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俄国小说译介考证_小说论文

晚清俄国小说译介考证_小说论文

晚清俄国小说译介路径及底本考——兼析“虚无党小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国论文,底本论文,晚清论文,小说论文,虚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晚清翻译小说中,俄国小说的译介数量相较于其他欧美小说和日本小说明显处于弱势。①然而,引进的俄国小说作者却多为当世著名文学家,如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契诃夫、莱蒙托夫等,这在文学翻译尚未形成体系、对于外国文学作品尚缺乏系统了解的晚清,显然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现象。对此,研究者多有论及。

然而,或限于俄语能力,或出于对早期中国引进的俄国小说的忽视,目前关于晚清俄国小说译介的研究比较欠缺。②一些关于虚无党、女英雄的研究论文对晚清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潮进行了探索,③然而,俄国小说不只关乎虚无党;虚无党小说也不仅限于俄国。此外,对俄国小说的版本、作品内容、作家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也未充分展开。其实,晚清虽然没有太多直接从俄国引进的作品,但当时的很多翻译小说及创作小说都与俄国相关,涉及其政治、风俗、人情、文艺等各方面。五四以后,受“十月革命”影响,大量俄国文学作品进入中国,俄国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笔者以为,这些影响的源头应当前溯至晚清。

另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晚清译者中懂俄语的人很少,多数作品是通过别国的翻译而转译的。很多研究对此有所提及,但并未指出翻译底本。经笔者调查,这些俄国作品多从日本而来。④当时中国译者中懂俄语者较少,但日本却有不少精通俄语和俄国文学的翻译家。本论文拟从晚清俄国小说的译本调查入手,对俄国小说进行整理;对虚无党小说进行辨析。

一、晚清俄国小说的译本调查⑤

1.先行研究

1900 克雷洛夫《俄国政俗通考》,(美)林乐之口译、任廷旭笔译,广学会。

1903 普希金《俄国情史》(又名《花心蝶梦录》,即《上尉的女儿》),1883年(日)高须治助译《露国奇闻 花心蝶思录》,戢翼翬重译,开明书店。

1905 托尔斯泰《枕戈记》(即《该隐与阿尔乔姆》),1904年(日)长谷川二叶亭译《筒落枕》(金港堂),晚清重译者不详⑥,《教育世界》100、102、111号。(长谷川二叶亭即大名鼎鼎的二叶亭四迷——笔者注)。

1907 托尔斯泰《托氏宗教小说》,(德)叶道胜译,香港礼贤会出版(收有12篇小说,其中六篇陆续于1906年刊载于上海《万国公报》、《中西教会报》)。

1907 高尔基《忧患余生》,1905年(日)长谷川二叶亭译《犹太人的浮生》(《太阳》),吴梼重译,《东方杂志》第四年⑦第1-4期。

1907 契诃夫《黑衣教士》,1904年(日)薄田斩云译《黑衣僧》(《太阳》),吴梼重译,商务印书馆袖珍小说。

1907 莱蒙托夫《银钮碑》(即《当代英雄》之《贝拉》),1904年(日)嵯峨家主人译《当代的露西亚人》,吴梼重译,商务印书馆袖珍小说。

2.笔者的调查:明治的译本

1908-5-29 高尔基《鹰歌》,天蜕译,(东京)《粤西》第4号。

1902年上田敏译《鹰之歌》。

1909-11-13 祁赫夫《写真贴》(今译《照相簿》),包天笑译,《小说时报》第2期。

1903年濑沼夏叶译《相册》(《新小說》明治36年10月)⑧。

1909-3-2 契诃夫《塞外》(今译《在流放中》),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第1册。

