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青年发展前景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前景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愈益感到以智力资源这一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尽管人们对有关知识经济的一些问题的提法仍有争议,(注:陈克艰:知识何能经济,书城,1998年第6期;)对构成知识经济的知识的涵义及其特点也有不同的看法,(注:项浙学:关于知识经济的知识及其特点的探讨,浙江省科委、浙江省科协“知识经济与浙江科技进步研讨会”论文,1998年9月12日;)但是对作为其代表的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等学科对人类社会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却已有共识。显然,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们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对青年发展的影响。本文将在简要回顾不同历史阶段青年发展、特别是青年社会地位变化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知识经济对青年发展的促进作用及面临的新问题。
一、知识经济与青年发展的新时代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普遍的青年反叛运动引起了人们对青年前所未有的重视,青年也因此成为各国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青年在社会中已经取得了其合理的地位。联合国秘书长1973年在关于青年的一份报合中指出:“青年的抗议反映着它们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的感情,说明它们感到自己缺乏自觉地参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权利和客观的可能。”(注:转引自F·马赫列尔:《青年问题和青年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9月,第246页;)罗马尼亚青年问题学者马赫列尔在对“把青年看作仅仅是‘不成熟的成人’,从而必然赋于他们一种社会边缘状况”表示质疑的同时却也分析指出:“青年的边缘性在未来将进一步加深。”(注:转引自F·马赫列尔:《青年问题和青年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9月,第252页;)我国学者在分析当代中国青年的发展状况时认为,青年的发展离不开现有体制对其的吸纳,而青年对社会的偏离往往与社会对青年吸纳能力的不足有着密切联系。(注:单光鼐等主编《中国青年发展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版;)
如果我们进一步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考察青年的社会地位,可以发现,青年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休戚相关。在前工业社会,一个人在孩提与成年阶段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称作青年的过渡期,一个简单的成年礼仪便意味着孩子开始独立面对生活的一切考验。工业社会的来临及其对社会成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孩子在生理发育、成熟之后,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训练阶段,以便成为社会的合格一员。特别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但使得年轻人人生中拥有了一个崭新的、更长的青年阶段,而且也使得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出现在社会之中。不过,这一历史时期规定的青年主要的任务仍不是参与社会活动、而是接受社会的濡化,他们的社会地位具有从属性。随着人类文化的积累,青年步入青春期至成为合格社会一员的这一从属阶段不断延长。于是,边缘性成为众多学者和专著描述青年状况的一个常用概念。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或者说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曙光才使得人们看到青年地位日益上升的可能性。知识经济是建立在对高新技术价值肯定的基础上的,因此,谁更好地把握这种高新技术、并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谁便赢得了具有更高社会地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从理论上推测,不同年龄的人,只要他具有这种智力和知识上的优势,都可能在未来的社会上处于有利地位。然而,从不同年龄人口群体接受教育的程度来看,恰恰是青年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电视节目的影响,青年与成人在获取知识的渠道上更为平等,甚至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于是,在这种有利的社会条件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成为高新技术的骨干力量,并因此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如以高新技术中当前产业化发展最显著的计算机与信息行业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领域的弄潮儿、风云人物,几乎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国外,有“电脑奇才”之称的斯蒂文·乔布斯在上大学期间便开始制作计算机,并于22岁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30岁时就有了一亿美元的资产。在国内,UCDOS3.0~7.0中文平台的主要开发者、曾任北京希望集团总工程师的鲍岳桥1989年才从杭州大学数学系毕业,赵威29岁便出任方正集团副总裁、方正(香港)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尽管国内的这些年轻人目前还只是在业界呼风唤雨,但他们正以其出色的业绩赢得社会的肯定。去年,以中文文字处理软件WPS而闻名的求伯君在一些大学宣传演示其视窗环境下的文字处理新产品WPS97软件时,大学生对其报以热烈的欢呼。此外,网络的匿名性特点,* 使得年轻人能够加入到以往无法涉足的与成年人的各种话题的讨论之中。这种环境使得年轻人的成熟大大提前。
美国著名学者M·米德在她的《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分析了迄今为止存在的两种青年文化的类型,即以学富五车的长辈为代表的前喻文化、以亲密无间的同辈为代表的并喻文化。她还预言未来将出现并占据主导地位的、年轻人比年长者更确切地感受现实的后喻文化。(注: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诚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为敏捷的青年时期。但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得青年人在各方面成功并为社会承认的数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正如上面例举的又使它们成就事业的年龄进一步提前。因此,作为青年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时期,后喻文化的全面到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化和突飞猛进,加上当代青年人受到的更为全面和更高程度的教育,必将使得他们成为21世纪的中坚力量,成为智力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时代的弄潮儿。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意昧着青年发展的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到来。
二、知识经济对青年发展的促进作用
那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究竟会给青年的发展带来那些促进作用呢?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将给青年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物质环境。青年的发展一般与社会物质条件存在密切的联系,高新技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将为青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纵观历史,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旦掌握了那个时代的高新技术,那么,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便会大大地领先。一些专家学者研究指出,农业经济时代的高新技术主要集中在中国,工业经济时代初期的高新技术主要集中在英国,20世纪初的高新技术又集中于美国,由此形成了相应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举世公认的强大国力。(注: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3月版,第65~66页;)这些国家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无疑是该国青年整体发展强大而根本的保证。就某一具体领域的发展来看,比如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不仅为青年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促使一些新人茁壮成长,而且还孕育了一种新的数字化文化,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特别是青年人的生活方式的进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媒介手段,也为青年人实现其各种发展目标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条件,因特网的建立和普及将世界更为迅捷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青年人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为青年人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文明的保证。当今社会,市场已经成为联系世界的最普遍的形式。然而,在前知识经济时代,有形的物质资产的价值更为突出。虽然这种以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观念是历史的一大创举和进步,并且已经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因此导致的人们价值观念的物化也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使得青年的发展偏离其长远发展的目标。知识经济的曙光则使一些有识之士改变了原有的仅仅注重有形的物质资源的观念,使得知识及其背后的智力的价值得以凸现。这种观念的变化,目前最为明显地体现于某些知识人的智力入股和投资者对高新技术的风险投资等现象上。知识及其背后的智力这种无形资产具有远远超出有形资产的收益率,正是这种潜在的价值,使得某些有胆识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家声称,十个项目不怕八、九个亏,只要有一个好项目,就有可能赚回投入的100倍。(注:转引自李智渊:风险投资:大公司生长的土壤,电脑报,1998年8月10日;)显然,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的有力调控之下,知识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将会愈益深入青年的心,影响青年的发展取向,一定程度上为青年的正确成长奠定基础。
