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铁缺乏症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容忽视论文,儿童论文,缺乏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铁缺乏症是全球性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全球共有20多亿人口缺铁。在经济发达的美国,6个月~2岁婴儿的患病率(包括缺铁性贫血及缺铁但尚未贫血者)为68%。1998年,北京医科大学最新的一项调查发现,以7岁儿童为例,全国男童和女童的患病率分别达42%和44%。因此, 充分认识、积极研究防治铁缺乏症,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的大事,是全社会的重要职责。
一、铁缺乏症的危害性
1.影响智力。儿童铁缺乏症发病多在6个月~3岁的婴儿阶段,起病缓慢,一般除皮肤、黏膜变得苍白外,精神方面的变化十分突出,但常常不为家长所注意。观察发现,即使有轻微的贫血,也可使患儿变得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研究证实,铁缺乏症可延缓运动神经的发育并影响认识能力的发展,使儿童智力平均下降9个百分点。同时, 研究者发现两岁以下的铁缺乏患儿在协调和平衡能力上存在问题,因而在行动上表现得畏缩和犹豫,妨碍他们与外界进行交流并从中获取知识,从而使智力更为低下。
2.降低抵抗力。铁缺乏症还会损害儿童的免疫系统,降低其身体抵抗入侵病原体的能力,致使儿童常患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等疾病。
3.消化功能减弱。儿童患铁缺乏症时,消化道的腺体都会受到影响,如儿童易患十二指肠炎、肠黏膜萎缩、胃炎等病,出现无食欲、消化功能减弱等症状。另外,有一半的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70%~80%的婴儿可能出现少量长期的肠出血症状。
4.皮肤、黏膜发生改变。铁缺乏症还可影响儿童肌肉运动和使皮肤、黏膜发生改变。患儿易疲倦,软弱无力,指(趾)甲粗糙,患舌炎、口角炎等。患儿还要表现出在寒冷中保持体温的功能受损,增加了身体对铅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在美国,铁缺乏患儿铅中毒的发生率比正常儿童高3倍~4倍。
二、导致儿童铁缺乏的五个因素
1.先天性铁不足。母亲怀孕时发生中、重度贫血可导致胎儿铁缺乏,同时婴儿体重越轻,体内铁含量就越少,早产儿、双胞胎、多胎儿体内铁储存量都较少。
2.铁摄入量不足。婴儿每日铁的需求量为1毫克~2毫克/公斤体重,足月的新生儿从母体中获得的铁一般仅够他出生后4个月~5个月的需要。若未及时添加强化铁的配方奶或辅食,都会使铁的摄入量不足。
3.生长发育快。婴儿在3个月~5个月和1岁时, 体重分别是初生时的2倍和3倍。早产儿增加更快,1岁时增加6倍。随婴儿体重的增加,血容量及各组织器官的需铁量也相应增加。
4.铁吸收障碍。我国儿童膳食以谷物为主,其中的铁和植物中的鞣酸、草酸、磷酸结合成不可溶的化合物,因此不易吸收。此外,茶、咖啡、植物纤维蛋白、鸡蛋等也可抑制铁的吸收。菠菜等蔬菜中的铁含量虽多,但吸收很少。
5.铁的丢失过多。正常人每天只有1毫克左右的铁排出体外。 影响儿童胃肠道失血的因素较多,如以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婴儿,他可能因牛奶过敏而致少量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毫克。 其他如肠寄生虫病也可导致肠出血。
三、铁缺乏症的防治
防止儿童铁缺乏,要注意增加膳食中铁的摄入。不同来源的膳食铁可极大地影响铁的吸收,其吸收范围可从小于1%到大于20%。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最低,如大米仅为1%;乳类居中,其中母乳最好, 大约有50%的铁可被吸收;肉类中铁的吸收率最高,可达10%~26%,饮食中有一点儿肉,还可增加其他食品(如谷物)中铁的吸收率。集体园所凡膳食中经常添加瘦肉或动物肝脏的,婴幼儿铁缺乏症的患病率均较低。
黄豆不仅含铁量较高,吸收率也达7%,因此, 在铁强化食品方面,除了母乳、瘦肉和动物肝脏以外,黄豆也是较理想的防治铁缺乏症的食品。
图/尚金声
标签:婴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