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紧缩论文,实证论文,经济增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是经济学研究者和经济政策制定者都十分 关注的一个问题。关注这一问题的政策含义是通货紧缩是否会导致经济衰退。由于经济衰退 作为经济周期的一个阶段,一般表现为总体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通货紧缩 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分析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
一、价格总水平的波动与经济增长
我国学者在讨论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之间关系时,形成了两种基本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注:该种观点参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正视通货紧缩压力,加快微观机制 改 革》,《经济研究》1999年第7期。当然,该文采用的通货紧缩概念和笔者采用的通货紧缩 概念不同,这里主要是引用其基本结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能将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划等 号, 不能简单而笼统地将通货紧缩都视为“恶” (注:刘树成:《通货紧缩:既不能估计不足亦不可估计过重》,《经济研究》1999年第1 0期
在具体分析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先看看历史上英国和美国价格总水 平的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英国1853—1913年的价格和工业生产数据见表1。图1是根 据表1的价格变动率和工业生产变动率数据绘制的。
1853—1913年之间,英国的商品价格指数变动率和工业生产指数变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 .46,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英国1853—1913年,价格指数变动率上升,工业 生产指数变动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向;价格指数变动率下降,经济运行也相应表现为收缩。
但从具体的年份来看,价格指数变动率为负值的有29个年份,同期工业生产指数也表现为 下降的只有13个年份;16个年份价格指数表现为下降,但工业生产指数仍然呈现出上升的趋 势;1863年、1893年、1903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动率是负值,同期的价格指数变动率却呈现为 正值。这说明,就短期的年度波动而言,商品价格指数变动率和工业生产指数变动率之间存 在着正相关关系,但从具体年份来讲,通货紧缩并不一定伴随着经济衰退。
进一步而言,我们在这里使用的是商品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动率指标,它反映的 是年度之间相对水平的短期波动情况。刘树成教授的研究表明(注:刘树成:《通货紧缩:既不能估计不足亦不可估计过重》,《经济研究》1999年第1 0期
。),就长期性通货紧缩来考 察 ,有伴随经济增长率减缓的通货紧缩,亦有伴随经济增长率上升的通货紧缩。英国1814—18 49年的通货紧缩是伴随经济增长率上升的,而1873—1896年的通货紧缩是伴随经济增长率减 缓的。美国1814—1849年、1866—1896年的两次长期通货紧缩,均伴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 。1790—1814年间,是英国工业化的初、中期,并时值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价格 水平呈上升趋势,英国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2.1%。1814—1849年间,是英国工业化的中、 后期,并为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的时期,价格水平呈现出长期的下降趋势,而工业生产年均 增长率上升为3.6%。这一期间,对于率先实现工业化的英国来说,是其3个主导部门棉纺业 、生铁业、铁路业大踏步发展的时期。随后,英国的经济增长逐渐放慢,到1873—1896年间 ,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下降到1.6%。这一时期,由于世界范围内黄金供给的增长低于商品交 易的增长,在英国,价格水平的下降与经济增长率的减慢才同步发生。美国1814—1849年的 长期通货紧缩时期,是美国工业化的初、中期,GNP年均增长率达5.4%;1866—1896年的长 期通货紧缩时期,是美国赶超英国的时期,GNP年均增长率更高达7.5%。美国只是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的1920—1933年这13年间的通货紧缩才伴随着经济增长率的减退,GNP年均增长 率下降为0.08%,就整个这一时期平均来说,通货紧缩没有伴随经济的负增长。
资料来源:
