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既有线铁路框架涵顶进工程施工重点论述论文_梁裕华

佛山市禅城区公路交通发展中心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现目前,我国铁路网日臻完善,部分线路穿插于城市内,而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有时候却不可避免的会与正在运营中的铁路既有线交叉。为了保证铁路正常运营同时又保证施工的可能性,因此采用公路下穿既有线铁路框架涵顶进的技术实现城市道路的提升改造。下穿既有线铁路框架涵顶进工程主要是实现铁路线路的临时加固及推进。本文在分析既有线铁路框架涵顶进工程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既有线铁路框架涵顶进工程的具体施工,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施工点作一个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既有线铁路;框架涵顶进工程;施工;

一、工程概述

某市一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与铁路交叉角66度,框架按斜交正做。框架由A、B、C、D四个组成,长宽高分别为30m×4.5m×7.4m+45m×13.0m×6.5m+45m×13.0m×6.5m +30m×4.5m×7.4m。A、B、D框架分三节预制,C框架分两节预制,另一节待顶进到位后再现浇。预制框架采用中继法配合后背顶进施工。框架基坑四周采用密布φ2m支护桩支护,地基使用旋喷桩加固。该工程主要的施工工序如下:施工准备、支护桩施工、基坑开挖、滑板及顶推后背施工、框架预制、铁路架空桩施工、框架顶进、恢复铁路等。下面对其中铁路线路架空施工及框架顶推施工进行论述。

二、铁路线路架空加固

1架空桩施工

1.1孔桩施工前对地下结构物、管线埋设进行探测,对地下电缆管线进行防护。采用人工掏探形式,小心挖出电缆及管线,以免破坏电缆及管线。

1.2孔桩要高出地面20CM,作为孔口周围的安全踢脚栏板。孔口2M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井口周围设置防护栏,防止杂物坠入。在桩顶周边铁路限界外设置高1米钢管护栏,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护栏之内。

1.3为确保铁路运营安全,所有铁路架空挖孔桩均采取对角或同侧进行开挖。

1.4线路加固挖孔桩采用人工挖孔,每次开挖深度1米,浇注砼护壁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开挖下一米,遇流砂、瘀泥等地段时每次开挖0.3米至0.5米。护壁采用C30钢筋砼,护壁厚度不小于15cm,护壁之间的钢筋应连接。护壁砼现场拌制,人工入模及捣固。

1.5桩内土方采用吊桶配合电动扒杆吊至孔口,用手推车弃置于孔口附近铁路路基框架顶进范围内的边坡上,待框架顶进挖土时一并外运。

1.6坚持挖孔作业排水送风先行。每次下井作业必须先鼓风通气15分钟后方可进行,施工时不断向孔内输送新鲜空气,必要时施工送风同时进行。同时,经常用毒气检测仪不断地监测井内有无毒害气体。

1.7挖至设计深度后,经自检及监理检查基底承载力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扩孔,然后进行钢筋笼安装。由于桩位距离铁路中心只有2.2米,采用吊车吊装钢筋笼已严重侵入铁路限界,给铁路行车将会造成极大的危险,因此,钢筋笼先在钢筋加工场做成半成品,然后人工在桩孔内成笼。

1.8桩身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制,灌车运输,现场使用输送泵进行灌注,混凝土施工按规范要求进行。当砼浇灌至设计桩顶时,桩顶设置成与线路超高一致的坡度。

1.9架空挖孔桩砼达到一定强度并对线路进行防护和封锁后即可对线路进行加固。

2便梁加固按下面程序进行:

2.1调整轨枕间距

首先将横梁位置在钢轨轨腰处标示,然后调整轨枕位置,将多余混凝土枕抽出,抽换时按工务规则要求“隔六抽一”进行,抽换时捣固密实确保行车安全。

2.2安装横梁

安装横梁的位置与轨腰处标示位置一致,先安装两端横梁,并将位置及两端长度控制准确,然后在两端横梁端拉线,其余横梁则按照轨腰处标示位置平线安装,轨道电路路段必须在一根钢轨下垫大块绝缘橡胶板防止轨道电路联电,避免影响信号和行车。

