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富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土城矿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0)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阑尾炎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影响。方法 我院选取2017年02月~2018年02月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确诊,根据不同术前检查诊断技术,分为研究组(N=46)和常规组(N=46),其中超声诊断对象,定义为常规组,多层螺旋CT诊断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5.65%),常规组诊断准确率为(80.44%),P<0.05;研究组各类型检出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诊断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急性阑尾炎;诊断效果;检出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57-01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病,患者发病时通常多为腹痛症状,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因此,容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情况,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基于此,我院于2017年02月~2018年02月,对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积极研究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7年02月~2018年02月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确诊,根据不同术前检查诊断技术,分为研究组(N=46)和常规组(N=46),其中常规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19~68周岁,平均年龄(36.78±6.72);研究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0~69周岁,平均年龄(35.41±9.09),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诊断方法
常规组采用超声诊断。选择西门子超声诊断仪,调整探头频率为6.0MHz。
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选择西门子256层CT诊断仪。调整层厚为1.0mm~1.5mm,调整螺距以及间隔为1.0mm,电压调整为120KV,电流调整为300mAs,控制扫描时间为8s。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接受扫描,并上举双臂抱头,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扫描[1]。
1.3观察指标
分析诊断效果。
1.4数据分析
SPSS20.0软件处理。%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5.65%),常规组诊断准确率为(80.44%),P<0.05。见表1。
2.2两组各疾病检出率比较
研究组各类型检出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3讨论
超声诊断是急性阑尾炎患者常用的一种辅助诊断措施,其虽然有着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假阴、阳性的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临床治疗,在此,如何选择更加高效的诊断方案,成为了我院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2]。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多层螺旋CT的应用给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治疗均带来了新的机遇。这是因为多层螺旋CT是一种不停旋转的球馆,其会连续产生X线,在取样的同时也是在连续移动,形成了三维图像[3]。同时多层螺旋CT数据还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及方位对患者的阑尾进行观察,使得图像更加接近解剖图像,便于临床诊断[4]。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较高(95.65%),优于超声诊断准确率(80.44%),P<0.05;同时急性阑尾炎患者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其各疾病检出率均高于超声检出率,P<0.05。
综上所述,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能够提升患者各疾病的检出效果,且漏诊以及误诊率均较低,有助于患者尽早获得对症治疗,诊断效果优异,于临床中进行应用的意义以及推广的价值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董振宇.多层螺旋CT与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对比[J].医疗装备,2017,30(24):49.
[2]杨雪琴,彭逍,马久玲.应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3):77-78.
[3]陈焕华,蒋双兰,余凤.超声与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3):120-123.
[4]王福明.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探索[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2):48-49.
论文作者:刘宗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阑尾炎论文; 多层论文; 螺旋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超声论文; 常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