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U在弹道修正引信中的精度分析

MIMU在弹道修正引信中的精度分析

一、MIMU在弹道修正引信中的精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洋[1](2020)在《多信息融合的捷联惯导初始对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战争对于武器系统的打击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弹道修正、末端敏感等弹药灵巧化技术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捷联式惯性导航具有体积小、易集成、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弹药灵巧化改进方面被广泛应用。但是灵巧弹药在发射时会受到高转速、高过载等环境的影响,无法进行惯导的地面静基座初始对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融合地磁测量信息、弹道信息和卫星信息的捷联惯导初始对准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二维弹道修正弹为对象,首先建立相关数学模型,研究了导航信息的解算算法以及系统的姿态、速度、位置误差方程。然后依据惯性测量元件的模拟数据对捷联惯导解算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在静基座条件下,首先对粗对准方法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分析惯性元件的误差,将加速度计零偏和陀螺漂移加入到系统的状态量,设计了卡尔曼滤波精对准对准方法,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静基座条件下的初始对准中,水平失准角的收敛速度较快,而方位失准角的收敛速度则比较慢。通过对地磁测姿方法的半实物仿真,验证了地磁滚转角信息的可用性;然后对外弹道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弹体的俯仰角与偏航角;最后将上述辅助信息与捷联惯导计算结果的差值作为观测量输入卡尔曼滤波器,完成信息融合初始对准。仿真结果显示,与自对准相比,信息融合的对准方法在对准精度和速度上都有所提高。弹箭在飞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积累,捷联惯导解算会产生累计误差,需要在卫星定位后重新进行动态对准。传统的动态对准方法,采用速度/位置匹配的对准方法,该方法对准速度慢,而且方位陀螺的可观测性较差,导致对准精度降低。本文利用卫星的速度信息计算得到弹体的俯仰角和偏航角,利用地磁信息提供滚转角,在传统的速度/位置匹配法的基础上,将三个姿态角信息加入观测量,提高了系统的可观测性,使得动态对准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刘润华[2](2020)在《弹箭姿态组合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于弹箭姿态测量问题,低成本单一测姿系统存在测姿精度低、工作稳定性差、容错率低等局限性。考虑到MIMU测系统集成度高、技术成熟的优点,MIMU/GPS组合测姿技术受到许多学者的研究。虽然MIMU/GPS组合测姿系统有着其易于工程实现性的优点,但是GPS卫星导航信息的控制权在于他国,使得我国的武器系统缺乏信息安全保障。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高精度稳定可靠测量弹箭姿态的应用需求为背景,提出MIMU/BDS/GM组合系统测姿方案,其中BDS为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ei 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M 为地磁(Geomagnetism)测姿单元,并通过 Kalman滤波技术提高组合系统测姿精度。本文首先描述了MIMU/BDS/GM组合测姿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对组合测姿系统发展趋势做出总结;以常规导弹为研究对象,对测姿坐标系进行介绍并推导坐标系之间转换关系,为滤波系统观测量提供理论依据;接着根据各个子单元基本测姿原理,推导导弹姿态角、速度、位置的更新算法,并建立各个测姿子单元误差模型,作为滤波系统子滤波器设计的参考;然后设计组合式姿态测量系统的滤波器,并采用分散式联邦Kalman滤波方法对组合式姿态测量系统的状态误差进行了估计;最后采用Matlab数值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组合式姿态测量系统的滤波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在MATLAB数值仿真软件中搭建组合式姿态测量系统滤波器,对组合式姿态测量系统滤波算法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MIMU/BDS/GM组合测姿系统的测姿误差不发散,测姿精度高,验证了组合测姿系统及滤波方法满足弹箭姿态测量的应用需求。

杨超[3](2020)在《基于永磁电机驱动的二维修正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也逐渐成为各国所重视的研究内容,各国武器装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纵观近现代的战争,使用在战场上的武器弹药杀伤力越来越大,打击精度也是越来越精确。二维修正技术可以降低武器弹药成本、提高打击精度,因此,世界各国对二维修正技术越来越重视。为了对二维修正技术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研究二维修正方法以及应用弹道模拟仿真分析技术,着重研制能够提供足够大力矩与转速相匹配的永磁电机,根据舵机的旋转受力情况,给出了永磁电机控制方案。搭建实验平台,采用编码器对永磁电机的转角、转速进行解算,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验证永磁电机的可行性,进而提出了二维修正控制策略。本文主要对永磁电机进行设计与控制,永磁电机是二维修正核心驱动部件,永磁电机转角、转速直接决定二维修正弹道的修正效果。本文通过研制一款适合高动态下使用的二维修正永磁电机,对永磁电机的结构、转速及电机力矩进行分析。采用SPWM实现永磁电机控制,分析驱动系统各组成部分及主要工作特性,搭建出永磁电机驱动电路。研制能够在高动态下使用的编码器,进行电机转速与转角的解算,实现永磁电机的闭环控制。根据二维修正弹道偏航程度和修控指令,通过GPS定位系统和地磁传感器解算的信息,使控制电机达到预定的转角、转速,编制出适合二维修正的永磁电机转停控制方案,对控制程序算法进行研究与实验,根据测得的数据表明,达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适用于二维修正控制,为以后二维修正弹打靶试验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姬曼[4](2020)在《基于惯性陀螺的弹丸飞行姿态控制原理与方法》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战争对武器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弹药不能满足现代战争对武器弹药的打击精确等作战要求。修正弹的出现弥补了普通弹药的缺陷,满足了现代战争的要求。