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以有效的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进行不同程度的管控,及时分析施工管理的具体动作,分析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流程。依照建筑施工管理的策划实施标准和计划需求,开展有效的标准流程化管理,不断提升建筑市场竞争拓展水平,明确市场程度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构建精细化模式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为一种新兴文化和理念,其主要强调社会分工的明晰性,重视服务的精细性,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服务水平,为立足于新时期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实际上,精细化管理具有极强的目标性和战略性特征,可以有效贯彻、落实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思想,从而提高企业实践能力。新形势背景下,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施工管理更加重要,为了切实提升施工管理效率,可以把精细化模式运用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重视施工管理责任制,把同管理有关的责任全面落实到各个环节,实现责任具体化与明细化,其要求施工中的各个管理者做好本职工作,以实现对建筑工程全方面管理。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欠缺完整性,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低下,管理质量不佳,把精细化管理运用其中为必然趋势。
2、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从业人员的入行标准比较低,很多施工人员的素质不能达到基本的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当前建筑工程中管理都比较混乱,很多工程对于工作人员都没有标准的规定,这样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阻碍,不利于施工工程的质量安全。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防护措施的佩戴和安全隐患的避免都不够注意,使得安全问题进一步扩大。
2.2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任何企业都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对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只有做到提前预防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建筑工程当中,很多施工方只重视施工,忽视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很多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在施工的过程中忽视施工质量的保证,而后造成建筑安全隐患。有些建筑企业内部设立了相应的监管部门,但是管理层面不够重视,对其进行监管的力度不够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也有限,导致当前的施工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2.3无法保障施工材料的安全性
建筑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经济收益,很多建筑商为了节约建筑成本,增加建筑收益在采购原料的过程中选择了便宜的建材,这样的材料质量很难有所保证,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危险的概率非常大。建筑工程中有很多隐蔽工程,如果不仔细检查完全看不出材料的质量。如果建筑材料选择不当会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造成影响,像是防水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建造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安全性,如果不注意势必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的策略
3.1工程施工前段的精细化管理
3.1.1组织计划编制的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模式与普通的管理模式不同,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要针对建筑工程的特点建立健全的符合企业自身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当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制定完毕后,就需要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这个过程需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对于一些落后的、不规范的施工过程进行改进。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出现不规范操作要及时的进行修正,避免问题扩大,还要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的组织计划编制来进行施工,施工的流程和环节都需要明确,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做到全面的精细化管理,发挥出管理的作用。
3.1.2规划方案的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筑工程方在设计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工作,对工程建设的基础和需要的管理模式进行明确。一般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首要任务,提升设计水平能够将工程的有效性进行提升,通过精细化的设计理念能够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在施工图纸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这种手段能够将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得到提升,也能保证图纸的质量,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施工的稳定性,保证工程的整体结构稳定。如果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能控制和了解就能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也能保证规划方案的正常进行,为建筑施工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3.1.3施工前的精细化工程检查
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管理首选需要对工程的整体情况进行检查和管理,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和施工环境进行了解和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保证施工人员安全上岗,上岗前需要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增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其次,要对施工所需要的机械进行检查,保证机械的可用性和精准度,只有在国家标准的范围内才能投入使用。再次需要对建筑施工的原料进行准备,保证施工原料的质量和数量,能够及时的供应,达到施工标准。
3.2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3.2.1实施施工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现代建筑施工也开始应用现代化方式提升施工管理的效果。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互联网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信息化的快捷性、科学性等提升了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这样能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够掌握施工的具体情况,出现问题也能够实时的进行预警,信息化使得建筑施工更加的智能化和系统化。通过互联网信息的实时反馈对管理模式进行完善,提升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实施动态管理。
3.2.2现场状况的管理
在现场施工的過程当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在建筑工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对周围的环境、地质情况、气候情况等进行详尽的了解,对于勘察情况要进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施工计划。建筑工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管理后才能进行施工,要对工程的整体规模及工程量进行分析,通过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仪器来对施工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施工的进度和采购的原料、人员配置等都要提前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规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3加大对合同的管理力度
建筑工程企业主要是通过在项目中使用分包合同的方式来加强成本控制的力度。在进行分包商的选择时,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与分包商的资质、经验等方面来进行选择。只有进行仔细的筛选,选择较有分包资质、经验丰富的分包队伍进场施工,才能在施工人员方面保证工程建筑的质量。对于分包工程所使用的所有材料的采购,项目经理要对其跟进并仔细测算分包的单价。单价是分包合同中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反映具体的工效,还可以达到要求的质量。当前多数工程的单价确定都是通过降低百分比的方式,而部分包料、劳务包工的分包单价则是通过功效水平来确定。对分包单价的决定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对内部预算的成本控制指标进行预算时,要以定额为根据;分包队伍的工效测算要从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周期进行考虑,然后确定初步分包的单价,最后由相关的管理部门与人员进行最后的确定;在施工时出现争议或者纠纷,则需要以合同中的条款为依据,通过其来对相关争议进行解决与约束。合同不仅是承包商和分包商的根本依据,还是索赔的主要依据。因此,只有保证了合同的严密性,才能使合同的执行效果得以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依照施工管理的具体标准,对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明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新问题,不断提高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建筑施工的快速发展,落实施工操作流程,提升施工管理的综合快速发展,强化建筑施工管理中各个层级、各个步骤工作的落实与提升,实现建筑的精细化施工管控。基于此,本研究对当前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对建筑施工精细化管控的对策实施办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于我国建筑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张延飞.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J].江西建材,2018(24):299+301.
[2]兰天.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8(14):106+110.
论文作者:穆永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精细化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