[很多研究称,周氏兄弟的《域外小说集》是根据英、德文翻译或转译的。鲁迅1906年转到东京留学,1909年3月《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出版。1907年秋,周氏兄弟与几个朋友曾向俄国人孔特夫人(Maria Konde)学习俄语,目的也在从事翻译。但因学费太贵,不久即告中断。由此看来,从俄语翻译小说之说显然不成立。另外,周作人说:“我们学俄文为的是佩服它的求自由的革命精神及其文学,现在学语固然不成功,可是这个意思却一直没有改变。这计划便是用了英文或德文间接的去寻求,日本语原来更为方便,但在那时候俄文翻译人材在日本也很缺乏,经常只有长谷川二叶亭和升曙梦两个人,偶然有译品在报刊发表,升曙梦的还算老实,二叶亭因为自己是文人,译文的艺术性更高,这就是说也更是日本化了,因此其诚实性更差,我们寻求材料的人看来,只能用作参考的资料,不好当作译述的依据了。”⑨然而,契诃夫《塞外》的序却是译自日文的⑩,所以小说也有可能是根据日文重译的,而且即便周氏兄弟根据英文版翻译,也极有可能参照了日译本。(11)另外,20世纪初日本在译介俄国文学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此时通晓俄语的翻译者虽然不多却也不少。1877年由日野岩夫和千叶文尔翻译的《彼得大帝伟绩》就是从俄语翻译的。关于这一点,后文将继续说明。]

1909-10-14 普希金《俄帝彼得》(即《彼得大帝的黑奴》),陈景韩译,《小说时报》第1期。

日译本《彼得大帝的黑奴》。

1909-7-27 伽尔洵《四日》,周树人译,(东京)《域外小说集》第2册。

1904年二叶亭四迷译《四日》(《新小说》7)。

1909-3-2 安德列耶夫《谩》、《默》,周树人译,《域外小说集》第1册。

1908-12-1 山本迷羊译《谎言》(《太阳》第14卷第16号,博文馆)。

1909-5-1 上田敏译《沉默》(《中央公论》24年第5号)。

1910-4-10 奇霍夫《六号室》(今译《第六病室》),包天笑译,《小说时报》第4期。

1906年濑沼夏叶译《六号室》(《文艺界》明治39年4月)。

1910-8-5 安德列耶夫《心》,冷血译,《小说时报》第6期。

1909-6-15 上田敏译《心》(春阳堂)。

以上书目中出现了明治日本三个重要的俄国文学翻译家:二叶亭四迷、上田敏、濑沼夏叶。

二叶亭四迷的大名早为近代日本文学研究者、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者所熟悉。其1887年发表的《浮云》,以言文一致的写实主义风格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之作。然而,因感到自身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局限,在东京外国语学校俄语专业学习的二叶亭四迷随之将精力投入了俄国文学的翻译。他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幽会》、《邂逅》(即《猎人笔记》、《三个邂逅》,1888年译)对其后的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他还翻译了别林斯基的《美术的真谛》(即《艺术的理念》,1888年译)、巴甫洛夫《艺术与美术的差别》(1888年译)等文艺理论著作。

上田敏曾任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大讲师、京都帝国大学教授,精通多种外语,留下了许多翻译杰作。1887年他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专业,英语水准之高在当时的日本十分罕见。上田敏主要致力于欧洲文艺思潮的译介,对文学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的诗集《海潮音》堪称名著。

濑沼夏叶是日本女性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她是日本第一个纯文学社团“砚友社”的主将尾崎红叶的弟子。她擅长俄文,翻译了很多俄国作品。自1902年起,她开始翻译发表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的作品。1903年发表的《相册》是日本翻译的第一部契诃夫小说。

3.其他待查

1905 萨那斯可夫著《昙花梦》,商务印书馆译。

1908-6-10 Stepnyak(原名:Kravchinskii)著《一文钱》,周作人译,《民报》第21号。

1908 亚历山大杜庐《奈何天》,莫等闲斋主人译。

1908 A.K.托尔斯泰《俄王义文第四专政史:不测之威》(今译《谢列勃郎内公爵》),译者不详,商务印书馆出版。同期,周作人也翻译了这部小说,改名为《劲草》。但因已有上述译本,他的稿子被出版社退回而未能发表。(12)日本有译本《白银公爵》(即《谢列勃郎内公爵》)。

1908-12-5 契诃夫《庄中》,周作人译,(东京)《河南》第8期。

1909-5-31~6-11 托尔斯泰《愚国志》,《民呼日报》。

1909-11-13 屈华夫《生计》,冷血译,《小说时报》第2期。

1910-1-11 契诃夫《火车客》,包天笑译,《小说时报》第3期。

1911 托尔斯泰《峨眉之雄》(又名《柔发野外传》),热质译,拜经室。

1911-10-6 普希金《神枪手》(即《射击》),冷血译,《小说时报》第13期。

二、虚无党小说从哪里来?