对于修正弹来说,其修正机构的能力直接影响弹道的修正效果和打击能力。本文提出一种以惯性陀螺机构为执行机构控制弹丸飞行姿态的方法,研究惯性陀螺机构的控制原理、惯性陀螺的参数、进动特性、修正方法及惯性陀螺机构的修正能力等。利用FLUEN气动软件对惯性陀螺机构修正弹进行气动学仿真,分析惯性陀螺机构修正弹的气动特性,依据仿真数据拟合风阻函数方程。通过分析陀螺的陀螺效应、惯性力矩与动量矩等力学特点,研究惯性陀螺机构的修正原理,设计了不同质心距离、不同质量与不同转速的惯性陀螺修正机构,针对不同质心矩离、不同质量与不同转速的惯性陀螺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依据仿真数据选出最佳的惯性陀螺修正机构。运用运动学仿真软件ADAMS与控制软件MATLAB对惯性陀螺机构的进动特性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与研究,使得惯性陀螺发生进动时产生的力与力矩作用在弹丸质心上对弹丸姿态进行控制。利用惯性陀螺机构的进动特性提出四种不同进动方向分别是+x、-x、+y、-y,利用运动学仿真软件ADAMS对这四种不同进动方向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得出:惯性陀螺机构向+y、-y方向进动时能控制弹丸飞行姿态。研究弹丸在出炮口与全弹道飞行中可能产生的干扰,利用运动学仿真模拟干扰产生的误差。通过运动学仿真,分析惯性陀螺机构对弹丸弹道的影响,弹丸出炮口及弹道最高点处惯性陀螺机构横向纵向的最大修正能力。

孙林[5](2019)在《旋转舵机卧式转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对现代武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战争逐渐由以前的覆盖式打击转变为精确打击,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作战效率。弹道修正弹是近些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导炮弹,主要根据二维弹道修正技术,使炮弹智能化,大幅度提高炮弹命中率。二维弹道修正弹也是各国研究的主要目标。本文根据二维弹道修正原理,首先对炮弹引信的舵机和控制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对控制舵机的修正电机进行了结构设计及力矩性能分析,然后为实现旋转舵机的滚转角度姿态控制,设计了适合旋转舵机的卧式转台,并分析了转台的工作原理和固有频率,以及舵机在转台上旋转时的受力分析。根据舵机的不同转速,通过调节修正电机的占空比来对舵机的转动力矩进行控制。根据旋转舵机控制原理,确定了测量舵机旋转角度的方法,进行了舵片位置标定实验和风阻力矩对舵机的影响实验,利用修正电机力矩与PWM值的控制实验数据拟合出PWM值和舵机旋转力矩的函数关系式,并且计算了不同弹体转速下舵机旋转力矩的初值,进而完成高速减旋、低速减旋、定角度停止等修正控制。通过对舵机旋转角度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实现舵机滚转角度姿态控制,并且控制角度误差在合理实验范围内,达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为真实的飞行控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徐磊,房立清,霍瑞坤,郭德卿[6](2018)在《MEMS加速度传感器在引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MEMS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信息化战争对引信必须具有多功能的要求,作为MEMS技术的重要分支,MEMS加速度传感器已成为引信微型化和拓展引信功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主要类型、作用原理和发展方向,综述了MEMS加速度传感器在引信中的应用,并对其在引信中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陈海峰[7](2018)在《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适应现代以及未来战争需求,高新技术武器装备迅速发展,弹药新原理、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引信在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和作用可靠性的同时,朝着灵巧化、智能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为此,本文以弹道修正榴弹为研究背景,开展弹道修正引信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根据应用背景和功能需求,分析了安全执行和起爆执行方式,提出安全-起爆执行一体化设计方法。采用“阈值+时序+时间窗的”方法,设计了具有全弹道安全特点的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逻辑。根据弹道修正弹发射条件,确定了目标基解除保险的启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研究了基于卫星导航定位的目标基解除保险控制技术,分析了卫星定位接收机导航定位协议,建立了弹道定位数学解算模型,为目标基解除保险环境信息获取提供理论指导。针对导航定位数据在引信高过载和高速旋转环境下容易产生信号失锁问题,设计了定位信息断点补充算法。设计研究了引信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利用阻容滤波网络和组合指令控制方法提高了安全起爆执行机构安全性。建立了安全起爆执行机构作用过程数学模型,为电路参数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了影响安全起爆执行机构的可靠性因素,从功能器件和参数选取两个方面提高了执行机构作用可靠性。设计制作了系统电路板,大小为Φ36×4mm,满足了对系统小型化需求。针对将卫星导航定位信息应用于引信安全起爆控制需要对信息进行快速、复杂处理,基于软件层次化设计模型,在STM32中搭建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软件开发平台,使用汇编、C/C++语言设计了各功能模块软件。对弹道修正引信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软件算法等功能进行试验验证。硬件电路功能试验表明:解除保险电路能可靠解除保险,起爆电路能可靠对平面微起爆器发火,起爆控制电路能实现多作用方式起爆控制。弹道定位解算算法和定位信息断点补充算法在动态模拟实验中得到验证。