第三,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还对青年人才的造就起到重要作用,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诚如前文所述,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经在当代中国造就了一批杰出的青年人才。然而,这种人才的涌现既是环境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他们敏锐地把握机遇、在实践中适应时代要求的结果。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极大地改变社会的产业结构,提高对劳动者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知识经济既对我国青年的现有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遇。然而,我国各级教育的水平由于受历史发展和经济条件的影响还很不理想,我国目前受高等教育人的比例数还大大地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不仅如此,在我国的不发达地区以及发达地区的某些家庭,还有许多孩子因经济原因无法上学,需要希望工程的扶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从物质条件上增加了青年受教育求发展的可能性,而且也将以大力发展教育、造就人才为重要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谈到知识经济与创新体系时指出:“创新体系的建立应该从最基础做起,从抓教育做起,知识经济的基础在知识的传播体系。”(注:参见人民日报,1998年3月19日;)青年人才的造就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是相互促进的。同时,这种教育不仅是知识量的发展,还将是一种质的提高。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求青年掌握专门化的技术,还要求它们具有更为广泛的、起到相互支承作用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青年素质的量的发展和质的提高,必将更大程度上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得占主导地位的青年文化得到发展,并与青年的整体发展相适应并使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知识经济时代青年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知识经济为青年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然而,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给青年提出了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一些学者指出,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注: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3月版,第24页;)然而,这种描述更大程度上只是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理想目标。事实上,构成当代知识经济主要内涵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如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社会带来空前的灾难。如在前段时间闹得纷纷扬扬的克隆技术,便显示了这样一种双重效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青年掌握了比以往更为尖端的科学技术,而且这种技术愈益普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常人所使用。因此,为了避免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青年人不仅必须更好地把握技术本身,而且应该全面洞察相关技术可能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要有清醒的忧患意识。因为如果一种技术一旦被不恰当地运用,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比如作案者通过Internet直接或间接向计算机输入非法指令,来篡改、伪造他人的银行帐户、存折和信息用卡等,实施贪污、盗窃、诈骗、破坏等行为,甚至还非法入侵国家军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系统,窃取政治、经济和军事机密等。(注:参见文军:信息犯罪:网络时代面临的新问题,计算机世界,1998年8月10日;)在我国知识青年中业已发生的各种高科技犯罪现象,如借助E-MAIL使用他人名义拒绝国外大学奖学金、窃取某些单位帐号、密码上网等事宜。人们在迎接“数字化生存”的同时,也无可挽回地面临“数字化犯罪”的挑战。(注:参见翁昌寿:《数字化犯罪》时代来临,中华读书报,1998年9月16日。)
第二,知识经济的经济属性,依然会对青年发展的正确取向构成一定的矛盾。8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与青年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已经为我们所熟悉。市场机制确立过程中导致的“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挣钱多”之类的现象、以及青年不顾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盲目下海经商的现象,曾使我们产生指望通过市场的完善消除脑体倒挂、为青年的发展建立正确导向的愿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似乎令人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在市场中的体现,可以消除市场机制与青年发展的矛盾。然而事实上,知识经济依然是市场经济,知识的价值仍然需要借助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加以体现,它并不能真正完全解决经济效益与青年长远发展的全部矛盾。因此,尽管知识经济为青年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甚至一定程度上使知识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但是市场仍然无法阐述人类社会的全部价值,无法保证青年发展的全部目标和内涵。由于知识经济时代某些技术领域的高回报率,甚至可能更大程度地驱使部分青年放弃自己的个性去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在肯定知识经济的进步作用的同时,切切不可忽视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第三,知识经济时代还可能加剧青年发展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知识经济为青年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使得一部分青年、特别是那些与高新技术密切相关领域的青年如鱼得水,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也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然而,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与那些高新技术领域的成功者相比,那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失去了良好的教育条件、或者由于某种挫折而没有进入成功者行列的青年,则可能因前者的巨大成功而更显示出两者在各个方面的差距,从而扩大青年群体内部不同亚文化之间的反差。在西方社会,一方面是物质条件高度发达、青年普遍获得较好的受教育和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则是嬉皮士招摇过市、各类下层青年充斥街头。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过程中,也同样可以发现青年发展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有的青年充分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利用智力成果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肯定;有的青年则游离于社会主文化之外,甚至成为具有反社会性质的团伙的成员。知识经济时代总体上对青年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能保证其成长道路上万事无忧、畅通无阻;相反,却可能因为反差明显,使得问题青年显得更为突出。此外,即使是那些时代的成功者,也可能在现实中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社会资源,帮助青年克服其成长道路上的各种问题,真正使全体青年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