毋庸置疑,虚无党小说是晚清小说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主题常是暴动、谋杀,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阿英在《中译高尔基作品编目》“前言”中说“俄国文学的输入中国,据可考者,最早是清朝末年,那时翻译最多的,是关于虚无党小说”,可见阿英将虚无党小说纳入俄国文学的范畴。很多俄国文学研究者也沿用了这一说法。(13)然而,就笔者对晚清翻译的虚无党小说的调查来看,虚无党小说的生产并不尽在俄国。

1.以晚清虚无党小说的翻译代表陈景韩为例

冷血(即陈景韩)不通俄语,但曾在1899-1902年间留学日本。(14)他译作中著名的虚无党小说,据查多从日译本转译。如《虚无党奇话》(15),未注原作,仅写“译者冷血”。所据本应为松居松叶译《虚无党奇谈》,原作者为英国作家William Le Queux。此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受欢迎的间谍小说作家,中文译名有威廉·勒克、威廉·鲁鸠,其作品清末多有翻译,如《三玻璃眼》。(16)松居松叶是明治时代著名的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推理小说翻译家。大正末年,威廉·勒克的作品在日本广为翻译流传,而他第一部被介绍到日本的作品正是松居松叶译的《虚无党奇谈》。

当时中国热衷于翻译此类暴力小说,1902年至1905年共出版了27种有关虚无党、无政府派的论著(译著)及论文,其中介绍俄罗斯虚无党(或无政府党)的至少有十种,(17)另《民报》、《苏报》、《大路》等激进报刊也都大量刊登俄罗斯虚无党的传记。这其中固然有文人对温柔式改良的失望,面对俄国民粹主义运动的高涨而兴起流血革命的念头,认为“暗杀手段诚革命之捷径”(18),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在日本此类小说翻译一度兴盛,对于中国文人(尤其是留日学生)必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虚无党小说虽然多与俄国有关,但并非都是俄国作品。事实上,很多小说明确标示为英人作品,后文有具体列表。而且,所谓“虚无党”即无政府主义,乃是英国的葛德文、德国的施蒂纳提出的,后经由法国的蒲鲁东宣扬,形成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19)也就是说,清末译介虚无党小说也可能只是受到一种“概念”的影响,否则为什么那么多的虚无党小说如《俄国虚无党奇话》,侦探小说《巴黎之秘密》,甚至是极负盛誉的《圣人欤盗贼欤》(20)都不过译了个头便草草收尾?这显然无法达到借助小说实现启蒙救亡之愿的目的。

2.谁介绍了“虚无党”?

晚清虚无党小说译介的研究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无政府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出现了无政府主义传播的高潮。(21)然而,中国知识分子的兴趣并不在于无政府主义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激烈批判,也不是对未来大同世界的热切诉求,而是“无政府党”(或称“虚无党”)的暗杀活动。与此同时,文学界也受到了政治风气的影响,出现了大量以虚无党为主人公的“暗杀”小说,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

俄国的虚无党即“民意党”,是俄国民粹主义运动的产物。民粹主义运动以19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为主体,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普通群众当做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这显然与晚清引进的虚无党小说中残忍的爆炸、暗杀色彩有所区别。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虚无党”虽然多指向俄国民意党,无政府主义却是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欧洲的思潮,并非俄国独有。对于这一思潮进入中国的过程与演变,李怡的专著《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详尽论述。(22)1901年至1911年,无政府主义在国内有片断介绍,并在国外留学生中传播。1907年以前,一些资产阶级改良分子和革命分子如梁启超、章太炎宣传过无政府主义,(23)但他们把无政府主义作为反对清政府的一种手段,而非以消灭国家政府为目的。梁启超是在1898年流亡日本后接触到大量的西方思想的。中国历史上首先吸收、接受并打出无政府主义旗号的也是中国留日、留法的部分学生,如在日本的刘师培、张继、何震,(24)他们受日本无政府党的影响,发起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出版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天义报》、《衡报》。1902年,介绍无政府主义历史的英国著作《俄罗斯大风潮》被翻译过来。译者马君武于1901年留学日本,与日本社会运动家宫崎民藏以及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孙中山交为好友。在法国则有张静江、李石曾、吴稚晖、褚民谊创办的《新世纪》等刊物,介绍巴枯宁、蒲鲁东、克鲁泡特金的学说和各国无政府党的活动。辛亥革命后,在日本和巴黎进行无政府主义宣传的天义派和《新世纪》的代表人物纷纷回国,在国内发挥了一定作用。

