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_投资论文

中国投资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_投资论文

中国投资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投资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投资业是改革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计划经济时期,投资活动主要是政府行为,基本格局是“政府下指标,银行当出纳,企业搞建设”,没有专门从事投资活动的经济组织,自然也就没有投资业。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特别是1988年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后,才具备了孕育中国投资业的土壤,国家和地方相继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投资经营的经济组织,即“投资公司”。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投资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省市自治区政府及政府各部门成立的投资公司近150家,地市一级政府投资公司已发展到近200家。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县一级也成立了投资公司。

由于投资公司的存在和发展,也就产生了以投资冠名的行业——投资业。投资公司的产生,改变了政府对投资项目行政管理的方式,使投资活动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投资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已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是:

其一、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需要投资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作为政府投资主体的投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企业集团等,义不容辞地应承担起维护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历史责任。特别是从增量投资的角度看,投资公司是维护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这也是投资公司及投资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或者说是历史的需要。

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需要投资公司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运用国家资金发挥投资导向作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布局政策,而市场经济以其自身的法则运行,则很难保证健康有序,甚至失控。这就需要导向,需要调控。投资公司恰恰能够起这个作用。作为政府出资人,贯彻政府的意图是重要的责任,虽然它也要按照市场机制去运作,但在发挥增量投资的导向、调控作用方面,是其它投资主体无法替代的。

其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是投资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原则、竞争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对每一个投资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迫使投资公司从改革入手,在思想观念、内部机制、经营方式等各个方面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从而形成了投资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四、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投资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成立投资公司既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又是各级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由于投资公司是政府投资主体,要贯彻政府意图和决策,因此,在寻求政府支持、信任和保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壮大国有经济和发展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政府对投资公司的支持,不仅是一贯的,而且是长期的。

二、中国投资业的行业界定和投资公司的定位

投资业的行业界定。投资业是指从事投资活动,经营投资资本、提供投资服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群体及其经营活动的总和,应该包含具有一般投资功能的企业、控股公司、企业集团、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等。从中国国情出发,从投资业形成的历史进程看,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现阶段投资业应主要界定在具有政府出资人身份、承担政策性增量投资任务的政府投资主体。这样界定,有利于投资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投资公司的合理定位。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投资公司的实践以及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理论概念,目前投资公司应做如下定位:从投资体制改革的角度定位,投资公司应是具有政府出资人身份、主要从事增量投资的政府投资主体;从国有资产管理的角度定位,投资公司应是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的主体;从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角度定位,投资公司应是政府用增量投资发挥投资导向作用的主体。

三、中国投资业的发展战略思考

投资公司已有八、九年历程了,在其风雨坎坷的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也有许多的挫折和教训,这为形成投资业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投资协会成立后,会员单位积极探索和研究投资业的发展战略问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归纳起来,中国投资业的发展战略可作如下概述:按照政府赋予投资公司的任务,坚持政策性取向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原则,坚持从实业入手,实现资本经营的发展方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体的宏观导向作用,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投资业。

四、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是实现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资产重组被称之为现代产业革命的核心。对于投资公司来说,“两个转变”的核心是实现集约经营,特别是针对以往投资行业普遍存在的投资项目“多、散、小、差”的现实,大力进行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已成为投资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关系到投资业发展战略能否实现。

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的基本思路。根据中央要求和各地实际情况,投资公司系统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的基本思路是:要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布局政策为依据,以强化国有经济竞争实力为重点,坚持存量结构调整为主、增量结构调整为辅的原则,大力收缩战线,盘活存量,培育优势,发展规模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资本优化和引导社会资本的作用,搞好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集约经营。

大力收缩战线,培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经营。目前,56家会员单位投资项目总数已达九千多个,其中不良资产约有20—30%,个别公司达到40%。存量资产存在的战线长、小而散、质量差的局面,严重地制约着投资公司的发展。另外从集约经营的要求看,投资公司没有一定的产业优势,没有规模经营就没有市场竞争优势,也就不能长治久安。根据这一实际,投资公司进行结构调整,必须贯彻“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方针,即大力收缩战线,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首先,通过规范的租赁、承包、拍卖、出售、转让及破产等方式,进一步大胆放开放活一般小型国有企业。其次,通过国有资产授权的控股经营及兼并、联合、参股和收购等方式,将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改组改制,增加活力,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在收缩的同时,集中力量支持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具有经济规模、处于行业排头兵地位的国有大型企业,增强其自我积累和经济扩张能力,使它们真正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实现集约经营。