①商品价格指数采用的是康德拉季耶夫的商品价格指数,引自[荷]范·杜因著:《经济长 波与创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②工业生产指数采用的是霍夫曼工业生产修正指数,这种修正是由刘易斯进行的。引自[美 ]阿瑟·刘易斯著:《增长与波动》,华夏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第354页。
③康德拉季耶夫的商品价格指数是以1901年—1910年为100的,为了反映价格总水平的年度 波动情况,我们根据康德拉季耶夫商品价格指数计算出年价格变动率。
④霍夫曼工业生产修正指数是以1913年为100的,为了反映年度波动情况,我们根据霍夫曼 工业生产修正指数计算出生产变动率。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国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在他的论文《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中,运用英国1700—1913年的资料,计量分析了长期的通货膨胀和长期的通货紧缩变动对实 际经济增长的影响(注:[法]莫里斯·阿莱:《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 0年版,第35页。)。为了证明价格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莫里斯·阿莱认为应 该分析在没有长期价格变动的情况下实际产出量的长期趋势。这里的长期趋势在一般经济分 析中称为产出的自然率水平,也称为潜在生产力。产出的自然率水平即在价格水平没有发生 变动时的产出率。如果长期价格水平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变动有影响,那么,长期价格水平 的变动应该与实际产出率和潜在产出率的偏差有密切的相关性。
莫里斯·阿莱利用逻辑函数拟合了英国1700—1913年期间消费品工业生产趋势值、生产资 料工业生产趋势值、总体工业生产趋势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实际值与趋势值之间的相对偏 差。长期价格的变动则通过生活费用指数和批发价格指数的17年移动平均数加以衡量。
英国的生活费用指数从18世纪初一直到1739年都倾向于下降,然后上升,到1808年为止, 之后转为下降,直到1845年。此后再次上升,一直到1869年再次下降,这次下降持续到1894 年,然后又开始上升,到1913年为止。批发价格指数,在1790—1804年之间是上升的,1804 —1850年之间下降,1850—1867年再次上升,1867—1894年再次下降,然后上升直至1913年 。总体而言,英国的长期价格水平,1700—1739年、1806—1848年、1868—1894年之间价格 水平处于收缩阶段;1739—1806年、1848—1868年、1894—1913年期间处于向上运动状态。
研究表明,工业生产的相对偏差的移动平均值与趋势值的变动范围是(-10%,+15%),而生 活费用指数移动平均值的偏差范围是(-45%,+50%)。这意味着,就平均变动幅度来看,工业 生产只是价格变动的1/4。在1722—1750年、1776—1795年、1810—1820年、1837—1845年 、1 893—1905年期间的80年,消费品生产趋势的相对偏差的移动平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的移动 平均数之间变动的方向是相同的,但在其它时期(大约130年)两者之间是按相反方向变化的 。消费品生产趋势的相对偏差的移动平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的移动平均数之间并不存在明显 的相关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生活费用指数17年移动平均数与生产资料生产趋势相对偏差 之间,以及与总体工业生产指数趋势的相对偏差之间都不存在相关性。
由于人们是以前期价格水平的变化为基础,根据对现实经济状况的估价来作出投资决定的 ,这就可能使前期的价格水平对现期的生产产生影响。英国的历史数据也显示出这种相关性 。前10年的生活费用指数17年移动平均数的年均变动率与生产资料生产趋势相对偏差的17年 移 动平均数具有相当显著的相关性,在1740—1913年之间的173年中表现出这种相关性。但 前10年的生活费用指数17年移动平均数的年均变动率与消费品生产趋势相对偏差的17年移动 平 均数之间没有这种显著的相关性。而且,前期价格变动率与总体工业生产指数之间也没有表 现出有规则的相关关系。
莫里斯·阿莱的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价格水平的变动与工业生产的变动之间不存在显 著的相关关系。
二、通胀、非通胀与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发展和评论部Atish Ghosh和Steven Philips在IMF工作报告(1998年 5月)中发表的论文《通胀、非通胀与经济增长》中(注: Atish Ghosh And Steven Philips,Inflation,Disinflation and Growth,IMF Working Paper,1998/68.),使用了一个覆盖了IMF所有成员国19 60—1996年的庞大的数据系统,构建了一个价格指数—经济增长关系的非线性处理方法,并 向外延伸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是价格总水平的下降往往和高增长相关联,但是在初 始通胀率已很低或紧缩幅度很严重的时候,价格水平的下降倾向于减缓经济增长。
