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昌乐小学 广东广州 510655
摘 要 从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出发,本文探讨和分析了音乐教育具有诱发人的灵感作用、具有学科交叉的渗透作用、具有促进人才成长的作用、具有推动经济强国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教育 育人 素质人才
音乐是声音所形成的艺术,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陶冶情趣,启迪智慧并具有奇幻魅力的艺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开展音乐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娱乐、愉悦和情感陶冶,最为重要的也是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特殊作用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学会音乐思维的特殊方式与方法,从而去发掘和拓展潜存于人类本质的创造性天性,研究音乐里的科学内涵,实现人生的最大的社会价值,为国家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音乐具有极大的育人功能。
一、音乐具有诱发人的灵感作用
生理学家认为人脑的神经元在对灵感似的、幻想似的音乐信息,会诱发许多以前曾被抑制的脑神经元参与活动,从而引发潜意识慢慢向显意识沟通,扩大想象力,深化观察力,增强创造力。为此,颇有成就的科学家把创造灵感归功于音乐,认为音乐是人们通向创造成功之路的一座智慧金桥。如日本著名的发明大王中松一郎,在56岁时就已获得2360项发明专利,他被称为尚在人间的“爱迪生’。中松一郎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需用音乐声波来为自己的发明创造做功,先播放轻音乐,然后是门德尔松的乐曲,最后播放交响乐。他一边听音乐,一边思考发明方案。中松一郎的这一习惯,使得他平均每年能获得63项发明。他的发明创造方式,充分说明了音乐的极大育人作用。
二、音乐具有学科交叉的渗透作用
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很多,如科技素质、伦理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等,各种素质对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音乐与任何一个学科门类都无处不发生着密切联系。如音律的计算离不开数学,乐器的制造离不开设计、材料、冶炼、机械、化学等学科,声乐又与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有关,有人称节奏为音乐的灵魂,而天文、建筑已将它“移植”过去。和谐乃音乐之特征,却早已为物理、数学所引申,泛音、共鸣、黄金分割等物理、数学理论则已普遍运用于音乐领域。如美国现代著名作曲家、数学家巴比特把音乐原理与数学、电子技术相结合,创作了大量的电子合成音乐和序列音乐,被称为唯理性科学作曲家。与巴比特相反,反理性、偶然音乐作曲家翰·凯奇,把建筑学、生物学、电学等实验科学融进音乐创作,发明了“特别装配钢琴”,创作了以东方思想为核心的偶然音乐,成为当代极具影响的实验科学家。可见,音乐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错,“音乐里有科学。科学里有音乐”和“科学越发达,音乐越繁荣”。又如音乐与文学。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基础,形象化地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文学是以文字为记述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和视觉艺术的文学,两者均需要通过艺术形象的启发、情感理想的体验、富有哲理的概括,才能使音乐、文学与情感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学习和欣赏音乐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文学水平的高低、音乐知识的多少与欣赏音乐的深与浅是成正比的,因为音乐作品有古今中外之分,题材涉及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经典名著、民俗风情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对唐诗有了解的人,容易理解法国作曲家马勒的《大地之歌》;对我国楚汉战争有研究的人,容易听懂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熟悉外国文学的人,对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等。当然,音乐也不是什么特别深奥、神秘的东西,只要是有听觉、思维正常的人,不仅可以学习音乐、欣赏音乐,而且还可以从音乐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启迪。音乐与政治学。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听众对于作品中的感情表现不是以纯客观被动方式来接受的,而是以直接主观能动态度来体验的;政治的最大特点是,以维护本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的经济利益为目的。音乐与政治的实质是音乐与当代社会的思想理念、政治理念密切相关,体现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音乐艺术风貌,即为谁创作、为谁表现、为谁服务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用高度的政治标准来鉴赏音乐作品的高下、优劣,要从思想、政治、道德和伦理等方面去评价音乐对人们、对社会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及所引起的社会效果,要彻底铲除那些思想内容反动、宣扬迷信、格调低下的音乐垃圾,要真正让那些健康向上、喜闻乐见、品位高雅的音乐作品进人高校校园,使大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起到陶冶情操、促进思维、开阔视野、培养意志的作用。
三、音乐具有促进人才成长的作用
古今中外,不少成为举世瞩目的极具创造能力的杰出人才,都很重视并与音乐有密切的联系。在我国,从古至今历来重视音乐。如古代大科学家、教育家孔子把“乐”放在总课程的第二位,而且还最先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伟大教育思想。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倡导“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的理论,强调音乐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现代著名科学家中,李四光、梁思成、华罗庚、钱学森、钱伟长等,对音乐都很有兴趣,很有研究。更不可思议的是,毕业于理工科院校的赵元任、青主、马可、张肖虎等,还是当代著名的音乐家。在西方,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幼时被认为是个迟钝儿,功课经常不及格,但通过学习小提琴、钢琴,使他产生了求知的渴望,是音乐启迪了他的创造灵感,培养了他超凡的想象力。化学家居里夫人、物理学家普朗克等,都是高水平的钢琴演奏者,开尔芬的小号吹得很棒。特别是鲍罗丁,他既是一位化学教授、博士,又是俄罗斯音乐史上著名的五人强力集团成员之一。有趣的是在他死后的墓碑上,一面刻着他发明的化学公式,一面是他创作的音乐主题。因此不可否认,成才者的音乐爱好,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与通向成才之路,都起到了极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四、音乐具有推动经济强国的作用
纵观世界,经济强国除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发展快、实力雄厚,而且音乐也是非常普及和繁荣的。其奥秘就在于这些经济强国,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出色的音乐人才,而且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懂得音乐艺术的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企业家等高素质人才。可以说,音乐教育的普及,为推动该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德国是一个充满着音乐美的发达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有喜爱音乐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有被世界称之为杰出“音乐之父”的巴赫、“音乐之母”亨德尔、“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标题音乐家”门德尔松、“音乐评论家”舒曼、“歌剧创始人”瓦格拉等最著名的音乐家,还有工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据统计,全德国有50%的人每周至少听8小时音乐,有些青年学生每周收听20小时音乐,有10%的人参加各种音乐社团活动,35%的家庭中至少有一人会演奏某种乐器,不喜爱音乐的人仅占全德国的1成。又如日本是19世纪末开始迅猛发展的经济大国。日本之所以发展迅猛,除了抓住了国内外各种机遇外同,据说自实施了《铃木教学法》《山叶音乐教育体系》以来,为全日本培养了数百万名懂得音乐技能与音乐思维的公民,这些公民带着音乐思维“细胞”,进入了日本社会各个阶层与行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音乐教育”起了巨大的隐形作用。美国是众所周知的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强国,开展音乐教育,是美国法律规定的在全美国小学、中学和大学里的教学内容。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就明确规定:获得学士学位必须修满360个学分,包括72个学分的音乐普通必修课。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时时诱惑着人们对它进行无尽的追索。因此,对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的广大教师,要加强学校的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论文作者:陈洁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音乐论文; 作用论文; 的人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教育论文; 日本论文; 社会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