杨登红[8](2015)在《旋转稳定弹GNSS/MIMU组合导航初始对准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现代战争对武器系统打击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武器系统的打击精度尤为必要,传统弹药灵巧化是提高弹药打击精度的有效途径,因此,弹道修正、末端敏感等弹药灵巧化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弹道检测是对旋转稳定弹进行弹道修正的关键问题,采用GNSS/MIMU组合导航系统进行弹丸弹道参数检测,不但具有GNSS精度高和MIMU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还可以避免单独采用GNSS检测弹道存在卫星信号易被干扰或丢失而无法连续检测弹道,和单独利用MIMU检测弹道存在误差累积的问题。本文以旋转稳定弹弹道修正为研究背景,对利用组合导航系统进行弹丸弹道参数检测时MIMU需进行初始对准的问题展开研究,旨在解决高旋转条件下MIMU不能测量滚转角速度而导致无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初始对准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利用刚体弹道模型及弹道数据分析旋转稳定弹的运动特性,并根据MIMU捷联解算模型和误差模型分析弹体运动特性对初始对准的影响,建立MIMU数据模拟模型,对MIMU测量数据进行模拟,解决初始对准数据源问题。结果表明,旋转稳定弹在弹道初期存在较大章动,使MIMU测量数据存在较大变化,进行初始对准时需避开该阶段;旋转稳定弹飞行较为稳定,其高低攻角和方向攻角均小于2°,可将弹道倾角和弹道偏角等效视为俯仰角和偏航角;MIMU存在安装误差,致使径向陀螺测量角速度耦合有与旋转角速度成正比的信号,对初始对准的影响不可忽略。针对MIMU不能测量旋转稳定弹滚转角速度的问题,对旋转稳定弹滚转姿态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以从径向陀螺数据中提取滚转姿态,用于替换轴向陀螺测量数据进行初始对准及弹道参数解算。根据MIMU测量信号模型分析其对锁相跟踪的影响,并对三阶锁相环特性及其参数选取进行研究,选取适合于旋转稳定弹的锁相跟踪环路,进而建立基于锁相跟踪的旋转稳定弹滚转姿态检测模型,并通过分析和仿真选取合适的模型参数,然后通过MIMU模拟数据对滚转姿态检测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锁相跟踪的旋转稳定弹滚转姿态检测方法能有效跟踪弹体旋转信号,可以实现旋转稳定弹滚转姿态快速检测。旋转稳定弹的高发射过载容易导致MIMU零点漂移,且进行精对准时需精度较高的初始条件保证精对准滤波收敛,因此需对旋转稳定弹组合导航粗对准方法进行研究,以在弹丸飞行过程中快速获取初始捷联矩阵等初始参数。对GNSS测量旋转稳定弹的位置和速度误差特性进行分析与建模,并进行位置和速度数据模拟,进而利用GNSS模拟数据计算弹体俯仰角和滚转角以及MIMU安装误差和陀螺偏移误差,以快速获取MIMU捷联矩阵而实现快速粗对准,最后利用MIMU模拟数据和GNSS模拟数据对上述粗对准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粗对准方法可快速获取捷联矩阵和MIMU误差,满足粗对准的快速性和精度要求。粗对准获取参数误差较大,不能保证捷联解算精度,因此需进行组合导航精对准研究,以获取更为精确的初始参数。利用滚转姿态检测结果替换滚转陀螺测量数据,建立考虑MIMU安装误差的位置/速度匹配初始对准状态空间方程,并对其状态可观测性进行分析,进而对离散卡尔曼滤波、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和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应用于精对准进行研究,并利用MIMU模拟数据和GNSS模拟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考虑MIMU安装误差并利用滚转姿态检测结果替换轴向陀螺测量数据进行初始对准是可行的,离散卡尔曼滤波对准时间较长且对准精度较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可显着缩短对准时间并明显提高对准精度,但可能受粗大误差影响,自适应抗差卡尔曼滤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适用于旋转稳定弹组合导航精对准。

朱大林[9](2015)在《双旋弹飞行特性与制导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旋转稳定弹高速旋转所带来的二维弹道修正困难,本文研究了一种鸭式布局的双旋弹结构设计方案。围绕该双旋弹的二维弹道修正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本文系统地开展了双旋弹的动力学建模和稳定性分析、弹道探测与重构以及制导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引入固连平面坐标系,采用Newton-Euler法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双旋弹7DOF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推导了在弹体质量分布轴对称情况下的7DOF运动方程的简化形式,给出了作用在双旋弹上的力和力矩的具体表达式,并进行了飞行仿真分析。考虑俯仰角的可测影响,采用弹丸的线性化理论和Murphy的复变量方法建立了双旋弹的复攻角运动方程,并基于Hurwitz稳定性准则建立了鸭式布局双旋弹的飞行稳定性判据,进一步推导了配平攻角需要满足的稳定边界条件。该改进的稳定性判据考虑了鸭舵的影响,进一步发展了传统旋转弹的稳定性理论,可以解释双旋弹头部有侧向控制力作用时可能产生的飞行不稳定现象,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传统旋转弹的稳定性判据形式。将该稳定性判据运用于155mm双旋弹的飞行稳定性分析时,获得的结论与仿真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该稳定性判据的有效性。提出了适合双旋弹弹道探测的GPS/MIMU组合测量方案,GPS/MIMU采用位置―速度松耦合结构,并利用误差反馈方式对MIMU惯性测量的相应参数进行校正。针对双旋弹短时间、短距离导航的特点,在地面发射坐标系下建立了MIMU的力学编排方程和误差方程,并建立了组合测量的滤波模型,考虑模型的非线性,选用UKF算法作为滤波工具。弹道重构仿真表明,该组合测量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提供双旋弹的飞行参数,即使在GPS存在信号中断的情况下仍具有比较满意的测量精度。针对双旋弹制导指令变频率正弦调制的可靠跟踪问题,基于广义渐近调节概念设计了鸭舵跟踪伺服控制器,并采用控制指令预补偿方法改善了纵向和侧向运动耦合对修正效果的影响。文中建立了广义渐近调节问题可解性的LMI条件,给出了线性时不变控制器的综合过程,并基于稳定性准则采用平衡截断法进行控制器的降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降阶控制器对于频率和幅值均会发生变化的谐波指令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和较快的响应速度,对负载力矩的干扰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易于工程实现。文中采用的控制指令预补偿的解耦方法虽然不能实现纵向和侧向运动耦合的完全动态解耦,但从工程应用角度来看,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以进一步改善双旋弹的弹道修正效果。最后,深入分析了双旋弹的制导原理,并研究了弹道跟踪(TT)和修正比例导航(MPN)两种制导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根据双旋弹主导法向力来源的不同,将其控制质心运动的方式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方式,并提出采用机动因子的正负号进行判断的方法。为了评价TT和MPN两种制导方法的制导性能,将其应用于155mm双旋弹的二维弹道修正。通过Monte Carlo打靶仿真结果可知,在初始扰动和随机风的干扰下,TT和MPN制导可显着减小弹丸的无控散布,且MPN相对优于TT制导方法,但TT制导的准确度要高些。测量误差的存在均会使两种制导方法的CEP有所增大,但相对于无控飞行情况,TT和MPN制导仍可获得比较好的修正效果。