IMF145个成员国1960—1996年之间的GDP增长的年观测数据和期间年消费价格指数数据共有 3772个观测值。排除了负价格指数的观测值(159个),GDP增长超过30%的观测值(5个),GDP 负增长超过-30%的观测值(5个)。大多数负价格指数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们的绝对值非常 小)。删除负价格指数是为了在分析中使用对数模型,而且Sarel(1996)证明了用非常小的正 数或它的绝对值代替负的价格指数不会改变研究的基本结论(注: Sarel,M.,1996,“Nonlinear Effects of Inflation on Economic Growth,”Staff Pa pers,IMF,Vol.43(March),pp.199-215.)。极端的GDP增长率被删除的 原因是这些数据不可信,并且它们往往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例如内战),所以它们对决定 经济政策的可用性值得怀疑。同时,把它们包含在数据库中也不会改变基本结论。经过调整 后的基本数据一共有3603个(表2)。
表2显示消费价格指数超过20%时超过1/3的数据落在负的GDP增长率的区间内,而负GDP增 长的数据中有超过1/3的情况落在消费价格指数超过20%的区间内。这种高物价和低增长及低 物价和高增长之间的关系表明:不考虑外部因素,价格总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 系。这种关系在价格总水平非常低的范围内,是不成立的。在低物价阶段,价格总水平和经 济增长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在其它情况下,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
为了分析价格总水平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引入4个虚拟变量:{π[,-1]<0.1,△π/π[,-1]<-0.5},{π[,-1]<0.1,-0.5<△π/π[,-1]<-0.2},{π[,-1]>0.1,△π/π[,-1]<-0.5}和{π[,-1]>0.1,-0.5< △ π/π[,-1]<-0.2}。这里的π[,-1]代表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初始价格水平,△π/π[,-1]代表同初始价格 水平相比的价格水平变动率。
表3显示了价格水平变动率与经济增长率(△y)之间的非线性对数回归分析的结果。
结果表明当初始价格水平高于年10%时,即使是最快速的紧缩(至少是通胀率的一半)也不会 对产出增长产生负面的冲击。一般情况下,较温和的紧缩(-0.5<△π/π[,-1]<-0.2)往往和0.8 —0.9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相联系(t统计量为2.62和2.41)。结果同样显示,在发展中国家 , 快速的紧缩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随着单位价格总水平的下降,经济增长率相应下降0.18—0.24个百分点。只有在温和的紧缩(-0.5<△π/π[,-1]<-0.2)状态下,才不至于对经济增长 率发生负向冲击。
表2 IMF成员国1960—1996年消费价格指数、GDP增长率基本数据
价格指数(π) GDP增长率 观察值数量 平均值 中位数 平均值
中位数全部样本
全部观察值3603 39.18.3
1.8
2.2
0<π<3 628 1.71.82.6 2.7
3<π<5525 3.94.02.8
2.9
5<π<10
913 7.47.3 2.4 2.6
10<π<20 843 14.0
13.31.8 1.8
20<π<40
394 27.3
26.1 0.4 0.9
40<π<80 142 56.7
54.6 0.9 1.3
π>80158 635.4 166.9-3.8 -2.9
高及中高收入国家
全部观察值 937 36.3
6.7
2.7
2.7
0<π<3 180
2.0
2.1
3.6
3.2
3<π<5183
3.9
3.9
3.53.5
5<π<10
244
7.2
7.1
2.82.9
10<π<20
177
14.0 13.5 2.02.0
20<π<40 6626.0 25.0 2.12.2
40<π<80 3756.6 56.6
2.52.4
π>8050497.1 168.2 -0.7
0.1
低及中低收入国家
全部观察值 1294 46.2 10.8 1.3
1.7
0<π<31411.5
1.7 1.4
1.8
3<π<51204.04.1 1.8 2.3
5<π<10
3267.67.8 2.4 2.5
10<π<20
39113.8
13.01.5 1.4
20<π<40
20627.7
26.60.1 0.7
40<π<80
67 56.6
54.50.2 0.5
π>80 43 969.9 161.0
-3.5 -3.5
1973年以后的观察值
全部观察值1786 50.1 10.6 1.5
1.8
0<π<3 204 1.7 1.8 2.0
2.3
3<π<5
195 4.0 4.1 2.7
2.7
5<π<10 442 7.6 7.6 2.3 2.6
10<π<20 513 13.9 13.3 1.5 1.4
20<π<40 252 27.4 26.3 0.4
0.9
40<π<80 93
56.5 54.8 0.2
1.4
π>80
87
754.6171.7-2.1 -1.6
表3 价格总水平负向变动对GDP增长率的冲击效应
π-1<0.1 π-1>0.1
△π<-0.5
-0.5<△π<-0.2 △π<-0.5 -0.5<△π<-0.2
系数
t 系数
t系数 t 系数
t π[,-1]
