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环境监测站;528403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保“八项制度”之一,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简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对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作用;局限性
1 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由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可知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是:(1)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充分考虑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得出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是否在区域环境容量承载力范围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判断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2)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及预防对策,同时为环境管理部
门提供建设项目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3)进行跟踪监测,针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监测计划,为建设单位维护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也有利于环境管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建设单位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进行有效监督及对区域环境进行动态监管。
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建设前期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为项目建设期及运营期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其在环境管理中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判断项目建设是否具有环境可行陛,特别是在保证建设项目选址的合理性上起了突出作用 。
2 存在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环境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2.1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估不准确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是在对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区域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拟建工程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区域环境现状的代表性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可靠性。
2.1.1 工程基础数据存在不确定性
建设单位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提供的基础数据与实际情况有偏差。环境影响评价介入时机较早,一般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完成。根据以往建设项目的实际运作过程来看,大部分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交得早一些,即通常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环境影响报告的评价依据。按照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具有资格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信度较大。但根据对近年来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回顾分析,有些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中的内容,与建设项目最终竣工后的状况如建设规模、产品方案或者生产工艺等不甚一致。一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深度满足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大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都侧重于经济可行性分析,对项目建设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原辅材料来源及消耗等基础资料不够翔实或未经核实;二是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于项目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建设单位自身对于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技术方案、原辅材料消耗、设备选型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比如说建设规模、产品方案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工艺技术参数需在实际生产中进行调试,原辅材料来源及消耗要根据市场供应情况和工艺技术方案进行调整,设备选型在采购时也可能因为市场供应情况做相应调整等。项目建设的基础资料一般在设计阶段才能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与实际建设情况才有可能一致。三是建设单位为了让项目顺利立项,使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准人条件等,在可研阶段制定的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工艺路线等满足相应要求,而在设计阶段则进行调整。四是建设单位出于技术保密,对工艺路线、原辅材料等基础资料的提供有所保留。工程基础资料的偏差,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1.2 区域环境现状的掌握不全面
为了有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环境状况信息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收集和利用现有环境信息;另一类是现场调查和测试。现有环境信息的收集包括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背景、水文、气象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涉及多个部门及单位,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或安全因素考虑,也不愿主动将数据进行共享,如水文站、气象站等采集和收集的信息仅为其主管部门服务,同时产污企业也不愿主动公开自己的污染物产排情况等。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对项目建设周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现场实测来获取环
境信息。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由于环境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同时环境监测由于客观或技术原因导致现状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对区域环境现状的掌握不全面不准确,不能对区域环境容量余量进行正确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导致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估不准确。
2.2 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效果欠佳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为使项目满足区域环境质量要求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需在对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保护设施分阶段验收一览表。为企业和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以保证后续环境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然而在中国环境保护实践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有待提高,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环评单位由于建设项目基础资料缺乏、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等原因,导致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不能有效起到污染防治、保护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存在在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可行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企业在落实上不到位,或是企业按照要求建设,却在实际生产中不运行,使得环保设施成了摆设。
2.3 监测计划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监测计划的作用,要保证监测计划的有效执行。监测计划的有效执行需环评单位、建设单位和环境管理部门三方面全力配合。首先环评单位需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制定可操作性强且便于监督管理的环境监测计划。其次建设单位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实施监测计划,确保污染防治措施有效运行。再次环境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监测计划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以便及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及环保设施运转情况。
从中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来看,制定监测计划对于环评单位来说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难度不大,然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目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监测计划执行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大多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更像一种制式内容,由于缺乏落实和监督,使实际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监测计划不能有效执行,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制定的监测计划也成为了一种形式,影响其在环境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2.4 环境影响评价作用的局限性
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事前”的环境管理手段,有其局限性。首先它是环境管理手段的一种,它的有效执行需要其他环境管理手段的积极配合;其次它是“事前”管理行为,对环境污染起着预防作用,而对于后期管理的约束作用有限。“先上车,后补票”的现象屡见不鲜,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成了使项目建设合法化的补票手续,失去了其预防的意义。环境管理“严进宽行”的状况也司空见惯,在中国环评法实施过程中,环境管理部门强调审批而忽视全过程监管的问题比较突出,环评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监测计划得不到有效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为建设单位获取项目建设的“门票”。
3 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在环境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3.1 实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跟踪监测计划,需要靠其他环境管理手段来保障实施,否则只是一纸空文。因此,实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使环境保护工作日常化则尤其重要。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需要建设单位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实现。首先,在项目筹备阶段,使建设单位明确知晓法律要求其必须履行的手续,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试生产、竣工验收监测、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等相关程序。提高建设单位主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积极性。其次,环境主管部门要加强从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竣工验收至运营期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各部门职能,建立环保工作各级各部门联动机制,实现监与管统一,应尽快建立完善的项目环境管理档案制度和项目跟踪管理信息系统,对建设项目实施从环评审批到建成投产全过程跟踪管理。
3.2 加强各部门的积极配合
保护环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项工作不是环保部门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各个部门积极配合才能做好。同样,环境影响评价也不是环保部门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监督管理。然而,中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环境保护行业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但是却未对各部门的具体职责作明确规定。要从法律层面上明确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责,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在各级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严格履行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加强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各部门在项目决策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实施。
3.3 建设环境信息共享平台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准确、有效、全面和权威的信息支撑。环境信息的收集涉及到多个部门、方方面面。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背景、水文、气象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需要分别从环保、水利、农林、建设、渔业、气象等部门获取,这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建立环境信息资源平台,通过对环境信息统一收集、管理、发布,可实现环境信息资源共享。不仅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也为环境管理其他工作提供决策与管理依据。
3.4 提高自觉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够发挥其作用,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全民自觉保护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自身应正视项目建设不可能不造成环境问题,尽可能采取措施使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同时保持中立性,客观的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可信的决策依据。政府部门在统筹决策时要把环境保护落到实处,不要口头上、文件上的重视,要行动上的重视,杜绝为加快经济建设而支持建设单位“先上车,后补票”的行为。环境管理部门要重视环境保护的日常监督工作,不能认为严格执行环评审批手续就给为环境保护工作装上了保险锁而忽略了后期的监管工作。建设单位在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把保护环境放在重要地位,要意识到把环境保护工作做好,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可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潜在经济效益。
3.5 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培养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技术手段,需要厚实的技术力量支撑。首先,要熟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导则、技术规范、标准、产业政策等,正确判断项目选址及建设是否可行;其次,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掌握各行业的生产工艺,积累成功的污染防治经验,学习典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范本,在对项目产污环节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提供经济技术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为项目建设提供环境可行的建设方案,也为后续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在中国环境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环评工作者自身、环境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全民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不断解决问题,完善不足,才能使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伟,黄志民.浅述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作用[J].环境科学导刊,2013,32(1):25—26.
[2]龚文杰.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效用及完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94(1):125—127.
[3]赵克军,贺力荃,张勇,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研究与环境影响评价[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8):49—53.
[4]丁胜.浅谈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环境监测[J].污染防治技术,2013,26(4):58—59.
[5]丁学英.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管理计划的编制及其重要性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7:1729-1732.
论文作者:肖乐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环境管理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作用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