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爱勇
摘要:在对高层建筑的基坑进行施工过程需要考虑较多的限制性因素,中间环节较多,并且涉及到相关技术性要求与开挖标准。在整个基坑中,所在基础平面并不是统一划定的,根据不同的建筑对应到不同的平面要求,底端标高尺寸有较大波动情况,同样也不能覆盖全部施工平面。合理科学的制定挖掘标准,避免挖掘尺寸偏差较大,减少后期成本投入。因此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应当综合外部影响因素,选定符合实际施工境况的设备与施工方案。不仅如此,土方挖掘的人员管理和协调也起到重要的辅助性作用。对高层工程深基坑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应当科学选取基坑施工方法,在施工初始环节就确保整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的施工方案是工程有效进展的根本保障。本次分析以高程建筑施工实际案例为基础,着重阐述基坑土方开挖流程和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
1.前言
在对建筑基坑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其中土方开挖是整个环节的主体构成,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基坑挖掘过程中占据关键性地位。从高层建筑基坑特点和表现形式上来看,整体规模较大,并且纵向尺寸深,因此在进行开挖的过程中有较大的工程量。举例来说,对地上18层、地下负二层建筑进行施工,其基坑开挖环节土方量范围常常在3至4万立方米,从数据上来看属于较高等级。因此在施工周边区域,若存在较多建筑群,导致施工运输路径窄,则最终的土方施工挖掘以及运输会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说,合理进行工程前期规划能够提高整体施工效率水平。
2.开挖准备
对于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测监察→检查对应工程图纸内容→制作施工工程图→施工场地清理→现场排水系统检测→施工地点墓探→建筑基坑施工→相关施工现场器械和参与人员就位。
3.开挖方案确定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对于施工场地土方开挖的方式并不是单一的,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方法为:建筑机械形式、人工形式以及综合形式。其中又按照放坡作为标准,使用的开挖方式有搭建支护形式、放坡形式、综合形式。
施工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开挖的方式进行有效选取,例如分析整体工程占地规模、周边施工环境、地下水位、成本投入等因素,将所有的影响条件进行对比研究,最终得到开挖施工的最优解。
3.1 当施工过程中有较为充足的设备资源前提之下,考虑到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尽可能的使用机械化的施工方式,还可以提升整体挖掘效率。若施工规模较小,使用大型机械不便捷,可适当调动人力进行施工。
3.2 若基坑施工过程中,底层存在机械施工精准度和要求度不足的情况下,通常使用的是人力与机械综合施工的方式。
3.3 若在基坑开挖项目中,所处土质是黄土或者是间隙较小的土颗粒,最佳的开挖方法就是分级别放坡开挖,该方案能够进一步缩减工作周期。综合考虑周围施工环境不能使用放坡形式,则应当添加相应的支护方式,确保满足生产的安全性条件。4.土方开挖图的绘制
4.土方开挖图的绘制
4.1 绘图目的: 根据实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高程建筑施工时,其基坑占地规模较小,纵向深度大,土方开挖等级高。开挖的初始阶段应当对整体施工过程进行有效规划安排,科学利用施工占地。由于工程的影响因素不是单一的,需要考虑成本投入、运输路程等,综合所有影响条件找出最优方案。
4.2 在对深基坑施工前期,根据实地考察状况,详细绘制开挖图,涵盖的基本内容应当是:建筑机械施工轨迹、工序、覆盖区间、尺寸规格、坡度、排水系统、基坑支护等方面。该阶段应该以机械工作为主体,并严格控制基坑尺寸要求;高层建筑基坑施工应当辅以必要的支护装置和排水措施等。图1所示为高层建筑土方开挖示意图。
5.机械开挖方式
5.1 机械选用 在对基坑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开挖规格、地下水位因素、运输条件、设备工况等。整体分析规划可以大程度提升施工效率水平,并降低工程周期。
1 )当所处施工区域规模较大,但是基坑纵向深度小的前提之下,使用的是推土机等机械设备;
2 )大规模形式的首次挖掘过程,借助于铲运机进行挖掘和运输土方;
3 )当所处施工区域规模较大,但是基坑纵向深度大的施工条件之下,使用0.5立方米的液压铲斗进行施工;若整体作业面积窄,地下水位高,则应当借助于自卸土车完成土方的运输工作。
5.2 基坑坡度确定 若施工的基坑使用的是放坡形式,从其结构上来讲应当符合稳定性条件,确保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坡度的选定前提是地下水位高低、角度值大小以及基坑尺寸规格,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因素对结构的设定也有影响。表一所提供的数据为基坑施工坡度的允许数值。
5.3 土方开挖方法 对于施工场地的土方开挖有较多影响条件,常见的开挖形式涵盖分层、分段、盆式等方法,具体的选用需要综合考虑实际施工影响,对常见的开挖方式进行说明如下:
1) 分层挖土: 对于建筑基坑进行施工,规划阶段以坑体深度为对象,对其进行层次划分,而不同的土质对层次的尺寸也有所要求,按照理论分析和实际施工经验来看,施工土质为软土的条件下,层级的纵向规格约束在2m的区间内;若施工土质为硬土的条件下,分层的纵向规格约束在5m的区间内。基坑施工工序采用水平开挖形式或者是对称形式。所产生土体的运输也涵盖坡道形式或者是不设定坡道形式。
2) 分段挖土: 规划阶段对基坑主体进行空间块划分。由于在基坑施工的过程当中有较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说分段进行工作,其中每段的规格或者坐标位置是以工作周期、土质条件等进行考量。每次开挖结束后,借助于混凝土进行稳定铺设。
6.大面积基坑开挖方法
对于建筑基坑规模较大的群土开挖施工,其中底部标高呈现较大差异性,通常是将所有的尺寸进行规范统一,之后对纵向深度较大的位置区域施工。边界处设定45°角作为标识区域。施工形式涵盖:
1) 使用正铲挖土设备对施工区域浅层进行挖土,并将产生的土方及时运输。按照施工要求,卸土阶段装置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定为 60°,可以降低装卸周期,并保证挖土机运转的稳定性,减少设备损坏。而反铲形式施工机械,臂杆施工过程中的运动角度区间是 。
2) 若施工基坑的宽度范围较大,自动装卸车需要在车身后部完成所有装卸过程,就运输过程上来看,消耗的周期延长。同样还可以借助于多次边界开挖方式来进行工作。铲车设备可以使用端侧挖掘,将装卸车停靠铲车侧方进行填充土方。
7.结论
从上述的分析能够得知,在对高层建筑的基坑进行施工过程需要考虑较多的限制性因素,中间环节较多,并且涉及到相关技术性要求与开挖标准。在整个基坑中,所在基础平面并不是统一划定的,根据不同的建筑对应到不同的平面要求,底端标高尺寸有较大波动情况,同样也不能覆盖全部施工平面。合理科学的制定挖掘标准,避免挖掘尺寸偏差较大,减少后期成本投入。因此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应当综合外部影响因素,选定符合实际施工境况的设备与施工方案。不仅如此,土方挖掘的人员管理和协调也起到重要的辅助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实用建筑工程师系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论文作者:廖爱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基坑论文; 土方论文; 形式论文; 较大论文; 过程论文; 较多论文; 纵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