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大坪镇中心小学 514500
摘 要:朗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探索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 朗读教学 创新
“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由此可见从古代起人们就很重视朗读。朗读是小学语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在教育面向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探索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方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语文素养。
一、提高自身的朗读技巧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朗读技巧?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平时就得多花时间去练习,从听开始,听一些名家是如何进行朗读的,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朗读知识、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多读,读课文、读经典,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要求学生背的,我会先背下来。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不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符号,要读出语感来,让学生从我的朗读里去感受、去理解,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会朗读的、有魅力的语文老师。
二、扩大参与范围
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差异,在朗读教学中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体验成功的感觉。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他们都比较自卑,怕他人讥笑,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让学生朗读时,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有感情地朗读。
三、感同身受酝酿情感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在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隐藏于字里行间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重视教师范读
教师必须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吃透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确定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细细推敲课文的感情基调,对重点句段的不同语气、语调、轻重音、语调等要心中有数。这样,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地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教师要通过形象的范读,把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唤起美的共鸣。
五、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1.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利用早读、课间、班会、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举行阅读标兵评选、读书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可以通过校讯通、微信、电话、书信、邮件等多种形式,鼓励孩子和父母一起阅读,共同阅读一本好书,共写读后感。
3.在注重校内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要注意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有利契机,对学生家长多宣传动员以便形成共识,形成家校共建的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4.课外读物的选择、推荐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而且课外读物的选择还要注意易读性,尽量使课外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自由,放手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与作品展开对话,让他们自己感受、思考、理解和表达。尊重学生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创造性见解,才能培养出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的人,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多样化形式朗读
单调的朗读方式不仅会影响语文课堂的效果,而且让语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朗读甚至对语文课感到厌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可采用个别读(包括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单独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等)的诸多形式和齐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规范训练。这几种形式不仅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在课堂上交替或交叉使用。可举办班性、校性的主题朗诵比赛,丰富学生语文课外生活,选拔朗读人才,训练参赛者的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增强信心,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多多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变无意朗读为有意朗读,自觉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是小学语文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继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朗读教学予以重视,采用更多的创新教学方法。
论文作者:罗枚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6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形式论文; 能力论文; 感情论文; 《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