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医务处 天津 300060)
【摘要】 分级诊疗是临床根据疾病的轻重缓解与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疾病治疗措施,逐步实现由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分级诊疗制度包涵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等,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群众自愿、创新机体等,以此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从而解决医患矛盾,实现新医改目的。本文针对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分级诊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 分级诊疗制度;关键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375-02
1.分级诊疗制度意义与背景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与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改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目前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使得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在实施中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而关键性问题仍然需要实施一些重要举措,仍需要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如推进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引导人们就近就医,即先进行基层就医,以减少治疗费用较高的服务消费等[1]。故分级诊疗制度目前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完善就医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实施科学、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具有较高的临床现实意义[2]。针对分级诊疗制度进行分解,明确分级诊疗制度与各个影响关键问题的关系,通过针对性的观察与研究,为政府对医疗改革起到有效的参考作用,使医疗资源可以合理配置,解决目前实际的医疗卫生问题,即看病难、看病贵等,有效改善医患关系,为医疗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2.分级诊疗制度现状
我国在2015年颁布了分级诊疗制度指导意见,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模式,成立科学有效的就医布局,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从而实现保障民生与改善民生的目的。目前,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已初见成效,全国有多个省份均实施了分级诊疗制度,包括了二级与三级分级诊疗。各地均已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分级诊疗制度相关工作,并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处于起步阶段,仍出现一些挑战性问题,故而针对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深化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
3.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问题
3.1 基层首诊
基层首诊是为了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对医疗费用的上涨进行有效抑制。但由于政策与基层医院制度与医疗水平有限,即资源不足、服务能力不佳、器材配置较差等,使得大医院不仅出现患者虹吸,还出现医护人员虹吸。且居民对基层医院认可度不佳、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足等,均不利于基层首诊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双转机制不完善
向上转诊、向下转诊制度不完善,基层首诊制度不完善,使得向上转诊、向下转诊局面出现扭曲局面,缺乏转诊相应的规范与标准。且基层医护人员凭借自已意识,随意向上转诊,使得向上转诊率居高不下[3]。
3.3 急慢分治措施不到位
慢性病、康复期者难以向下转诊,使得重症患者、疑难杂症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医疗资源不能合理的进行配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分工协作机制较为短缺,各层之间缺少科学的分工制度;技术指导标准缺乏,没有建立科学、系统、完善的转诊与出入院标准;实质性政策文件缺乏,各层医疗机构没有统一的分级诊疗机制,无章可循[4]。
3.4 上下管理不顺
横向联动不顺,因分级诊疗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协作,是实现上下联顺畅的基础,但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各自为战,分散的管理与监督政策,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联动局面。纵向联动不顺,管理部门主导作用发挥不完善、不充分,政府上下不对口,使得工作不协调,且联体较松散,还有盲目扩张的趋势。
4.对策
4.1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提高基层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基础医务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基层医院基础;完善基层基院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扶持、政策倾斜等,留住或吸引医疗人才;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以多种形式,解决基层医院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基层医院服务水平。扩大基层医院宣传与教育,改变居民就医观念,提高人们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
4.2 规范医院规模
建立各层级医院合理的协作分工制度,细化与明确各层医疗机构的具体特色与功能,给予保证,配套与落实相应的财政、物价,控制与监督好大医院的常见病、门诊、住院数量比例。不断优化医疗资源,明确各级医院的定位,进一步完善利益分享、协作制度等。
4.3 完善差异化的报销制度
不同医院分配不同的诊治疾病,按不同病种进行收付费,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同时配套相应的医保制度,根据患者的病程进行定额付费。同时监督、审批向外及向内转诊。对报销政策实施差异化措施,如不在签约范围内的就诊或是没有按规定的转诊患者不给予相应报销。通过综合力量引上进心患者合理、有序就医。
4.4 构建紧密的医联体
以区划分单元,各区构建紧密的医联体,以上级医院为龙头,对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建立互惠互通的协作平台,从而实现优质管理、人才、技术资源下沉[5]。在医保差异报销的引导下,由居民自愿选择可靠、便利的基层医院就医,根据其病情实施向上转诊。
5.结语
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是一项长期性、迫切性、复收录机性的工作,在新医改下建立一项健康的制度,需要地方、基疗机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多项要求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为居民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德权,朱菁,杜李新,等.分级诊疗制度下患者首诊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综合性医院的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8):70-73.
[2]张璐,刘春,李翠丽,等.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8,32(09):3-5.
[3]徐娜,徐文,赖木蓝,葛夫连,等.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制约因素与建议[J].广西医学,2018,40(16):1913-1915.
[4]元瑾.分级诊疗政策下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6):13-15.
[5]姚景春,张青,王佳琦.浅谈分级诊疗对医院经济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8(23):197.
论文作者:马忱,苏杨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制度论文; 基层论文; 医院论文; 转诊论文; 医疗论文; 我国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