全部样本
A-0.0133
-2.67 -0.0086
-3.050.00511.040.0090
2.62
0.24
B-0.0168
-3.32 -0.0097
-3.340.00430.870.0083
2.41
0.22
高及中高收入国家
A-0.0058
-2.20
0.02292.450.01222.45
-0.0003
-0.09 0.43
B-0.0070
-2.57
0.02192.300.01052.100.0029
0.81
0.40
低及中低收入国家
A-0.0209
-2.98
-0.0123
-2.08
-0.0018
-0.32
0.0067
1.51
0.21
B-0.0240
-3.41
-0.0136
-2.30
-0.0024
-0.42
0.0061
1.38
0.20
注:A包含I/GDP;B不包含I/GDP
另一方面,当初始价格水平低于年10%时,从全部样本数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看, 无论是快速的紧缩,还是温和的紧缩,均对经济增长率产生负向冲击,快速的紧缩使GDP增 长率下降1.3—1.6个百分点(统计量在5%或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较温和的紧缩也使经济增 长率大约下降0.86—0.97个百分点。只有在中等收入水平以上的国家,在温和紧缩时的经济 增长率为正。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率的负向冲击更为剧烈。快 速的紧缩使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下降2.09—2.4个百分点,快速通货紧缩的负向冲击效应是 总体冲击效应的1.55倍(注:这里的冲击效应倍数采取包含I/GDP和不包含I/GDP形成的冲击效应的平均数计算。)。较温和的紧缩也使经济增长率下降1.23—1.36个百分点,温和 通 货紧缩的负向冲击效应是总体冲击效应的1.42倍。这表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初始价格 水平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如果发生通货紧缩现象,无论这种紧缩是快速的还是温和的,都 将对该国的经济增长率产生非常明显的负向冲击效应。
三、中国的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根据以上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分析资料,判断我国现阶段的通货紧缩会不会导 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甚至导致经济衰退,需要对通货紧缩的期限、通货紧缩的变动率和通 货紧缩的起始状态进行分析。
1.长期性通货紧缩和短期性通货紧缩
根据莫里斯·阿莱的研究,从长期来考察,不能将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简单地划等号。或 者说,不能简单而笼统地将价格总水平的负向变动与经济衰退划上等号。没有证据显示长期 性通货紧缩一定导致实际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长期性的通货紧缩一般认为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的通货紧缩,其持续的时间长达30年左 右。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阶段,价格总水平的波动状态和特征在改革前后有着很大 的差异,而改革后的价格总水平资料只有20年,我们现在还很难对长期性通货紧缩作出分析 。 因此我们的分析主要是就年度性短期通货紧缩而言的。
就短期性通货紧缩而言,英国1853—1913年的价格数据表明,从具体年份来讲,通货紧缩 并不一定伴随着经济衰退。价格指数变动率为负值的有29个年份,同期工业生产指数也表现 为下降的只有13个年份;16个年份价格指数表现为下降,但工业生产指数仍然呈现出上升的 趋势;1863年、1893年、1903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动率是负值,同期的价格指数变动率却呈现 为正值。但从整体来看,商品价格指数变动率和工业生产指数变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 , 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对年度性通货紧缩而言,虽然从具体年份来讲,通货紧缩并不一定伴随着经济衰退。但就 短期的年度波动而言,商品价格指数变动率和工业生产指数变动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常常会导致经济衰退。
