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68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体会论文_强忙春,陈延龙

急诊抢救68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体会论文_强忙春,陈延龙

西安航天总医院急诊科 陕西西安 710100

【关键词】急诊抢救;呼吸骤停

心跳呼吸骤停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心肺复苏(CPR)是急诊科现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常用救治手段。尽管近年来CPR的讨论和实践都有了许多发展,但抢救成功率仍很低。本文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急诊科抢救的68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急诊科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684例,男382例,女302例,年龄14-86岁,平均56岁。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的地点:院内(抢救室内)92例,院前567例,120转送途中25例。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分类:心脑血管疾病274例,创伤163例,肿瘤晚期95例,溺水8例,不明原因及其他144例。

1.2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标准:①患者意识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③胸廓无呼吸动作,听诊无呼吸音及心音。④血压<12.0/8.0kpa。

1.3抢救措施: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诊断成立,立即启动CPR程序,CPR次序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呼吸。心脏按压频率:100次/分,采用多功能心肺复苏机(MSCPR---1A型)进行胸外心脏连续按压,按压通气比为30:2。所有患者,第一时间使用简易呼吸气囊面罩给氧,继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如果插管不成功,立即启动呼吸机的无创通气模式,使用面罩加压给养。发现室颤,立即采用双相波200J电击除颤,一次不成功,间隔2分钟再次除颤。同时建立静脉通路,配合使用抢救药品,并治疗其原发疾病。

1.4复苏成功的标准[1]:心跳呼吸停止者,经过CPR抢救出现心跳及心律,包括窦性心律、结性心律。出现正常血压及恢复自主呼吸。或者在机械通气下心跳恢复者。

2 结果

68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71例在一定时间内(8分钟到80分钟,平均25分钟)恢复了心跳,成功率10.3%。均收住重病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其中院前11例,成功率1.9%,院内56例,成功率60.8%,途中4例,成功率1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155例患者出现了室颤,院内发生61例,占66.3%,院前发生82例,占14.5%,途中发生12例,占4.8%,来院后均给与了除颤(一次或多次),室颤发生率以院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者为最高。8例溺水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CPR抢救,有6例恢复了心跳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3分钟到80分钟不等,复苏成功率达75%。收住院治疗的71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表现,最终有42例复苏成功的患者,其家属放弃了治疗;还有95例肿瘤晚期患者中,92例患者家属放弃了抢救,拒绝CPR等治疗;最终有134例放弃了抢救,放弃率为19.5%。在所有放弃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医疗投诉,后经沟通及赔偿达成了谅解。

3 讨论

CPR的黄金时间以发生心跳呼吸骤停5分钟内最佳,复苏开始越晚,成功率越低,超过8分钟的复苏多无希望。这就是院内CPR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的原因。加强院前急救,提高院前CPR成功率,才能使更多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获救。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室颤不能被及时发现,就不能及时除颤,导致本组病例中院内组室颤发生率明显高于院前组这一假象,白白错过了除颤的最佳时间,这也是院内组CPR成功率高的重要原因。本组病例中8例溺水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中有6例获得了CPR成功,占溺水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人数的75%,虽为个例,但成功率仍很高。分析其机制,系“潜水”反射起着重要的作用,溺水使患者心律减慢,周围小动脉收缩,使血液从肠道和四肢流向心脏和脑,因此有保护机制【3】。故对循环停止的溺水患者,施行CPR均比有器质性疾病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要有效的多。当心跳呼吸骤停后,如果不能在数分钟内开始复苏,各重要脏器将因失去氧供而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尤其是脑,因此,复苏过程应用冰袋、冰帽,可有效降低脑组织的代谢,降低脑组织的氧消耗量。亚低温能使再灌注后的脑皮质梗死灶面积明显缩小,减小神经细胞的损害,有利于意识的恢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心跳呼吸骤停是危急重症,在短时间内患者的逝去让家属情绪崩溃。医务人员工作量大而紧张,精力和体力都在经受考验,但还必须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保证CPR等抢救措施及时有效的进行。另外,万一出现抢救无效,以保证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避免纠纷及投诉,如果家属拒绝抢救及CPR,应清楚其后果,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定要让其家属签字确认,避免事后反悔和抵赖,特别是放弃抢救的患者。本组病例中就有2例放弃抢救的患者发生了投诉,就因为当时签字确认不明确而造成的。因此,只有进行反复有效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家属清楚患者的病情和境地,明白患者的抢救方案、措施、后果,才能避免延误和投诉,提高医患双方的满意度,提高现场抢救工作的效率。

总之,心跳呼吸骤停是危急重症,CPR是急诊科现场抢救的有效手段,但在国内,目前的抢救成功率仍很低,尽早CPR、尽早除颤、注意特殊疾病的抢救,均能够提高CPR的成功率;而加强沟通交流,才能够避免延误和投诉,提高医患双方的满意度,提高现场抢救工作的效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宇,萧虹.院前心肺复苏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4):105-106.

[2] 季一娟.院前心肺复苏796例回顾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9):854-856.

[3] 宋珈.应用Thumper心肺复苏仪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5):5397-5398.

论文作者:强忙春,陈延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1

标签:;  ;  ;  ;  ;  ;  ;  ;  

急诊抢救68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体会论文_强忙春,陈延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