那么,俄国小说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虚无党”一词?“虚无党”最初见于屠格涅夫的《父与子》(1862)。1886年二叶亭四迷着手翻译此书,题为《通俗虚无党气质》,并交给坪内逍遥看稿,但未能发表。(25)不过,至少在1878年11月,明治的报纸《东京曙新闻》就已经出现了关于“虚无党”的用语;(26)1882年前后,西川通彻翻译了《露国虚无党事情》,其后关于虚无党的外国书籍大量进入日本。也就是说,大约在19世纪80年代,“虚无党”一词开始流行于日本,而后被中国人吸收。屠格涅夫从拉丁语“nihil”制造的俄语新词“nihilism”,是对既存价值体系及权威的全面否定,但日语仅仅是从语言层面上翻译为“虚无”,其后的使用则完全脱离了社会批判的思想意义。事实上,在日本当时自由民权运动的热潮中,“虚无主义”还受到了抵斥。

3.晚清虚无党小说译介整理

1904 冷血译《虚无党》,开明书店。

(英)柯南道尔著、(日)渡边为藏、(日)田口掬汀译《鲁国奇闻虚无党》,1903年12月《文艺俱乐部》第9卷16号。

1904 傅阔甫译《俄宫怨》。

(日)森林黑猿著。

1904-12-7~1907-5-12 冷血译《虚无党奇话》,《新新小说》3-10。

(英)William Le Queux,(日)松居松叶译《虚无党奇谈》。

1906 奚若译《虚无党案》(《福尔摩斯再生案》第4册),小说林社。

(英)柯南道尔著。

1906 华子才译《虚无党之秘密会》,《奇狱》第2册,小说林社。

(美)George Mc Watters著。

1907-11 芳草馆主人(张朋园)译《虚无党真相》,广智书局。

(德)摩哈孙著。(27)

1911-11-5 觉民译《虚无美人》,《妇女时报》第4期。

(英)郈维年著。

1912-8 杨心一译《虚无党复仇记》,《小说月报》3年第5期。

(英)William Le Queux著。

上述虚无党小说都不是俄国作品。另外还有下列原作不详的作品,有待查考。

1905-1-25 佚名译《俄罗斯国事犯》,《大陆报》2年1-12号。

1906 周桂笙译《八宝匣》,《月月小说》第1-2号。

1908-2 冷血译《女侦探》,《月月小说》第13、15号。

1908-6 冷血《杀人公司》(28),《月月小说》第17号。

1908-5 冷血译《爆裂弹》,《月月小说》第16、18号。

1908-8 冷血译《俄国皇帝》,《月月小说》第19-21号。

以上资料仅是依据樽本氏的目录及其他翻译研究进行整理的直接与虚无党有关的小说,可能还有其他作品,容待后查。

三、俄国小说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

那么,俄国小说译介究竟对晚清文坛产生了什么影响?要探求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不能绕过日本。

晚清虚无党小说的译者一般都有留日经历。比如戢翼翬是第一批留日学生,他在东京创刊《译书汇编》、《国编》、《国民报》,与孙中山接触密切,被认为“广译世界学术政治诸书,中国开明有大功焉”(29)。

陈景韩多翻译虚无党小说,又以译侠客小说、侦探小说为特色。笔者通过对陈景韩译本底本及其留学的早稻田大学的文学情况的考察,分析了冷血作品与日本的关联。(30)

周氏兄弟在《域外小说集》上颇费苦心。尽管没有销路,但他们对俄国作品、东欧弱小民族的关注以及从翻译中所获得的“平民主义”意识,对他们之后的文学生涯及中国文坛都具有重要意义。论者多重视五四以后日本文学对新文学的影响,但实际上,如前所述,“平民主义”思潮也经由日本而来。《域外小说集》中伽尔洵的《四日》就是非战文学中的名作。

其实,当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创办的许多刊物都对俄国及其文学进行了介绍,如《湖北学生界》、《民报》、《复报》、《鹃声》等等。不言而喻,这些刊物及译介者对于晚清俄国思潮、俄国文学的输入做出了努力。