高峰[10](2008)在《弹道修正弹飞行姿态角磁探测技术及其弹道修正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某型弹道修正弹为应用背景,对基于地磁探测的姿态角探测技术及其弹道修正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地磁学基本理论,结合从地磁软件获得的数据,以我国领土范围为例对地球磁场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基于地磁信号测量实现弹丸姿态角解算的基本条件。研究了各种模拟和数字式磁传感器性能特点及其在弹道修正引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设计了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地磁探测系统。研究了基于地磁探测的弹道修正弹姿态角解算方法,分偏航角可忽略和偏航角不可忽略分别求解,推导出了各种情况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图解法证明了解析解的正确性,针对弹丸的摆动干扰和地磁信号测量误差进行了姿态角误差分析及仿真。从定义出发得到了直线弹道滚转角的解算方法。根据带修正力的6自由度弹道模型,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了仿真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二维弹道修正脉冲力起始时间、修正级数和作用角度对不同初速和射角条件下弹丸落点修正效果的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脉冲修正效能的影响情况。提出了几种基于地磁探测的姿态角辨识系统电磁兼容性控制措施;深入分析弹体材料及其结构对其内置地磁传感器的影响情况,采用近似法计算弹体的磁屏蔽效能,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弹体磁屏蔽效能进行了仿真验证。设计了初始信息装定系统。进行了滚转角辨识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展了磁阻传感器的不等位电压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其不等位电压。最后设计了两种姿态角标定方法,并利用滚转角辨识系统电路板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其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弹道修正弹姿态角探测的需要。

二、MIMU在弹道修正引信中的精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IMU在弹道修正引信中的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多信息融合的捷联惯导初始对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弹道修正技术国内外现状
        1.2.2 惯性导航技术国内外现状
        1.2.3 初始对准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捷联惯导系统解算算法及误差模型
    2.1 捷联惯导系统特点
    2.2 捷联惯导解算算法
        2.2.1 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
        2.2.2 姿态解算算法
        2.2.3 速度解算算法
        2.2.4 位置解算算法
    2.3 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模型
        2.3.1 姿态误差方程
        2.3.2 速度误差方程
        2.3.3 位置误差方程
    2.4 捷联惯导系统算法仿真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捷联惯导系统自对准方法
    3.1 粗对准基本方法设计
    3.2 惯性器件误差分析
        3.2.1 陀螺仪误差建模
        3.2.2 加速度计误差建模
    3.3 卡尔曼滤波精对准方法设计
        3.3.1 卡尔曼滤波技术
        3.3.2 初始自对准卡尔曼滤波建模
    3.4 自对准流程与仿真分析
        3.4.1 捷联惯导系统自对准流程
        3.4.2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地磁和弹道信息辅助的快速对准
    4.1 地磁测姿原理
        4.1.1 地磁场及其坐标表示
        4.1.2 地磁测量误差分析与补偿
        4.1.3 姿态角求解方法
        4.1.4 滚转角测量半实物仿真
    4.2 外弹道运动参数计算
        4.2.1 弹箭运动方程模型
        4.2.2 外弹道计算仿真
    4.3 信息组合初对准方法建模
    4.4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地磁和卫星信息辅助的动态对准
    5.1 卫星信息辅助的动态对准方法
        5.1.1 SINS/卫星组合模式及特点分析
        5.1.2 速度/位置匹配对准方法
    5.2 增加地磁信息的动态对准方法
    5.3 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弹箭姿态组合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1.2.1 MIMU、GNSS、GM测姿系统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MIMU/GNSS/GM组合测姿系统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弹箭飞行力学模型
    2.1 弹箭测姿系统常用坐标系及其之间转换关系
        2.1.1 常用坐标系
        2.1.2 弹箭测姿坐标系之间转换
    2.2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和力矩
        2.2.1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
        2.2.2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矩
    2.3 导弹动力学方程
        2.3.1 导弹质心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2.3.2 导弹绕质心转动动的动力学方程
    2.4 导弹运动学方程
        2.4.1 导弹质心运动的运动学方程
        2.4.2 导弹绕质心转动的运动学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IMU/BDS/GM各单元测姿原理及误差分析
    3.1 MIMU单元测姿原理及误差分析
        3.1.1 MIMU单元测姿原理
        3.1.2 姿态更新算法
        3.1.3 速度更新算法
