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湖北 武汉 430022)
【摘要】 目的:探讨颅颌面畸形术前3D打印模拟对围手术期护理的辅助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整形外科就诊的颌面部畸形患者共计10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3D打印技术建模,由手术医生对手术过程进行术前模拟讲解,即通过3D打印的颌面骨模型,进行手术过程的再呈现。对照组护士不参加整个手术模拟过程,采用常规护理,共计46例;而观察组护士全程参加整个手术模拟过程,对手术过程进行直观了解认识,根据预测的结果数据,针对不同颌面骨畸形的患者拟定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共计54例。观察组患者均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评估预测。结果:两组在手术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郁和焦虑情绪均要少于对照组;两组在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通过颅颌面畸形术前3D打印建模,并参与手术前模拟演示,对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管理具有较好的辅助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加速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颅颌面畸形;3D打印技术;围手术期护理
颌面骨畸形是指由于颌面骨发育异常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颌面骨体积、形态、及上下颌骨之间与其他颅面骨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或不协调,促使牙颌关系、口颌系统功能异常,进而导致颜面畸形[1]。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猛,同时与医学影像建模和仿真技术相结合,在临床医疗应用方面取得惊人进展,具有快速性、精确性、制作三维实体等特性,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2]。其在个性化手术设计和植入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均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颌面部解剖关系非常复杂,涉及范围广,手术难度大,进而对临床医师的水平要求高,而3D打印技术正好可解决这一问题。应用3D打印技术可直观协助手术医生通过构筑的医疗模型进行手术模拟,熟悉不同患者的颅颌面解剖结构,对减少术中出血,避开重要血管神经,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有重要帮助;同时也便于协助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讲解手术过程。而颅颌面畸形矫正术后的患者在进食、语言交流等方面存在困难,甚至可能会由于外貌改变而产生紧张、焦虑及抑郁情绪,乃至心理障碍,故进行及时、有效、舒适、个性化的护理在颅颌面畸形患者的全程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由于护理人员不参与术前讨论及手术过程,同时颅颌面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个体化差异较大,使得护理人员对手术缺乏直观理解和认识。术前讨论应用3D打印建模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对个性化颅颌面手术过程的理解难度,可能对护理人员后期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提供辅助作用。本文旨在探讨颅颌面畸形术前3D打印模拟对围手术期护理的辅助促进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整形外科就诊的颅颌面畸形患者共计100例。年龄在18-45岁,平均年龄在22.4±7.3岁;男性38例,女性6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但对照组护士不参加整个术前模拟过程,而观察组护士参加整个术前模拟过程,同时和手术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其中对照组46例,观察组54例。两组研究方案均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详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颅颌面畸形、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并行常规全头皮备皮,同时做好术前宣教,向患者讲解相关手术知识,手术应注意的事项及如何配合手术;术后常规进行伤口敷料观察、气道护理、引流管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3D打印的颅颌面畸形骨模型,进行手术过程的再呈现,让护理人员预先了解患者手术的全过程,再根据预测的结果数据,针对不同颅颌面畸形的患者拟定相对应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术前主要包括:1.皮肤准备:根据预先了解的切口设计,可为患者精准确定备皮范围;2.心理护理:可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具体过程,引流管的放置情况、放置目的、具体部位,以及术后手术区域、周围局部组织可能出现的肿胀,让患者对自己术后的状态有一定的认知,也更能接受护理工作,针对口内切口的患者,告知其术中口角牵拉可能造成的损伤,并提前向其做好相关宣教。术后主要包括:1.伤口护理:根据具体切口部位(口内或口外),可个性化的有效观察患者伤口情况。如为口外切口患者,可具体监测局部的渗血渗液情况,如为口内切口患者,可结合患者主诉及吞咽频率,来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及伤口渗血情况,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吸痰护理或局部处理;2.引流管护理:根据术前了解的引流管放置部位,为患者人性化的选取合适方位妥善固定引流管,并再次向患者巩固引流管相关宣教,加深其印象;3.饮食及口腔护理:针对口内切口及张口受限的患者,为其制作两个喂食器,即用50ml注射器连接输液延长管,一个用来协助患者进食,另一个用来在三餐前后抽取朵贝氏液为患者漱口;4.心理护理:可告知患者术前3D模拟的术后效果,消除其顾虑,增强其术后恢复的信心。
1.3 护理指标评估