自1877年《彼得大帝伟绩》翻译之后,推动了俄国近代化历程的彼得大帝的事迹为明治时代的新青年树立志向提供了表率。明治五年(1872),福泽谕吉提出了著名的“天不在人之上造人,也不在人之下造人”一说(《劝学篇》),对日本人的精神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精英知识分子纷纷将国外的新思潮译介进来,日本国内兴起了自由民权运动的热潮,并在明治14-15年达到顶峰。与虚无党相关的文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入了日本。

19世纪80年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高昂,同时期在欧洲掀起巨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也进入了日本。然而,在日本,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却并非被一概认同。1878年,日本当时主要报刊都介绍了德国暗杀皇帝未遂事件与俄国的大官暗杀事件,其中有的报道称此类“社会党”、“虚无党”为“僻说”,指出其凶暴的根源在于贫富的巨大差异,而日本不存在这样的“剧毒”。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日本将虚无党视为妨碍国家安全的危险之物而加以排斥。然而,由于日本清醒地意识到俄帝国主义意图侵略、吞并东亚与日本的野心,同时也对东洋专制的国家体制提出了质疑,因此,俄国过激的反体制运动引起了日本民权派的强烈关注。

另一方面,在文坛上,俄国文学也备受瞩目。明治时代通晓俄语的文学家,除了前文所提的二叶亭四迷、上田敏、濑沼夏叶、日野岩夫、千叶文尔以外,还有高须治助,他就读于东京外国语学校俄语科,精通俄语,熟悉俄国文学,他译的《俄国情史》是第一部据俄文翻译的俄国文学作品。森体也是外国语学校的学生,1886年译托尔斯泰《泣花恨柳北欧血战余尘》(即《战争与和平》)。小西增太郎不仅留学俄国、精通俄语,还将《大学》、《中庸》、《孝经》等介绍给俄国。他与托尔斯泰交情深厚,翻译了托氏许多作品。内田鲁庵是砚友社的新晋作家,在尾崎红叶的推荐下阅读并翻译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1892),其后翻译了许多俄国作家的作品,包括托尔斯泰的《复活》(1905)。尾崎红叶也曾翻译托尔斯泰作品(1894年与小西共译《名曲克罗伊查》)。升曙梦于1904年第一个发表了关于果戈理的评论,是研究俄国文学的专家(论文集《露西亚文学研究》,1907)、翻译家(《露国名著 白夜集》,1908)。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托尔斯泰针对俄日两国政府撰写了反战论文《反省吧!》,因在本国被禁止发表,由其弟子在英国伦敦发表。1905年8月,这篇论文由堺利彦全文翻译发表在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家幸德秋水和堺利彦主持的《平民新闻》上。

不仅新文学家如坪内逍遥、二叶亭四迷在俄国文学的介绍上倾注了巨大精力,即便被认为富含江户复古情调的砚友社也深受屠格涅夫的影响。人情小说的代表尾崎红叶不仅自己着手翻译俄国文学,而且他的门下还出了像濑沼夏叶、内田鲁庵等杰出的俄国文学翻译家,对日本近代文学如自然主义、白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后者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已得到了充分认识。

尽管中国晚清俄国小说的译介在绝对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对俄国文豪的引进实在功不可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些俄国小说外,晚清还翻译了不少虽不是俄国小说却与俄国有密切关联的外交、侦探、战争小说。

晚清小说被称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繁荣时代。其中,数量最多的并不是政治小说、谴责小说,尽管后者往往被视为晚清小说的代表。占据份额最多的是侦探小说,其次为言情小说,这也证明了中国通俗小说的主流与趣味。外交、侦探、战争小说为读者所喜爱,却不为研究者关注。根据笔者的整理,与俄国有关的这类小说如下:

1901-9-27~11-5 宣樊子演(林獬)《俄土战记》,《杭州白话报》第11-15期。

1901? 《俄国立宪之奇话》,《通俗日报》。

1902-12-14 (法)某君《俄皇宫中之人鬼》,曼殊室主人(梁启超)译,《新小说》1年第2号。此译本根据1898年(日)德富芦花翻译的《冬宫怪谈》(载《国民新闻》)译出。

