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与农业一体化的数据差异_统计调查论文

农普与农统数据差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差异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以浙江省平湖市农普和现行农业统计指标为依据,就两者数据的差异、原因作些分析和阐述。

部分农普数据和常规统计数据的差异

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获取了一整套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第一手基本数据,这些数据同农村常规统计对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

1.劳动力与从业人员数相差甚远。农普资料显示,1996年全市农村从业人数301420人,比统计年报的238807人多62613人,差异度26.22%。剔除了农普同年报在统计范围和口径上的差异因素外,按照同一劳动年龄内、同一统计范围,农普比年报仍多33485人,其差异为14.55%。

2.畜牧业生产数据差异不一,幅度变化较大。农普涉及的畜牧业生产的指标较多,现对几个主要指标同年报有对应关系的进行比较(见表1)。农普比年报数据小10%以上的有生猪存栏、羊出栏和禽出栏。其中羊的出栏差异达50%。

3.农业用地面积差距明显。自1990年开展土地详查以来,农业用地同统计年报产生了对应指标数据,当初二者数据的差异是历史的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现在我们不去分析当初指标的差异原因,只对自建立对应关系之后土地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自1990年以后至土地调查变更的1996年10月31日止,全市共减少耕地55560.8亩;而统计年报却在同一时期内只减少42952.8亩,相差12608亩,平均每年差2101亩。相差数占统计年报累计减少面积的29.35%,其原因值得研究。

4.农作物播种面积年报普遍高于农普数。农普对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调查项目齐全且相当详细,同农业统计年报的指标口径是一致的(见表2)。表中数据显示,农普数普遍小于年报数,趋势一致。其中农普面积与年报面积差异在10%以上的有农作物种植面积、粮食面积、春粮面积、棉花面积、蔬菜面积五项。其中蔬菜面积差异为最大,达85.68%。

5.主要农业机械数据差异趋势不一,反差较大。农业普查对农业机械的调查主要反映农业技术装备的状况。我市农业机械统计主要由农机部门负责。这次农普取得的有关数据同农机年报比较,发现数据趋势不一,有较大的反差(见表3)。农普比年报数大的有小型拖拉机、机动脱粒机,分别增17.27%和15.63%;其他种类都比年报减少,其中减幅最大的为农用运输车,减少177.04%。

6.非农企业数与同年度的基普登记数存在差异。对非农企业的调查,在同时期内有二次全国性的普查,即农普和基本单位普查。但由于定性上的差异和口径范围上的不一致,使农普比基普乡镇企业少25家,村办多95家,村办以下多179家。

差异的因素分析

上述的数据差异仅仅是许多指标中列举的一部分,有些是合理的、客观的,但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值得探讨和研究。从数据指标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一方面农村统计工作通过多年来的改革完善,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统计制度改革明显滞后,部分数据质量问题突出,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等影响了整个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指标体系和概念口径不一致。农业普查中的从业人员、农村住户、农业机械、社区环境和镇区情况中的部分指标同常规统计的口径概念有差异,还有普查之间指标口径不一致。如农普从业人员是指除城关镇属居委会以外的包括非农业户口在内的属农村住户和非农村住户所有的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而农村统计的劳动力仅仅是行政村的村民中的劳动力。而且农曾口径宽,只要每年从业10天以上就算从业人员。在农业机械方面,农普按照用途区分登记,而统计年报则按水利部门的规定只按机型区分。在非农企业调查上,农普同基普在企业定性和调查对象的要求上有不同,导致数据的差异。

2.抽样调查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但尚不完善。主要是样本自身代表性不强。原因是农村情况变化很快,而样本大部分未能按时轮换,超期使用的情况十分普遍,致使样本老化,带来推算总体上的误差。二是总体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单项作物面积的数据质量。如在耕地面积上有承包面积、计划面积和社会面积。又如在住户数上有承包户数、行政户数,这些总体数据都不一致,有的甚至进出较大。所以不确定的使用任何一个总体都给数据带来影响。三是一点多用。目前农村为了节约费用和劳力,在种植面积的样本户点兼作产量和畜牧样本点。这种由于调查内容分布特性的差异,势必使样本的代表性下降,调查质量下降。农普同统计年报比较种植面积和畜牧业生产上的差异,这里有一定的原因。

3.基础资料不足,调查原始记录少。由于农村以家庭经营为主,经营规模较小,农村住户普遍没有记录生产经营状况的习惯,使得农村统计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近乎空白。原来生产队演变成的村民小组没有调查统计的职能。统计调查都由乡镇和村两级组织进行。再是基层台帐不健全,因此对某项内容的统计除了有样本的外,其他都是凭感觉,凭经验进行推算,很少进行上门调查。如农业机械报表一般由村分管人员根据原来了解的情况和现在的变化凭自己主观进行推断,蔬菜面积一般按户均再是根据规模户的生产发展情况进行推算,再有羊的出栏、禽的出栏都由于样本推算误差大,无法使用样本数,有很大部分由统计人员自己估计填报。

4.计划和政策的干扰。计划、考核、达标升级、争杯创先等各种形式逐年增多,这种做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和考核办法对统计工作产生了消极作用。如粮食生产上年年有丰收杯,在实施上有好几个计划指标,有粮食复种面积计划,还有早稻种植计划、总产量计划等。在复种面积上近十年来一直是一个不变的数。其实在经济迅速发展,耕地大量被占用的情况下,这种指标是脱离实际、纸上谈兵,根本无法实现的。可是考核是硬指标,各级领导将指标层层分解,结果苦于压力,不得不左右比较再挖“潜力”,特别在早稻面积上压力更大。在畜牧生产上有些单位和领导为了完成年度农业产值、增加值和人均收入指标,使年报数据出现不符常规现象。在耕地使用面积的计划上,由于上级刚性考核与经济效益挂钩。在指标同实际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基层只能“二兼顾”,导致耕地多用少报。如此数年以后耕地面积的积累性误差就越来越大,就1990年至1996年调查变更面积同统计年报相比,统计年报少减耕地1.2万亩,这样不到10年就减少一个乡镇规模的面积。在劳动力的统计上由于政策摊派的影响,从乡镇到村都有一种倾向,劳力少负担轻。表现在统计年报中,劳动力年年在减少,而人口却在增加,出现了不正常的反差现象,在农普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一些单位和领导的名利思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抬头蔓延。造假数,说大话,给自己创造一个辉煌的政绩。特别是那些官僚主义和扭曲了的心态对虚报浮夸风的产生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还不适应工作的需要。现在全市基层村一级的统计员都由村会计兼任,绝大部分会计由村班子人员组成,又分管班子内的其他工作。他们身兼数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且年龄一般都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显然较差,还有些村人员变动多,这对做好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抽样调查的工作尽管开展多年,也进行了多次辅导,但具体工作时却又很不规范,碰到具体问题时,有些人员怕烦怕难,应付了事。可见基层源头数据的质量潜在着很大的危险。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全面客观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为党和政府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信息,是当前统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当务之急。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严峻的统计工作形势,必须统一思想,增强信心;深化改革,加强基础;强化法制,综合治理。通过多方面的突破,使统计工作上新台阶,更好地为现代化服务。

标签:;  ;  ;  ;  ;  ;  

农业推广与农业一体化的数据差异_统计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