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就是“驱毒”和“扶正”应用中医思想治疗艾滋病的原理也是围绕着这些内容的展开的。通过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可以对治疗过程中的重点方向作出判定。本文研究中医治疗方式对艾滋病的干预影响,并对治疗进展作出分析和判定。
关键词:中医治疗;艾滋病;驱毒
艾滋病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它是因为HIV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缺陷病症之一。属于全身性慢性严重传染病。据相关数据的研究和统计,全球艾滋病感染患者3400多万,并且患者人数逐年上升。[1]就中国的累计数据报告而言,感染着及病人人数在492179例左右,在目前的疾病感染者以及病毒携带者中,80%的患者处于存活状态。[2]为了改善存活患者的疾病症状,中医治疗的方式被研究应用。学者指出,艾滋病患者的患病机理主要是疫毒侵体,精气损耗以及正气虚损等。
一、艾滋病的致病因素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符合“伏邪”的发病特征,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和精液传播。当然,如果婴儿母亲是病毒携带者,病毒也可能经过母体传到婴儿体内。病毒在患者体内蛰伏期间,会逐渐侵蚀患者的脾脏、消耗病患的气血,导致病患的身体出现阴阳失衡等问题。[3]随着气血的消耗,病患也会出现其它病症,消耗自身的生命能量。例如患者的元气受损以后,机体水液代谢能力也会随之下降,综合病症表现为三角气化功能失衡,痰饮以及淤血等病理特性。在病毒的作用之下,患者的脏器功能会逐渐衰弱,肺腑气血衰弱,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疾病感染,病邪入体,相互作用,导致患者的精气损耗,与此同时增加患者的疾病感染率。在形成肿瘤以后,患者的病症也会随之加重,体内生机逐渐消亡。中医学认为艾滋病病毒属于湿热温毒,邪毒入体以后,会在患者体内蛰伏,发病时,治疗棘手,增加患者治疗期间的死亡率。[4]艾滋病病情反复,具备较强的传染性。从中医的角度可以将该类疾病论述为五疫之至、皆相染疫、无问大小,病症相像。艾滋病毒的感染时期也决定了该类疾病的治愈难度,当艾滋病患者到治疗晚期时,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会出现十分严重的损伤。HIV相关性肿瘤出现以后会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当病变产生以后,病症会表现出复杂的变化形式,疾病病毒患者体内迅速蔓延传播,破坏患者体内的组织结构。艾滋病病毒具有暴戾性的发病特征,患者感染HIV病毒以后,病毒会伺机发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病毒呈井喷式爆发。而这和中医论述的“伏邪”症状相似,也就是指病毒在患者体内潜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类病毒也具有“疫毒”的特征,也就是指患者发病时身体上表现出的免疫缺陷症状。当患者被疫毒侵蚀以后,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会消耗殆尽。
二、中医治疗对艾滋病病毒发病机理的判定
根据艾滋病患者的中医表现症状判定患者发病机理,了解病毒的延伸过程。在患者遭受疫毒侵蚀以后,体内精气也会逐渐流逝。为了确立艾滋病毒的中医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发病时的中医症状去掌控患者的发病因素。艾滋病毒和患者体内的湿毒、瘀邪、虚热存在关联性。在正邪交替期间,疫毒扩散蔓延速度也随之加快,导致患者病症暴戾、病情反复。
2.1正邪交替,疫毒蔓延
疫毒湿热经过人体的皮肤、脉络以及穴位进行入侵。被侵蚀者如果精气旺盛、正气充盈,就可以将疫毒排除体外,也就是所谓的正盛邪退。就如《景岳全书》中所写的疫气既盛,势必传染。又必于体质虚浊者,先受其气。以渐遍传,则又有不待冬寒而病者矣。然此以冬寒主气之为病也。至于客气变迁,岁时不同,故有冬行春令,则应冷反温,夏行冬令,则应热反冷,春秋皆然,是则非其时而有其气。壮者无恙;怯者受伤。是又不止冬寒,而运气不正之害,所当察而慎避者有如此。[5]艾滋病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出现发烧发热、咽喉肿痛、过敏皮疹、腹泻等症状。患者出现口干馊黄、舌苔泛红、舌苔厚重等病理特征。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保证患者的治疗平稳,及时拔出疫毒,寻得正确的祛毒方法,帮助患者恢复生机精力。
2.2疫毒滞留,深入脉络
疫毒入体者,会出现情志内伤、表现出疲劳过度等病症,患者的正气亏损会导致气血失调,疫毒流于病患三焦处,伺机而出。疫毒积累,日久营卫失调,血气津液生化而不充盈。病人体虚风盛,治疗时,正气内伤。疫毒内陷血络。疫毒蛰伏于病患腑脏。患者血络益虚。初感时,正气内伤,疫毒埋伏经络.
2.3久病致瘀、积劳成疾
病患病情反复、缠绵失治。疫毒入体,久治不愈。病入经络,致阻塞、致瘀积,瘀久内生,治不得法。湿热寒毒久居经络,伤津脉,耗元气。患者精气虚衰,变证丛生。观测患者病症咳喘、肺疾、腹泻、瘀积、寒痰、风邪、蛇串疮、斑丘疹。湿热扩散、毒蔓全身。正气大虚,湿热难愈。久而久之,病患危殆,不得治愈。据此可知,艾滋病病毒主要表现症状为疫毒入体,正气虚损,日久不愈,血脉不畅。
三、中医治疗艾滋病的进展
3.1辩证医治原则
艾滋病在潜伏期时,病症蛰伏血络,疫毒滞留体内。坏肢体平衡,破患者元气。对病患治疗时,需要依照固本培元的治疗原理,固守患者精元,补充元气,凝气血、消寒邪。应用中医治疗,帮助病患固本培元,驱邪解毒,阻断疫情蔓延,调节经络系统,缓解病痛,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病患寿命。
3.2疫毒内侵,正盛邪实
疫毒内侵的患者会表现出毒邪相抗的症状。正邪相争是患者患病期间的病症表现形式。在对病患治疗过程中需要以疏风解表,驱邪外出的方法提升对病患的治疗效果。发热症状患者采用银翘散治疗,风寒则使用荆防败毒散进行辅助治疗。用药期间需要激发患者体内正气,保证患者正气充盈。采用固本培元,补脾益肠的方式完成扶正祛邪,预防病患出现病变。
参考文献:
[1]舒占钧,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黄刚,曹琳.中医温病理论在治疗艾滋病合并结核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05):872-876.
[2]陈秀娟,袁继云.中医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01):67-68.
[3]闫利源,张毅.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01):3-6.
[4]王健,梁碧颜.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C]// 世界中联首届中医药发展非洲论坛. 2012:61-63.
[5]Li L I,Han 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rohn's Disease[J].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2013.
论文作者:罗龙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患者论文; 病患论文; 艾滋病论文; 病症论文; 中医治疗论文; 体内论文; 症状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