        3.1.4 位置更新算法
        3.1.5 MIMU测姿单元误差分析及误差模型
    3.2 GM单元测姿原理
        3.2.1 地磁场简述
        3.2.2 GM单元测姿原理
    3.3 BDS单元导航原理及误差分析
        3.3.1 BDS导航系统介绍
        3.3.2 BDS定位测速原理
        3.3.3 BDS导航误差分析
        3.3.4 BDS误差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IMU/BDS/GM组合方案可行性及信息融合研究
    4.1 组合系统可行性与测姿原理分析
        4.1.1 组合系统可行性分析
        4.1.2 组合系统测姿原理分析
    4.2 Kalman滤波算法分析
        4.2.1 线性Kalman滤波原理
        4.2.2 扩展Kalman滤波原理
        4.2.3 无迹Kalman滤波原理
        4.2.4 联邦Kalman滤波原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合测姿系统滤波器设计及仿真分析
    5.1 组合测姿系统信息融合方案设计
    5.2 MIMU/BDS组合测姿系统组合模式
        5.2.1 MIMU/BDS松组合模式
        5.2.2 MIMU/BDS紧组合模式
    5.3 组合测姿系统数学模型
        5.3.1 MIMU测姿子单元参考系统数学模型
        5.3.2 MIMU/BDS位置子滤波器数学模型
        5.3.3 MIMU/BDS速度子滤波器数学模型
        5.3.4 MIMU/GM姿态子滤波器数学模型
        5.3.5 主滤波器数学模型
    5.4 组合测姿系统可行性仿真分析
    5.5 组合测姿系统稳定性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概述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基于永磁电机驱动的二维修正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修正弹修正原理及模拟仿真分析
    2.1 弹道修正基本原理
        2.1.1 一维弹道修正弹的原理
        2.1.2 二维弹道修正弹的原理
    2.2 舵机修正控制原理及转动力矩特性分析
        2.2.1 舵机修正控制原理
        2.2.2 舵机转动力矩分析
    2.3 修正力矩的计算分析
        2.3.1 导转力矩计算分析
    2.4 弹道修正模拟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永磁电机结构及驱动系统设计
    3.1 永磁电机的性能分析
    3.2 永磁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分析
        3.2.1 永磁电机的定子结构分析
        3.2.2 电机材料定义
        3.2.3 永磁电机二维平面模型
    3.3 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产生原因
        3.3.2 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分析
    3.4 减小永磁电机齿槽力矩的方法分析
        3.4.1 斜槽法
        3.4.2 斜槽法对齿槽力矩的影响
    3.5 永磁电机的主要参数
    3.6 永磁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分析
        3.6.1 硬件电路主要器件的选择
        3.6.2 驱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关键环节控制算法研究
    4.1 舵机的转动控制方案
        4.1.1 榴弹舵机控制转动方案
        4.1.2 迫弹舵机控制转动方案
    4.2 永磁电机力矩与转速的计算
    4.3 修正电机旋转姿态的测量方法
        4.3.1 弹体滚转角度及转速计算
        4.3.2 修正永磁电机旋转角度及转速控制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永磁电机修正实验分析
    5.1 修正永磁电机力矩控制实验
    5.2 修正永磁电机转动位置角度测量实验
    5.3 编码器精度调整
    5.4 减少永磁电机外转子磁干扰实验方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惯性陀螺的弹丸飞行姿态控制原理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修正弹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陀螺原理及弹丸修正基础
    2.1 陀螺的基本原理
    2.2 陀螺的分类
        2.2.1 三自由度陀螺仪
        2.2.2 二自由度陀螺仪
        2.2.3 单自由度陀螺仪
    2.3 弹道修正基本原理
        2.3.1 一维弹道修正原理
        2.3.2 二维弹道修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惯性陀螺控制弹丸飞行姿态原理
    3.1 惯性陀螺机构弹丸修正弹原理
        3.1.1 惯性陀螺修正原理
        3.1.2 惯性陀螺弹道修正弹的结构及特点
    3.2 惯性陀螺控制力原理
        3.2.1 惯性陀螺动量矩定理
        3.2.2 惯性陀螺力矩
        3.2.3 惯性陀螺的进动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弹丸飞行弹道模型
    4.1 弹丸飞行的过程
    4.2 坐标系
        4.2.1 常用坐标系介绍
        4.2.2 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4.3 弹丸受的力及力矩
        4.3.1 弹丸飞行受的力
        4.3.2 弹丸飞行受的力矩
    4.4 弹丸弹道方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惯性陀螺机构控制方法
    5.1 惯性陀螺弹丸的气动特性
        5.1.1 弹丸模型及网格划分
        5.1.2 气动力仿真设置及流场分析
        5.1.2.1 超音速云图对比
        5.1.2.2 跨声速云图对比
        5.1.2.3 亚声速云图对比
        5.1.3 方程拟合
    5.2 弹丸运动学模型
        5.2.1 运动学方程
        5.2.2 弹丸运动学模型建立
    5.3 惯性陀螺机构弹丸的特性分析
        5.3.1 惯性陀螺质心与弹丸质心距离对修正弹道影响
        5.3.2 惯性陀螺质量对修正弹道的影响
        5.3.3 惯性陀螺的转速对修正弹道的影响
    5.4 姿态控制
    5.5 修正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惯性陀螺控制弹丸弹道能力分析
    6.1 弹丸弹道影响因素
        6.1.1 初速度对弹丸弹道的影响
