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航空大学 黑龙江 150000
摘要:航空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航空维修工作则为飞机的安全提供保障。本文将简单分析航空维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飞机维修工作提出意见,以期推进飞机维修进程,提高维修质量。
关键词:航空维修;质量管理;质量安全水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航空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机的设计与制造两方面都迎来了新的机遇,我们探究了许多先进的新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了新技术和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了飞机的质量,但同时也意味着飞机的结构更加复杂,日常工作下潜伏的隐患也不会有所减少,一旦飞机出现故障,那么它的维护可能需要的专业水平比之前要更高,很明显,我们飞机维护的质量需要与时俱进,不应止步不前,而要积极创新。
1 飞机维修单位现状
航空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追求飞机的安全性就必须重视飞机维护问题,随着影响维护的因素的增多,对于它的监控和管理需要形成一定系统。我们建立管理体制,完善监控体系,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运用科学态度去解决那些复杂的、隐蔽的安全隐患。而这些工作则应由飞机维修单位来承担,可见维修单位责任之中。目前我国一般采用适航管理来要求飞机维修单位,适航管理对维修单位的各方面系统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提供了具体的指标,但是在维修实践中,我们发现飞机维护单位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方面,单位的质量体系存在漏洞,另一方面在管理机制方面不够科学,各个部门的职责没有明确划分或者划分不合理,部门职责出现重叠或缺漏,造成管理效率低,维护质量低下,此外对于质量信息,维修单位也不能及时把握,包括目前管理动态,未来发展趋势等,如果不能很好把握实时动态信息,那么很有可能跟不上飞机发展步伐。
2 航空维修存在的问题
2.1 维修人员的专业性
由于航空维修中,存在着专业性的问题,维修人员在只是面上,必须要具有专业性,例如通过专业的培养,方能满足航空的维修要求,对于目前的航空维修管理,主要的不足在于很多维修人员身兼数职,缺少明确的分工,因此,造成专业性无法得到保证,技术难点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整和解决,一旦发生维修过程中的问题,就容易给飞行带来隐患,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
2.2 维修流程不规范
由于维修的流程的规范性不足,因此,当维修的工艺流程发生了偏差,带来了工作量偏大,维修内容冗余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由供应商提供的维护程序、系统,由于日久使用,发生了故障,在规程庞大的网络环境下,设备维护的需要是非常大的,但是真正能够得到维护和保养的数量是不足的。
2.3 工艺流程不顺
由于航空维修的格局是从传统的维修布局沿袭而来,原直流车的部分公益设备占据了黄金的区域,部分的运行过程不流畅,物流的线路较长,例如牵引电机的车轮的底座,在解体之后,发生了飞机维修基地的距离较长的情况,收到飞机的修理的一些制度性的条件所限,多次转线的情况不断发生,因为轮对库转向,是库内的2个股道,在多次转线之后,具备的维修车的转向架的条件,在现场维修可以,但是在外部进行清洗、探伤就有了难度。造成了转向架主要工作集中的轮对库模式下,没有形成流水检修的作业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技术落后
由于技术落后,在飞机配套设备不断更新的情况下,飞机的维修技术不断提高,对设备的精确性的要求也提高了。工作前的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很多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机器的重要设备维护的需要。技术原因导致的维修进度发生了缓慢,维修的工作不完整,增加了安全的隐患。
3 航空维修质量管理的问题解决
3.1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提高飞机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包括专业素质和专业意识两方面。有些维修人员受相关部门的影响,安全意识并不是很高,那么从部门开始就要培养自身的安全意识,可以建立起考核制度和责任制度,部门搭建平台进行安全教育,促使维修人员树立起安全意识,利用考核制度来审核维修人员的素养,不过关的还要继续培训。另一方面就是专业素质的提高,维修部门在培养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时要注意个性化,对每位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仔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分为不同层次,较低层次的巩固基础,较高层次的维修人员可以加深对先进技术的熟练程度。
3.2 维修单位发展
维修单位要想进行科学的维护管理,就必须把管理体系完善好,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管理手册的形式来进行约束,管理手册上明确规定各个部门乃至部门关键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以及其应遵守的标准与程序,科学规范工作才能使管理体系更加条理化,飞机维修管理工作十分复杂,一本手册难以面面俱到,也不能过分细化,因此我们可以在大方向上设置《质量保证手册》和《工作程序手册》两部分,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此外每个部门内还应具有它自身的《管理实施细则》,《管理实施细则》是在上面两个手册下进行的,因此细则内容应符合手册内容,它是手册的细化,是对手册进行支持与补充,这样让手册形成一种金字塔体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率保证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因为手册体系关系重大,因此编写人员本身专业素质要过关,对这项高难度高要求的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在编写过程中必须注意手册内容的科学性,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而不能让理论脱离实践。
以上是从管理体系的角度来提升管理的质量,但是仅仅依靠体制的优化是远远不够的,最核心的还是专业技术的提高,需要运用专业的技术,参考科学的标准,来对飞机维护进行质量控制。飞机维护质量控制包括生产控制、航材设备工、管理控制等各个方面,这是以往过程中被忽视的,传统的质量控制观念认为质量控制仅仅是对个别关键环节进行检验,但现在需要转变观念,树立起全方位的控制意识。
3.3 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维修工作的重点内容来说是重中之重,维修部门要完善考核方法,制定合理的检查和保养工作,允许维修人员相互监督,发现操作不当和违章操作,及时进行违规行为的处理,改进工作,通过有效的监督和维护工作,加强行政管理的内容,在飞机的前期维护、设备的保养和故障的维护方面都要进行环节性的处理,在维修成本的把我和质量的控制方面,提高对事业的热爱执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维护工作中去。
3.4 培养维修人员责任感
通过安全意识的提高,抓好维修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让维护人员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巨大的思想意识力量,将岗位文化意识深入到每个维修人员的头脑中,避免由于工作的轻视,导致了不必要的错误,提高所有的员工的专业素养,积极探索全体员工的素质理念等,从维修人员的自身出发,调动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人员对航空维修的质量控制意识,加强成本的管控。
4 结束语
通过分析,航空设备的稳定,是飞行安全的前提,进行航空设备的故障维修,是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出行的重要事件。如果疏忽,可能造成飞机的事故发生,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我国的航空行业要发展,就要提高维修的质量,提高各个环节的维修工作水平,同时提高专业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准,保证乘客安全是重要前提,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提高飞行安全。促进我国民航业的发展达到更高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严文洁,刘海超,王宁.航空维修保障质量管理改进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4):226.
[2]徐明浩.航空装备维修质量管理与安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9):228-229.
[3]田斐斐,张艳利,厍巧玲.通用航空维修工程与工程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0):25-27.
[4]李珊珊.民用航空器维修质量管理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01):365.
论文作者:孙明武,繆加华,张成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飞机论文; 航空论文; 维修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手册论文; 专业论文; 单位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