根据我国学者对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关系方程的研究(注:课题组:《关于反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金融研究》,1999年第10期。),在1993—1998年期 间,我国通货膨胀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上升0.182个百分点。1991—1998年期间,通 货膨胀率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相应于潜在增长率下降0.256个百分点。仅1998 年因通货膨胀率由上年的0.8%变为-2.6%所引起的GDP增长率就比潜在增长水平低了0.87个百 分点;失业率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相对于潜在增长率下降2.116个百分点;仅 199 8年因失业率比上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所引起的GDP增长率相对于潜在增长水平下降了2.3 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短期性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之间的关系是符合实证 分析的结论的。短期性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并通过失业率的上升 进一步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从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角度来看,通货紧缩时期我国货币政策 的制定必须意识到短期性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防止短期性通货紧 缩引发经济衰退。
2.异常的通货紧缩和稳定的通货紧缩
莫里斯·阿莱认为,虽然从长期来看,价格水平的波动与工业生产的波动之间不存在显著 的相关关系,但不能据此认为价格水平波动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这里的关键是要区分异常 的通货紧缩和稳定的通货紧缩这样两个概念(注:[法]莫里斯·阿莱:《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 0年版,第35页。)。异常的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对应的价格变 动的速度也在不断地变化,而稳定的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一种趋势性的,价格水平的变 动速度基本不变,至少是与变化很缓慢的情形相对应。第一类通货紧缩与短期的失常波动有 关,第二类通货紧缩与长期的趋势相关。
多少个世纪以来日益积累的历史经验表明,失常的价格减低对实际经济增长是有害的。在1 929—1932年期间,西方国家的批发价格在3年内下降了大约30%,与此同时,工业生产下降 了大约50%,生产下降的速度几乎是价格下降速度的两倍。这些现象与对应于价格的稳定膨 胀或紧缩现象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涉及到价格水平的稳定上升或下降,价格以不变的速度上 涨或下降。之所以长期变动的影响和失常变动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是因为这些变动的性质不 同。在前一种情况下,经济运行面临的是缓慢的变动,在此期间可以进行调整,经济运行表 现为动态的均衡过程。在第二种情况下,根本没有调整的时间,经济运行极有可能出现失衡 。长期价格水平的变动与工业生产的变动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的结论,只适用于价格 水平年变动率在-2%和4%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发生异常的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这个结 论就不一定适用。
我国现阶段发生的通货紧缩显然是异常的。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率来看,1995年的价格总 水平变动率就达到5.73个百分点,1996年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率进一步放大,为6.36个百分点 ,1998年尽管价格总水平已经呈现出负值,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率仍然达2.51个百分点。根据 莫里斯·阿莱给出的标准,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率在-2%和4%之外为异常通货紧缩。我国现阶 段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率从1995年起就已经达到了异常通货紧缩的程度,即使在价格总水平已 经 表现为负值的1998年,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率仍然超过了-2%。
从价格总水平波动的幅度来看,我国零售价格指数在改革以来的4个价格周期的振幅具有这 样一种特征:振幅大且不断放大。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周期性振幅也具有相同的特征。第 一个价格周期(1978—198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振幅为4.5,GDP平减指数的振幅为4;到 第4 个价格周期(1991—199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振幅放大到24.3,GDP平减指数的振幅放大 到21.3;振幅分别是第1个价格周期振幅的5.4倍、5.33倍,价格总水平波动的异常性十分明 显。
