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田园综合体模式开发综合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一个山清水秀、文化丰富、经济繁荣的美好画面,满足当今生活在快节奏下人们对回归乡土的诉求,回归人们内心最初的美好向往。基于此,本文概述了田园综合体,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主要特征,对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下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与规划设计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特征;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规划设计措施
田园综合体是在原有生态农业和体闲旅游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为新时代的都市人实现田园梦。同时提升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商业价值,能更好地带动新农村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以下就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下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及其措施进行探讨。
1 田园综合体的概述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园区,集生态农业、体闲旅游和田园社区为一体,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掘乡村文化,完美体现本土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新的区域发展格局。
2 田园综合体的主要特征
田园综合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以田园景观环境与农业生产为基础。田园综合体是在结合农林牧渔的生产与乡村农俗文化、农家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综合体形式,具有引领区域资源共生、聚合增值之特质。(2)以观光休闲功能为核心。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旅游、娱乐等休闲活动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亲近大自然,领略山水之美成为人们的重点选择旅游度假目标。田园综合体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带动农业从单一第一产业往二三产业延伸。(3)以综合开发为主要手段。第一、乡村农业景观与休闲旅游的综合性开发。运用农林牧渔资源结合自然生态资源,营造优美独特的田园景观、山水景观、农耕文化景观,将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进行合理结合,打造集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能够一站式满足游客全方位的旅游体验需求。第二、打造以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产业。将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向泛休闲农业产业化转变,其中包括旅游、休闲度假、地产、会展等在内的休闲产业的中和发展架构。第三、将农业生产区开发升级将目标进行综合打造。将农业生产区产业升级,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从而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典范区”、“农业休闲示范区”等综合目标构架。
3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下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3.1生态规划设计手法。在景观规划设计前,要确定将需要保护和利用的山水资源纳入到景观规划中,根据地域特色恢复山水资源的保护范围,并对破坏性的规划建设进行控制,保护好自然山水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要结合景观空间形态,从自然要素出发,打造连续性、系统性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开发程度、适宜性及开发容量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其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塑造良好的生态格局。另外为了进一步形成开放的空间框架,需要结合景观规划中的山水格局和绿化体系,充分利用自然的山体、水系和绿化,以生态位原则,将其成为开放空间的基础,使自然岸线、山头、湿地等生态景观资源成为永久性开放空间,确定开放空间,建立宜人的绿色开放空间构架。
3.2景观规划设计手法。主要表现为:(1)为了创造极富变化和戏剧性的景观序列空间,生态山水资源丰富的区域设计需要“引山借水”的景观序列组织,采用多元化的空间构图形式。(2)在塑造“依山亲水”的城市轮廓形态上,主要包括两种,即天际轮廓线和岸线轮廓线,其中前者注重山林轮廓在景观轮廓线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一般天际轮廓线外,借助地形的起伏,能够形成多层次、多轮廓的天际线。(3)将山体制高点作为景观布局的标志,将山体融入轮廓线中,利用山体的楔入塑造“生态景观”的意味,建立“显山露水”的视觉对应系统,充分考虑每个重要视点周围开阔的空间,形成互为观赏的对景关系,避免实现被过多的遮挡。
3.3文化与功能的规划设计手法。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小品设计等手段,利用现有山水资源条件及历史文化特征,能够创造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特色鲜明的景观环境。另外,在景观生态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及经济发展形式等方面,通过功能手法可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区发展模式,能够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綜合利用水平转变,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简单的重视增长数量向追求质量的提高。
4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下的规划设计措施
4.1产业结构多元化。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基础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技术和规模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耕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必须推行产业结构多元化。田园综合体通过将第二、三产业渗透到农业发展中来,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农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地位。田园综合体在现代农业规模化、高科技化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循环农业,拓展乡村产业链,转变农民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4.2土地开发模式升级。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园区为载体,通过整合、重建,并分析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在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上全面升级农业园区。优化土地配置,将社区建设用地集约化,重新组合生产用地。打破人们长期以来的分散性居住的习惯,以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建设田园社区,以组合院落代替传统农宅,改善各村庄规模小、位置分散、距离远、土地使用不节约等现状,集中建设配套设施,提高交通便利条件。通过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措施节约了用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产要素最大利用化的组合分配,重新组合用地空间,将农业、工业、服务业设施合理分配,和谐发展。
4.3产品模式升级。田园综合体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以农业为基础,同时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工游一体化”的三级产业联动的立体化产业格局。将以往分散的耕作方式通过土地合并转化成大规模的现代化农田景观,倡导有机生态农业,避免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协调、再生能力,采用科学的方式种植、培养,体现生态农业的理念。同时将乡村旅游服务充分地渗透到农田景观中,打破农业的单一性,升级发展集观光、旅游、采摘、体闲等为一体的旅游新模式。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农村,有些地方规划设计打破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绿化景观改造,将加工业、服务业等渗透到农业中,将单一的农业向生态旅游转化。为了促进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对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下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及其措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伟涛.基于CSA模式的田园社区景观格局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3
[2]王缉思等.田园综合体:打造中国乡村新形象[J].农家书屋,2017(06)
[3]戴大方.田园综合体建筑特色与色彩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16(07)
[4]丁故.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J].现代装饰(理论).2016(05)
论文作者:吴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综合体论文; 田园论文; 景观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乡村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