        6.1.2 射角对弹丸弹道的影响
        6.1.3 跳角对弹丸弹道的影响
        6.1.4 风力的干扰
    6.2 惯性陀螺控制能力分析与研究
    6.3 惯性陀螺机构最大修正能力
        6.3.1 纵向修正能力
        6.3.2 横向修正能力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旋转舵机卧式转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国外发展状况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二维弹道修正舵机的设计
    2.1 二维弹道修正的基本原理
    2.2 舵机的整体方案设计及分析
        2.2.1 舵片结构分析
        2.2.2 舵机工作原理及受力分析
        2.2.3 舵机的转动惯量计算
        2.2.4 舵机的导转力矩分析
    2.3 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2.3.1 电路板支架设计
        2.3.2 电池盒设计
        2.3.3 控制系统框架组成
        2.3.4 GPS接收机应用
        2.3.5 霍尔传感器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修正电机的设计及分析
    3.1 修正电机结构设计分析
        3.1.1 电机转子结构
        3.1.2 电机定了结构
    3.2 削弱电机齿槽力矩的方法分析
        3.2.1 斜槽法
        3.2.2 斜槽法对齿槽力矩的影响
    3.3 电机性能分析
        3.3.1 修正电机电磁转矩计算
        3.3.2 PWM控制技术
        3.3.3 静态扭矩传感器
        3.3.4 控制电机转动力矩测量实验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卧式转台的设计及分析
    4.1 转台的结构组成
        4.1.1 伺服电机
        4.1.2 弹性联轴器
        4.1.3 滑环
        4.1.4 舵片夹具
        4.1.5 传动轴
    4.2 转台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布局
    4.3 转台的固有频率分析
    4.4 舵机在转台上旋转时力矩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舵机控制方法及实验研究
    5.1 通过地磁传感器角度测量方法
        5.1.1 单轴地磁解算角度
        5.1.2 三轴地磁解算角度
    5.2 舵片位置标定实验
    5.3 风阻力矩对舵机的影响实验
    5.4 旋转舵机控制流程
    5.5 旋转舵机控制测量实验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MEMS加速度传感器在引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分类
    1) 压阻加速度传感器
    2) 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
    3) 隧道式加速度传感器
    4) 谐振式加速度传感器
2 MEMS加速度传感器在引信中的应用
    2.1 过载探测引信
    2.2 安全保险引信
    2.3 弹道修正引信
        1) 基于MIMU的弹道修正引信
        2) 无陀螺弹道修正引信
    2.4 定距空炸引信
3 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7)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弹道修正引信概述
    1.3 机电安全系统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引信电子起爆控制系统发展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2 引信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分析和方案设计
    2.1 引信环境信息分析
    2.2 安全-起爆执行一体化
    2.3 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逻辑
    2.4 目标基解除保险启动条件
    2.5 整体设计方案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卫星导航定位的弹道环境信息解算与应用研究
    3.1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
    3.2 导航定位信息协议分析
    3.3 弹道定位数学解算模型
        3.3.1 坐标系定义
        3.3.2 数学解算模型
    3.4 定位信息断点补充算法
        3.4.1 牛顿等距向前插值算法
        3.4.2 算法应用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硬件及主要电路设计
    4.1 系统硬件整体结构
        4.1.1 硬件电路方案
        4.1.2 硬件整体结构
    4.2 数据处理模块
    4.3 接口电路模块
        4.3.1 电源接口电路
        4.3.2 定位信息接收接口电路
    4.4 目标基解除保险模块
        4.4.1 解除保险电路原理性设计
        4.4.2 解除保险电路安全性设计
        4.4.3 解除保险电路可靠性设计
        4.4.4 解除保险电路作用过程数学模型
        4.4.5 解除保险电路参数选择
        4.4.6 解除保险电路可靠性计算
    4.5 起爆执行模块
        4.5.1 起爆电路设计
        4.5.2 多用途起爆电路设计
        4.5.3 多用途起爆电路参数选择
    4.6 自失能电路模块
    4.7 系统小型化和低功耗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5.1.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引入的意义
        5.1.2 设计思路
        5.1.3 设计要点
        5.1.4 层次化软件设计模型
    5.2 硬件抽象层
        5.2.1 系统初始化与寄存器映射
        5.2.2 底层软件接口
    5.3 软件系统层
        5.3.1 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
        5.3.2 实时操作系统的配置
    5.4 软件应用层
        5.4.1 主函数与开始任务
        5.4.2 装定数据
        5.4.3 数据提取及转换
        5.4.4 定位解算
        5.4.5 输出控制
        5.4.6 中断
    5.5 本章小结
6 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6.1 电路功能验证
        6.1.1 实验平台搭建
        6.1.2 实验验证主要内容