培育产业优势,一是要立足现有基础,在实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过程中逐步确立自己的重点企业;二是用好用活增量,不仅带动盘活更多的存量资产,而且要向重点产业倾斜,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优势;三是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支持一批优势企业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四是防止增量投资过于分散和形成新的不良资产。

狠抓资金回收,形成资金良性循环。结构调整、资产重组都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在基金逐渐减少、而多数投资公司又缺少融资功能的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资金回收工作。这是集约经营的需要,是投资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资金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措施,加大资金回收力度,维护国家资本权益。通过资金回收,增强调控手段,壮大自身实力。

积极探索资本经营的新途径。资产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手段,只有流动才能增值。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目的在于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而盘活存量资产必须依靠市场机制,走资本经营道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可以采取股权置换、标价入股、融资扩股、债权转股权(即贷改投)、出口经营权、购买和出售现有项目股份,投资嫁接或终止经营、培育上市公司、确立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资本经营的新途径。

五、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完善投资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目前,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投资公司的发展实力在于自身的经营机制,而经营机制的基础是基本框架的构筑。当前,公司化、集团化、专业化、国际化已成为国内各企业发展的共同趋势。用什么体制来验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在投资业发展战略确定之后,及时构筑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投资公司框架结构和运行机制,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必须用《公司法》确定投资公司的从业属性。第一,投资公司是适用于《公司法》的公司;第二,投资公司是适用于公司法》的国有独资公司;第三,投资公司是和一般公司经营范围不同的以融资为目的的公司,或者说是一种特定的控股公司和企业集团。以上法律地位,就决定了投资公司必须用《公司法》的规范,同时决定了它在产权机制、管理机制和法人机制上应该有某些自身的特点。明确投资公司的《公司法》属性,这是研究投资公司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构筑母子集团公司框架是投资公司的基本结构形式。投资公司经过八、九年的发展不仅形成了庞大的项目群,而且内部机构、管理层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一些省市的经验,建立框架结构必须按《公司法》要求,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构筑“层次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高效统一”的管理体系。条件成熟的,可以按照集团公司的模式,实行“以资本为纽带,资产经营一体化”的母子公司框架结构,要逐步明确决策层、管理层和经营层的职责,充分发挥投资公司的整体优势。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投资公司经营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不断的完善。就目前投资公司的实际情况而言,急待研究的是投资决策机制、资金运作机制、母子公司管理机制、风险约束机制、资金回收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等。

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是目前投资管理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也是经营工作的主要方面或主要内容。在项目管理方面,要推进制度创新,继续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构筑法人治理结构。首先是规范企业的管理体制,理顺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明确权责,充分运用《公司法》赋予出资者和董事会的权力;第二是规范企业的经营机制,努力创造利润,增强企业活力;第三是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既要贯彻董事会的重大决策,又要严格依法经营;第四是下大力量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行科学管理,减少掣肘,提高效率,在降低成本和开拓市场上狠下功夫;第五是采取各种措施,包括运用法律手段保证出资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六、积极拓展投资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竞争,也要联合;中国投资业的发展,既要坚持改革,也必须走开放之路。特别是投资公司承担着政府投资主体的职责,不可避免地要与政府及各经济部门发生密切联系,而且投资业务是跨行业的,甚至是国际性的,因此,它的发展离不开良好外部环境的支持,同时也要积极与国际经济接轨。

第一,要主动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是投资公司的出资人,投资公司的行为不仅不能脱离政府的指导和监督,而且应主动地研究政府的意图,积极贯彻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取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政府有权对投资公司的发展方向、重大决策进行指导,包括对投资公司经营者的任免。另外,投资公司的业务又要接受计委、财政、国有资产管理局、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这就要求投资公司处理好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系,建立起信任、理解和支持的良好关系。政府投资主体并非投资公司一家,还包括控股公司和企业集团等。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角度看,不构筑多元投资主体,市场经济的投资体制是建立不起来的。当前,各种类型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相继涌现,这是深化改革的体现,但又加剧了政府投资主体之间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除了政府应对不同的政府投资主体作出不同的界定外,投资公司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敢于面对挑战,发挥自身优势,又要与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第二,努力与国际经济接轨,充分发挥窗口作用。中国投资协会的成立,在国际上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组织欲与协会建立经济往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积极研究并制定协会国际合作的整体思路,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将中国投资业推向国际舞台,一方面密切跟踪国际金融投资业发展趋势,学习借鉴有益经验,更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经济交往和吸引外资,支持国内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扩大中国投资业的国际影响,树立良好的形象。

标签:;  ;  ;  ;  ;  ;  ;  ;  ;  

中国投资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