2.3纵梁就位

按照桩面上计划位置,先将一片纵梁就位,待主梁垫稳撑牢后,在两端处安装联结板固定纵梁,然后再吊装另一片纵梁,同样在两端处安装联结板固定纵梁,最后进行所有横梁与纵梁的联结板和牛腿安装。

2.4安装联结系统

逐段扒除道碴,安装斜杆和所有联结系统,组装过程中,联结板及牛腿上螺栓孔均上满螺栓,弹簧垫圈不得漏装。

三、顶进施工

1顶进设备的选用

13m框架:一个框架重量=体积*混凝土每立方重量=903.8×2.6=2350T

最大顶力=框架重量*磨阻系数=2350×1.4=3290T

理论千斤顶数量=3290÷(400×0.8)=10.3台(磨阻系数取1.4 油顶损耗取0.8)

根据框架的最大顶力和水文地质情况,拟采用液压控制台2台,双作用、双油路400吨卧式千斤顶11台,千斤顶每次行程为20~100cm。

2顶进

顶进施工时,采用边挖土边顶进,顶到铁路边时缩短挖土长度,一次挖除顶进方向的土方1米左右,然后顶进1米左右,出铁路时再放宽挖土长度直至将框架顶进到位。

施工前备足施工抢修用料:Ⅰ级道碴200立方米,编织袋2000个,存放在施工现场,并作为专项材料安排专人负责保管,严禁挪作他用。

顶进前对各种工作进行检查,包括框架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线路架空加固情况、后背情况、顶进设备情况、现场照明等。

中继法顶进时,作为后背的框架需用顶铁与后背梁通过千斤顶加强框架的阻力,当前一节框架顶推一顶程后,如后一节框架还是中继法顶进时重复上一工序施工,最后一节框架通过后背梁将框架顶进,然后重复前面的步骤直至框架顶进到位。中继法施工时每一次大约顶进20cm。

千斤顶安放在框架底板后面的预埋钢板上,千斤顶位置以框架中心线为轴两侧对称放置。各行顶柱与千斤顶顶力线安装成一条直线,并与后背梁垂直。顶铁采用4m、2m、1.2m、0.4m共四种长度,随顶进随加适当长度的顶铁。为使顶柱均匀地传力,增加稳定性,在后背梁处及顶柱长度每隔4m处排设大梁一道,并使大梁与框架轴线垂直,顶柱与框架轴线平行。接换顶铁时,以框架中线为轴两侧对称排列,做到平、顺、直。

大梁与底板和后背梁的连接不得有间隙,出现间隙及时用适当厚度的钢板楔紧,再用水泥浆灌严。楔顶铁时,不得用铁锤猛击,以免铁垫板卷边,如发现铁垫板卷边、毛刺,及时休整后再使用。顶柱安装时要垫平,以增加顶柱的稳定性。

3关键工序的施工动态监控

3.1顶进方向的控制

框架在滑板上移动时,主要依靠滑板上预先设置的导向墩控制。框架离开滑板后,顶进方向控制可采取利用控制油顶的顶力进行纠偏。

3.2顶进中的高程控制

由于框架为边挖土边顶进,因此要特别控制好标高,虽然顶程范围内全部用砼进行硬化,但由于次数多因此须将砼表面标高控制好,即可控制好高程。

3.3顶进允许误差

桥涵顶入允许偏差

结束语

通过上述对下穿既有线铁路框架涵顶进工程两个重点施工节点的论述,我们对类似项目的施工有一定的理解,对施工过程操作有严格的规程,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都是为了确保运营铁路的安全,在我们现实的施工中,也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

[2]某工程下穿既有线铁路框架涵施工方案

论文作者:梁裕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下穿既有线铁路框架涵顶进工程施工重点论述论文_梁裕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