        6.1.3 实验流程与结果分析
    6.2 定位信息应用算法验证
        6.2.1 实验方案与设备
        6.2.2 实验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论文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旋转稳定弹GNSS/MIMU组合导航初始对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弹道修正概述
        1.1.2 组合导航概述
        1.1.3 初始对准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弹道修正研究概况
        1.2.2 组合导航研究概况
        1.2.3 初始对准研究概况
        1.2.4 滚转姿态检测研究概况
    1.3 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内容安排
第2章 旋转稳定弹及捷联惯导特性研究
    2.1 旋转稳定弹运动特性分析
        2.1.1 常用坐标系
        2.1.2 旋转稳定弹运动特性
    2.2 捷联惯导系统特性分析
        2.2.1 捷联惯导系统原理
        2.2.2 捷联解算算法分析
        2.2.3 捷联惯导系统误差模型
    2.3 捷联惯导数据模拟与仿真验证
        2.3.1 捷联惯导系统应用环境
        2.3.2 捷联惯导系统数据模拟方法
        2.3.3 捷联惯导模拟数据仿真验证
    2.4 实际捷联惯导数据特性研究
        2.4.1 实际惯导数据解算
        2.4.2 实际惯导数据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旋转稳定弹滚转姿态检测方法研究
    3.1 旋转稳定弹角运动特性
    3.2 锁相跟踪算法特性分析
        3.2.1 锁相环结构
        3.2.2 三阶锁相环路分析
        3.2.3 稳态响应分析
    3.3 锁相跟踪滚转姿态检测
        3.3.1 滚转姿态检测模型
        3.3.2 相位鉴别器分析
        3.3.3 积分清除器研究
        3.3.4 环路滤波器分析
        3.3.5 补偿滤波算法研究
    3.4 滚转姿态检测效果仿真
        3.4.1 锁相跟踪效果仿真
        3.4.2 滚转姿态检测仿真
        3.4.3 双陀螺组合锁相跟踪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GNSS/MIMU组合导航系统粗对准方法研究
    4.1 GNSS误差特性研究
        4.1.1 GNSS定位误差特性与建模
        4.1.2 GNSS测速误差特性与建模
        4.1.3 GNSS导航接收机数据模拟
    4.2 GNSS/MIMU组合导航粗对准方法
        4.2.1 GNSS/MIMU组合导航粗对准方法
        4.2.2 GNSS/MIMU组合导航粗对准过程
        4.2.3 粗对准算法仿真验证
    4.3 GNSS/MIMU组合导航粗对准误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GNSS/MIMU组合导航系统精对准方法研究
    5.1 捷联惯导系统误差模型
    5.2 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模型
        5.2.1 初始对准组合模式分析
        5.2.2 初始对准状态方程研究
        5.2.3 位置/速度匹配量测方程分析
        5.2.4 初始对准可观测性分析
    5.3 基于离散卡尔曼滤波的初始对准方法研究
        5.3.1 离散卡尔曼滤波方法分析
        5.3.2 基于离散卡尔曼滤波的初始对准方法仿真
    5.4 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初始对准方法研究
        5.4.1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分析
        5.4.2 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初始对准方法仿真
    5.5 基于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初始对准方法研究
        5.5.1 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分析
        5.5.2 基于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初始对准方法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内容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9)双旋弹飞行特性与制导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双旋弹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理论、技术研究概述
        1.3.1 双旋弹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分析研究概述
        1.3.2 弹道探测与重构研究概述
        1.3.3 双旋弹控制方法研究概述
        1.3.4 二维弹道修正制导方法研究概述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双旋弹 7DOF 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2.1 坐标系及其转换关系
    2.2 双旋弹 7DOF 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
        2.2.1 运动学方程
        2.2.2 动力学方程
    2.3 双旋弹 7DOF 运动方程的简化形式
    2.4 作用在双旋弹上的力和力矩
        2.4.1 气动力/力矩
        2.4.2 重力
        2.4.3 鸭舵控制力/力矩
        2.4.4 轴承阻尼力矩
    2.5 算例仿真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旋弹的飞行稳定性分析
    3.1 复攻角运动方程
    3.2 稳定性分析
    3.3 算例仿真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 GPS/MIMU 组合测量的弹道重构
    4.1 组合测量原理
        4.1.1 组合方案
        4.1.2 MIMU 力学编排方程
        4.1.3 MIMU 误差方程
    4.2 组合测量滤波模型
    4.3 UKF 算法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旋弹鸭舵跟踪伺服控制器设计与解耦补偿
    5.1 电动舵机数学模型
    5.2 广义渐近调节
        5.2.1 问题描述
        5.2.2 广义渐近调节可解性条件
        5.2.3 控制器综合与降阶