临床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与费用这四个方面。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 ,SDS)是含有20个题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出总分。标准分等于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总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标准总分为53分。抑郁严重度=各条目累计分/80,0.5以下为无抑郁;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69为中至重度;0.7以上为重度抑郁。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是含有20个题目,分为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计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 反向计分题号:5、9、13、17、19。 评定采用1-4制记分,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为总分,总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患者满意度评分标准,采用华中科技大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统一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满意度,总分100分,≥94分即为合格,统一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均有效收回,统计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2010 录入原始数据,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让患者填写SAS和SDS评分表。经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手术后的SAS和SDS评分较手术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均有所缓解,两组术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颌面部整形手术是以矫正畸形和修复组织缺损为目的、进而恢复患者生理功能和外貌完整性的治疗手段。此类患者在治疗前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伴有焦虑或抑郁等负面情绪,尤以青少年为重。有研究表明,手术对11%-80%的患者的刺激能使患者在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患者表现为术前忧心忡忡,夜不能寐[6]。颌面部是人体形象的关键部位,患者在术前多抱有很大期望,希望通过手术治疗获得理想的容貌[7]。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整体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特殊的并且有效的护理理念,根据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制定的相应护理方案,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同时有利于患者疾病改善和功能恢复。个性化沟通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基础,帮助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疾病护理、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等多方面的需求[5]。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我们更应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护理模式,制定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同时注重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尤其是要避免谈论患者的畸形部位,更不用轻易询问其原因,以免激起患者产生排斥心理[8]。此次研究,我们引进3D打印技术,术前进行个性化的颌面骨重建和铸模,并通过模型进行手术全过程的模拟,从而有效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期减缓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和忧虑等。
此次研究我们发现,在手术前后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我们发现观察组术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降低,术后不良情绪少。在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有利于我们护理工作的有序和有效进行。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要少,患者整体身体素质要强于对照组。一方面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加快临床床位的周转率,以更高效的利用临床医疗资源,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颅颌面畸形术前3D打印模拟对围手术期护理起着较好的辅助促进作用,可对患者产生良好的效果,可使得患者获益。护士全程参加整个手术模拟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患者的具体病情,更深一步了解如何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更好的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因此也更能受到患者的青睐。进行有效的人性化护理,也可改善当今紧张的医疗关系,提高患者治疗效率,有利于医患、护患等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曼容. 个性化沟通护理模式在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J]. 当代医学, 2016, 22(14): 92-4.
[2]陈春艳, 鲍海宏, 曹志强, et al. 3D打印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 27(11): 10-2.
[3]Watson SI, Arulampalam W, Petrou S, et al. The effects of a one-to-one nurse-to-patient ratio on the mortality rate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a retrospective,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Fetal and neonatal edition, 2016, 101(3): F195-200.
[4]庞敏, 陈松芳. 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29): 77-9.
[5]Scherb CA, Weydt AP. Work complexity assessm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 classification, and 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making connections[J]. Creative nursing, 2009, 15(1): 16-22.
[6]Burns M, Papa A. Self-reported changes in nurse manager proficiency resulting from participation in the Rising Star Leadership Program[J]. The Pennsylvania nurse, 2008, 63(4): 12.
[7]许艺莲. 个性化沟通对颌面部整形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15): 2172-5.
[8]孙惠, 罗弯, 方芬. 舒适护理对老年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5, 13(1): 37-8+60.
论文作者:翁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术前论文; 术后论文; 畸形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