业务,也成为2010年各运营主体思考的焦点问题,由此产生了新的多屏联动业务。
在广电体系里,百视通早在2009年5月就基于NBA的内容推出了三屏联动业务,今年,在视频云概念的基础上,百视通把可以联动的屏幕进一步扩展,只要是可以接受视频的屏幕,都可以实现视频内容的无缝衔接。
通信体系中,中国电信的天翼视讯基地也在11月9号正式对外发布了首款产品“翼视通”,主打三网融合概念,可以让消费者实现在PC、手机、电视端三屏之间观看视频时的顺畅切换。
未来,可以融合的屏幕将会更多,而融合的方式也将更加多样,不仅仅是把既有的内容在多个屏幕之间流转,更可以基于三屏创造真正融合性的全新内容,比如在演播室中直接引入手机拍摄的和互联网上的内容。
物联网类业务
物联网类的业务也是2010年三网融合的一大亮点。
广电网跟物联网结合之后,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基于家庭的实用性服务。上海东方有线就推出了“家庭物联网”的业务,与海尔U- home物联之家一起,开发了海尔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目前正在上海的部分小区进行试点推广。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电视机,本地管理家中所有的家电,还可以用手机远程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华数则推出了数字家庭健康系统,在家里就可以直接联系医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检查项目。
通信行业也非常看好物联网市场。中国电信在无锡建立的物联网平台已经上线测试,还开发了物联网RFID手机——翼机通,直接打出“5A数字家庭”概念,通过手机就可以实时查看家中情况。中国移动首个基于TD推出了面向大众的物联网应用“宜居通”,最晚2011年1月将在全国大规模试商用。
思考:创新背后的用户需求
纵观运营商所进行的融合新业态,创新点不可谓不多,技术发展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是,我们要说的是,业务本身的创新如果仅仅是技术性的推动的话,将很有可能在市场上碰壁。业务背后,真正的市场是用户的需求。只有建立起掌握用户需求的信息平台,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数据,实现业务与需求的对接,才能让业务真正产生效益,而不只是停留在实验室或试点小区阶段。
广电和通信跨行业融合的探索
在过去的一年里,广电跟通信也不只是竞争和对抗,双方也在多个层面上展开了合作,合作领域甚至突破了单纯业务层面而进入资本层面。这就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融合的可能性。
业务和服务合作
广电和通信的最常见合作方式莫过于业务层面的合作。众所周知,IPTV是双方合作的典型业务,广电提供内容,通信提供网络,双方共同运营。2010年,进行业务合作的方式更加多样,各自拿出一部分业务来联合推出套餐、共用共建缴费通道、共同推动新项目等方式都已经在多个地方开展起来。在多个地方,当地的广电和电信企业已经建立起了战略合作关系。在这些合作中,广电和通信打破原有产业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融合。
资本合作
广电与通信更深入的合作计划已经涉及到了资本层面。在武汉,广电和电信就计划共同出资2.2亿元成立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负责三网融合业务开展,并在新建小区中实施网络部署。目前,这个方案已经得到武汉市政府的认可,具体细节还在谈判当中。如果这一方案可以顺利实施,将为三网融合树立另外一种标杆。
融合能否推动管理体制调整?
融合已成必然,产业界的探索也非常积极,但是再往深入走,深层次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都将浮出水面。
比如,业界讨论最热闹的一个话题就是,是否需要或者能够在工信部和广电总局之外,成立一个全新的管理机构?如果可以的话,通信、广电、新闻出版、文化、宣传等是不是都可以整合起来呢?
再比如,在法律法规上,是不是需要出台符合融合媒体特色的专门的管理法规?《电信法》肯定不能担当起如此重任,那新的法律法规又该如何处理?
也许这只是遐想,但三网融合确实需要新的管理体制来与之相适应,而这个新的体制什么时候出现、何时出现、以何种方式出现,还都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