    5.3 控制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5.4 交叉耦合分析与解耦补偿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双旋弹二维弹道修正制导方法研究
    6.1 双旋弹的制导原理
    6.2 TT 与 MPN 制导方法
        6.2.1 TT 制导
        6.2.2 MPN 制导
    6.3 TT 和 MPN 制导仿真与分析
        6.3.1 理想测量条件下的制导仿真结果
        6.3.2 考虑测量误差的制导仿真结果
    6.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10)弹道修正弹飞行姿态角磁探测技术及其弹道修正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常规弹药制导化的研究进展
        1.2.1 制导弹药工程概述
        1.2.2 常规弹药制导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3 弹道修正引信的研究进展
        1.3.1 弹道修正弹概述
        1.3.2 弹道修正引信的发展现状
    1.4 弹道修正弹飞行姿态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常规姿态角探测方法的不适用性
        1.4.2 地磁探测在制导弹药领域的应用
        1.4.3 GPS/地磁复合简易制导模式的提出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2 地磁场分析与地磁传感器优选
    2.1 引言
    2.2 地磁场概述
    2.3 地磁场数学模型
        2.3.1 球谐分析法
        2.3.2 球冠谐分析法
        2.3.3 泰勒多项式分析法
    2.4 炮弹射程内的地磁场分析
        2.4.1 地磁场随高度的变化
        2.4.2 地磁场随经纬度的变化
    2.5 磁传感器性能及其优选
        2.5.1 模拟输出磁传感器
        2.5.2 数字输出磁传感器
        2.5.3 基于单片机的三维地磁探测系统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地磁探测的弹道修正弹飞行姿态角辨识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曲线弹道姿态角解算方法
        3.2.1 坐标系的定义
        3.2.2 姿态角的定义
        3.2.3 偏航角可忽略时弹道修正弹姿态角解算算法
        3.2.4 偏航角不可忽略时弹道修正弹姿态角解算算法
        3.2.5 弹丸的摆动及地磁信号测量引起的误差分析
        3.2.6 仿真分析实例
    3.3 直线弹道滚转角辨识方法研究
        3.3.1 直线弹道滚转角辨识模型
        3.3.2 补偿角的数学模型
        3.3.3 滚转角辨识工程算法
    3.5 本章小结
4 脉冲式二维弹道修正效能分析与仿真
    4.1 引言
    4.2 弹道修正弹弹道模型的建立
    4.3 弹丸的转速对脉冲力修正效率的影响
    4.4 弹道修正起始点的选择
    4.5 二维脉冲修正效能分析与仿真
        4.5.1 均匀设计法原理
        4.5.2 二维脉冲修正效能回归模型
        4.5.3 二维脉冲修正效能分析与仿真
    4.6 本章小结
5 弹丸姿态角辨识系统电磁兼容性分析与仿真
    5.1 引言
    5.2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
        5.2.1 传导耦合
        5.2.2 辐射耦合
    5.3 姿态角辨识系统电磁干扰三要素分析
    5.4 姿态角辨识系统电磁兼容性控制措施
    5.5 弹体电磁屏蔽效能分析
        5.5.1 弹体材料概述
        5.5.2 弹体对电磁波的屏蔽效能分析与计算
    5.6 弹体对地磁场屏蔽效能的近似计算
        5.6.1 圆柱腔内的静磁场屏蔽效能近似计算公式
        5.6.2 矩形截面屏蔽盒的低频磁屏蔽效能近似计算公式
        5.6.3 弹体磁屏蔽效能近似计算实例
    5.7 弹体对地磁场屏蔽效能的仿真分析
        5.7.1 静磁屏蔽有限元模型的理论基础
        5.7.2 利用ANSYS进行弹体对地磁场屏蔽效能的仿真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姿态角辨识系统设计及其标定实验
    6.1 引言
    6.2 初始信息装定系统设计
        6.2.1 装定系统原理分析
        6.2.2 装定系统硬件设计
        6.2.3 装定系统软件设计
        6.2.4 信息装定准确性实验
    6.3 滚转角辨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6.4 滚转角辨识系统软件设计
    6.5 磁阻传感器不等位电压实验
        6.5.1 测试系统简介
        6.5.2 傅立叶变换法
        6.5.3 置位/复位法
    6.6 姿态角标定方法与实验
        6.6.1 基于模拟弹的滚转角外部检测实验装置与方法
        6.6.2 高精度姿态角标定方法与实验
    6.7 本章小结
7 结束语
    7.1 本文的创新点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四、MIMU在弹道修正引信中的精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信息融合的捷联惯导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 李冰洋. 中北大学, 2020(02)
  • [2]弹箭姿态组合测量技术研究[D]. 刘润华. 中北大学, 2020(02)
  • [3]基于永磁电机驱动的二维修正控制方法研究[D]. 杨超.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4]基于惯性陀螺的弹丸飞行姿态控制原理与方法[D]. 姬曼.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5]旋转舵机卧式转台研究[D]. 孙林. 沈阳理工大学, 2019(03)
  • [6]MEMS加速度传感器在引信中的应用研究[J]. 徐磊,房立清,霍瑞坤,郭德卿. 飞航导弹, 2018(05)
  • [7]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设计研究[D]. 陈海峰.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1)
  • [8]旋转稳定弹GNSS/MIMU组合导航初始对准方法研究[D]. 杨登红. 北京理工大学, 2015(04)
  • [9]双旋弹飞行特性与制导控制方法研究[D]. 朱大林. 北京理工大学, 2015(07)
  • [10]弹道修正弹飞行姿态角磁探测技术及其弹道修正方法研究[D]. 高峰.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MIMU在弹道修正引信中的精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