正如莫里斯·阿莱所说,异常的通货紧缩导致经济主体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之后,无法调 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更无法改变自己的投资计划,经济运行难以进入一种动态的均衡状 态。异常的通货紧缩使经济运行充满着不确定性,各经济主体在无法进行适应性调整的同时 ,往往又因为难以对市场环境的趋向作出准确的预测,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新的投资计划 无法安排。这将使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受到制约,经济结构难以得到革命性调整,原有生产 经营活动导致的市场失衡状态进一步恶化,从而导致通货紧缩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通货紧缩的起始状态
在分析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有一种看法是,目前的通货紧缩是治理前一阶 段通货膨胀的结果,对它的负效应不应估计过重。确实,我国这一次的价格总水平下降 的起始点是1994年,1994年的价格总水平(GDP平减指数)为20%,20%成为现阶段价格总水平 下降的起始状态。这种起始状态不仅仅在我国的价格水平历史上是高位,即使从国际范围来 看 ,也是相当高的。根据表2的数据,IMF145个成员国1960—1996年期间,价格指数超过20%时 超过1/3的数据落在负的GDP增长率的区间内;而负GDP增长的数据中有超过1/3的情况落在消 费价格指数超过20%的区间内。这种高物价和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明:在价格总水平高于20% 时,价格总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20%的价格总水平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通货 膨胀状态。
根据表3,当初始价格总水平处于高位时,价格总水平的下降无论是快速紧缩还是温和紧缩 ,都不会对产出产生负面的冲击。我国通货紧缩的初始价格总水平是20%,远远高于表3中10 %的水平,如果上述结论成立,那么我们确实不应该把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估计过 重。
问题是,上述结论是对整个样本而言的,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初始价格水平并不是 很高的情况下,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率的负向冲击更为剧烈。快速的紧缩使发展中国家GDP 增长率下降2.09—2.4个百分点,快速通货紧缩的负向冲击效应是总体冲击效应的1.55倍。 较温和的紧缩也使经济增长率下降1.23—1.36个百分点,温和通货紧缩的负向冲击效应是总 体冲击效应的1.42倍。这表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发生通货紧缩现象,无论这种紧缩 是快速的还是温和的,都将对该国的经济增长率产生非常明显的负向冲击效应。当初始价格 水平高于年10%时,快速的紧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随着单位价格总水平 的下降,经济增长率相应下降0.18—0.24个百分点。只有在温和的紧缩(-0.5<△π/π[,-1]<-0.2)状态下,才不至于对经济增长率发生负向冲击。
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初始价格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无论是快速的还是温和的通货紧 缩,都将对产出水平产生强烈的负面冲击。即使初始价格总水平不高,如果发生了快速的通 货紧缩,同样会对产出水平发生负面冲击。这里的快速紧缩的标准是:至少是通胀率的一半 。 我们来看看我国价格总水平的紧缩速度。1994年以后,我国的价格总水平(GDP平减指数)分 别为20、13.1、5.9、1.2、-1.3,1995年起,价格总水平下降的速度分别为0.655、0.45 、0.20、2.08,其中有两个年份紧缩的速度达到快速,另两个年份紧缩的速度(0.45、0.20) 属 于温和的紧缩。根据这里的数据似乎还不能作出我国现阶段的通货紧缩是快速紧缩的判断( 当然,同样理由,我们也不能判断我国的紧缩是属于温和的)。但从Atish Ghosh和Steven P hilips的研究来看,他们对紧缩的速度不是就年度而言的,而是就整个价格总水平下降的阶 段而言的。从整体紧缩的阶段来看,1998年我国价格总水平与1994年的价格总水平相比,紧 缩的速度是1.065,是一种典型的快速紧缩。如果和发生通货紧缩的日本比较,日本的零售 物价指数下降6个百分点花了7年时间,我国的GDP平减指数从1994年到1998年下降21.3个百 分点仅用了4年的时间,中国通货紧缩的速度大大快于日本,也远远高于Atish Ghosh和Stev en Philips所确定的标准。据此,我们认为中国的通货紧缩是一种快速的通货紧缩,即使初 期价格总水平较高,这种紧缩仍然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强烈的负面冲击。
标签:经济增长率论文; 经济衰退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 通货紧缩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生产价格指数论文; 经济指数论文; 实证分析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