1903-8-7 (法)某君《白丝线记》,批发生译,《新小说》1年第6号。此译本根据(日)德富芦花翻译的《白丝》译出。

1904-1-15~2-10 (日)萩园《日俄未来战争小说》,扶桑译,《俄事警闻》。此译本根据日本法令馆编《日露战争未来记》(1900年刊)译出。

1904-3-17~3-31 著译者不详《俄国包探案》,《绣像小说》第21-22期。

1905-6 (美)马克·吐温著,严通译《俄皇独语》,《志学报》第2期。

1905-11 (日)押川春浪《俄探》,觵觵子译,《鹃声》1年第2期。

1907? (美)屠乃赖著,屠光裕译《侠女碎琴缘》(又名《西伯利亚流窜记》),时报馆。

1907? 原作不详,新世界小说社译印《剑魄花魂》,同社刊。

1908-6 署名“HSY”(不知是译者还是著者)《俄罗斯之报冤奇事》,《小说林》第11期。

1909 《俄国之侦探术》,《小说时报》创刊号。

1911 (俄)谋康斯《毒药案》,陆钟灵、马逢伯合译,改良小说社(本书又名《双侠记》)。

具体年份不详(英)巴尔勒斯著,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译《阱中花》;吴步运译《彼得警长》,小说林社。

以上作品中有不少是从日文转译的,而且还出现了一个重要作家——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不如归》的作者德富芦花。(31)德富芦花在1897年发表的12篇外交侦探小说均在1902至1904年间引进中国,发表于《新民丛刊》、《新小说》、《外交报》等刊物上。(32)看似仅因趣味而刊登的侦探小说,实则无不折射晚清的外交政策。然而,丰富的晚清小说研究中几乎找不到一篇相关论文。(33)另如樽本氏对托尔斯泰作品的考证,(34)纠正了阿英认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是托氏的宗教小说、也就是中国首先从宗教哲学上接受了托尔斯泰的论断,指出第一部翻译的托氏作品是其战争小说《枕戈记》。事实上,日本近代以后,文学与战争关系极为密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际,田山花袋、岛崎藤村、国木田独步、德田秋声、广津柳浪、小栗风叶、三岛霜川、泉镜花、川上眉山、江见水荫、小杉天外、松居松叶、须藤南翠、村井弦斋、户川残花、迟塚丽水、福地樱痴等诸多作家都参与了“战争小说”的撰写,后来太平洋战争时期还出现了御用文人。

被视为晚清俄译小说代表的虚无党小说,因其文学价值不高,又因为辛亥革命的完成,渐渐淡出文坛。然而,辛亥之后,正如阿英在《翻译史话》中称,“虚无美人款款西去,黑衣教士施施东来”(35),俄国文学的名著与文豪大批进入中国。在1911至1919年左右,翻译俄国小说主要依据英译本而非日译本,且随着俄语人才的增加,逐渐地也不再依靠外国译本转译了。

本论文通过对晚清俄国小说的译本调查,对俄译小说进行了简单梳理。其中尤为关注虚无党小说,辨明了虚无党小说的来源,探求了俄国小说翻译的中介——明治日本的文坛与社会情况。然而,以上只是笔者所做的部分调查,很多作品尤其是当时报纸期刊上的作品,仍有待于进一步考查。

注释:

①阿英的《晚清小说目》收有1903-1913年翻译小说571种,其中俄国小说仅15种;《晚清戏曲录》收有翻译话剧16种,其中俄国戏剧2种。详见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陈平原《清末民初各国小说译作统计表(1899-1916)》统计这一时期共有翻译小说796种,其中俄国21种。详见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2页。

②如普希金《俄国情史》(1903)是晚清引进的第一部俄国名著,不过,与其他国家的名著相比,此书出版后几乎没有引起反响,长期湮没无闻。

③其中,日本学者中村忠行《晚清的虚无党小说》一文极具文献及研究价值。详见中村忠行《晚清に於ける虚無党小說》,载《天理大学学報》24(5),1973年3月,第108-154页。

④参见方华文《20世纪中国翻译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0页。方指出,《域外小说集》中鲁迅翻译的三篇小说都是根据日文译本翻译,并称:“戈宝权在《谈中俄文字之交》一文中指出,晚清民初至‘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翻译的俄国作品都是从日语转译过来的,因为无人能胜任俄文著作的翻译。”

