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现状越来越加的关注。然而,通过有关的调查发现,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得到有效而全面的开展,往往被边缘化。在一些专家学者找出问题的根源后,提出了转变观念意识、建立专门机构、增强师资力量、优化校园环境等建议。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十分有效的帮助解决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成因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现状调查
专家们调查了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他们主要在农村小学生中找到。学习能力差,人际交往困难,人格发展缺陷,情绪状态消极,社会适应能力差。[1]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他们开始自暴自弃,彻底的放弃自己,从而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而留守儿童又占据他们中的大部分。调查人员普遍认为,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小学生特殊群体存在着自己特有的心理问题。例如,人格特质和行为偏差,生活和价值观的偏差,包括自卑,内向,怨恨的父母,强烈的叛逆以及消极的情绪都是比较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2]
主要原因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使他们无法得到父母的适当照顾和陪伴。事实上,这不仅是农村教育问题,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不仅需要考虑和解决教育问题,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改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调查人员认为,这是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社会原因文化,学校考试成绩,父母的期望和教育,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学习负担。
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与分析
(一)家庭因素
对一些农村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后,发现很多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家庭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父母、亲人等孩子身边亲近的人的行为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如果父母、亲人对孩子的管教失当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以下问题:沉迷于自我放纵,放纵可爱,过于严格,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期待太多,不知所措,缺乏沟通,奖励不当。[3]心理健康教育既要从学校入手,也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很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当然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应试教育
在许多农村地区,很多学校都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的认为成绩才是第一位。当然这也是和相关的教育局要从学校成绩与升学率进行考察有关。敦促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教育,忽视对学生情绪和想法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想法,不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反对学校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进而让学生厌学、逃学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
(三)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
由于过分强调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健康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拜金主义,盲目追星,早恋等。由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好,尤其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上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四)教师自身也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许多调查显示,由于教师自己的生活,经济收入低,家庭冲突,农村小学教师也存在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广泛的负面情绪如教师的烦躁,抑郁,紧张,焦虑和烦恼。[4]
(五)学生自身方面也存在许多的原因
笔者通过对几所农村小学学生进行个案调查时,发现他们都特别的喜欢玩耍,并且讨厌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众所周知,小学生是活跃和可控的。并且许多学生都不喜欢完成作业。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如果在这个时候,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容易让他们出现厌学,逃学等不良心理健康问题。
三、探索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根据这些问题,相关的专家从儿童心理学、初等教育学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用来帮助解决农村小学心理健康存在的这些问题。但是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任何方法都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理论的作用。下面我来具体阐述一下相关的具体方法。
(一)应该转移学生的亲人,特别是他们自己的父母的概念。
很多专家认为,学校应该不定时的召开家长会,对孩子们的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引导,进而加强他们自身这方面的素养。其次,增加学校领导的关注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接着,改变教师的观念。这需要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5]培养专业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部门
建立专门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部门。[6]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可以更直接地管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从管理领导到心理健康教育者,再到一线教师,学校内部形成了明确的责任和分工组织。
(三)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
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并用你轻松愉快的心情来改善你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并用自己的言行来教学生他们说什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一个学生心理教育的机会。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优化校园环境、开展多种活动
可以使用黑板报纸,粘贴专栏等来营造校园文化的健康氛围。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人际关系,建立团结互爱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从学校的氛围上面去影响学生,使之逐渐受到学校氛围的熏陶,从而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
(五)制定适合的教材
首先,建立了一个咨询室,为学生创建心理档案。根据学生调查,有关精神卫生工作者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些面对面的交谈,以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对相应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的记录,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报告提供有效的依据。建立和完善心理档案,让专业的人员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后,分析出相关的存在问题,科学、准确的进行评价。接着,应该对和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符的教材进行修正,编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
很多的问题都表明,在小学生遇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时候,需要有专业的教师,专业的知识才能够解决。因此,建立专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势在必行。所谓的专业是指对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指导他们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使得他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当学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时,他们可以正确处理。对这些教师也应该进行教师资格认证,使得这个队伍不光有质,还有量。当然国家政府也应该加大这一方面的投入,保证这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能够有正常的地位,稳定的收入,还能够受到专业化的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刘明阳.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吉 林教育,2008,(2):84.
[2]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 [J].教育探索,2005,(5);82—83.
[3]赵荣,罗新坚,王旭林,等.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及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6);463—464.
[4]龚成彬,车艳.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8):45—46.
[5]陈坪松.对开放地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3):102一103.
[6]花春翠.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7,(2):48.
论文作者:刘莉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农村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心理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