⑤除了通史类的俄国文学翻译史、中国文学翻译史书籍外,本论文主要依据樽本照雄、贺伟编《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齐鲁书社,2002年)、杜慧敏《晚清主要小说期刊译介研究1901-1911》(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刘永文编《晚清小说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⑥详见关诗珮《从林纾看文学翻译规范由晚清中国到五四的转变》,载《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总第48期,2008年8月,第343-371页。关称近年有研究指出译者是王国维,但未做说明与注释。

⑦《东方杂志》以其创刊之1904年为第一年,该年第一期标为“第一年第一期”。此处“第四年”为1907年。到1911年,该杂志改用“卷、号”记序。

⑧该小说后来收录于《露国文豪チエホフ傑作集》,東京獅子吼書房出版,1908年。该书中收录的还有契诃夫的《六号室》《里の女》《余計者》《人影》《月と人》《たはむれ》《叱ツ!》《艷福男》《村役場》《失策》《官吏の死》《をんな》,另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薄命》。

⑨周作人《学俄文》,见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47-149页。

⑩详见玉璞《契诃夫与中国》,见智量等著《俄国文学与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34页。

(11)就像丰子恺在翻译《源氏物语》时也参照了许多现代日语译本。

(12)详见周作人《翻译小说·下》,见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二卷,第145-147页。

(13)如谢天振、查明建主编《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18页。

(14)据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李志梅博士论文《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冷血在此期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科。笔者试图追查而无所得,仅在《早稲田大学百年史》中发现“陈景南”的名字,并不能确定。详见早稲田大学大学史编集所编《早稲田大学百年史》,早稲田大学出版部,1978-1997年。

(15)《新新小说》第3号(1904年)起连载。

(16)载《月月小说》1906年第1期。

(17)该数据根据曹世铉《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文化思想》之《附录》统计而得。详见曹世铉《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文化思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8)燕客《无政府主义·序》,见葛懋春、蒋俊、李兴芝编《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23-24页。

(19)详见陈建华《“虚无党小说”:清末特殊的译介现象》,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第67-73页。

(20)称英国笠顿著,未标日译本。底本实为原抱一庵译《ユ一ジン·アラム》,明治33年5月15日~11月15日《東京朝日新聞》连载,1903年出单行本。

(21)详见张全之《从虚无党小说的译介与创作看无政府主义对晚清小说的影响》,载《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第136-147页。

(22)详见李怡《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8-43页。

(23)据曹世铉考证,梁启超在《清议报》第66册(1900年10月21日)上发表的《无政府党之凶暴》中第一次使用了“无政府党”一词。参见曹世铉《清末民初无政府派的文化思想》,第27页。

(24)1903年张继译《无政府主义》,原作为1902年(日)煙山尃太郎《近世無政府主義》。1899年张继赴日留学,与幸德秋水、大杉荣、山川均等人过从甚密。

(25)详见原卓也《口シア文学》,见原卓也·西永良成编《翻訳百年》,大修館書店,2000年,第138页。

(26)《曙》1878年11月7日号刊登了论说《無題》。《自由》1883年5月31日号刊登了论说《虚無党ノ近状》。

(27)详见贾植芳、俞元桂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904页。编者称该书据日文本重译。

(28)本篇不知是冷血自著还是翻译,讲的是北美新金山中国街的杀人党的故事。

(29)刘成禺《述戢翼翬生平》,见刘成禺《世载堂杂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33页。

(30)详见拙论《“日本”の可能性——冷血作品を解読する試み》,载东京大学《年報地域文化研究》2009年第13号,第228—250页。

(31)德富芦花与托尔斯泰关系甚密,深受托氏思想的影响。1897年作论托尔斯泰的专著《托尔斯泰》,由民友社出版。

(32)在《国民新聞》中的《海外奇譚》中连载,1898年出版单行本《海外奇譚》。

(33)仅笔者所见,付建舟《清末民初日语文学的汉译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对此有所提及。该文载《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4期,第151-162页。

(34)详见樽本照雄《トルストイ最初の漢訳小說——「枕戈記」について》,载《大阪経大論集》第50卷第6号(通卷254号),2000年3月,第383-394页。

(35)阿英《小说闲谈四种》第四种,上海:上海古籍版社,1985年,第238页。

标签:;  ;  ;  ;  ;  ;  ;  ;  ;  ;  ;  ;  

晚清俄国小说译介考证_小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