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作文;游戏;策略
相信很多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和我有一样的体会,大多数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作文恐惧症”,即使平时一个个伶牙俐齿、能言善辩,但是一写成作文就语言干瘪枯燥,任你百般启发引导,效果总是难令人满意。在指导作文时,我常常觉得自己和学生语言不通。
儿童心理学家科恩认为,游戏就是孩子们的语言,如同母语一般,与生俱来,如果我们也能够掌握这门语言,就能和孩子高效地交流。其实,游戏的重要作用,早就在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被广泛认同。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我想,我可以换一种“语言”来和我的孩子们交流写作文这件事。
但是科恩同时也强调:对小孩子来说,家长们坐在地板上,跟他一起玩就行,很容易互动起来。但是对大孩子来说,他们不会在地板上,要想加入他们的世界,就必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于是,我开始在我的课堂中尝试用各种游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他们的描写力。以下,是我所做尝试的部分记录。
提升外貌描写力之“明星驾到”
现在的孩子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名人明星他们都认识不少,课间常听到他们对明星动态津津乐道。于是在他们写起人物外貌千篇一律的时候,我带领他们玩起了游戏——明星驾到。
玩这个游戏时,全班学生分为两半,一半的同学负责用语言描述这位明星的外貌,另一半的同学则要猜出这位明星是谁,猜对的时候明星就会出现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因为有了明星元素的加入,学生玩起来乐此不疲。
孩子一边玩一边总结经验,很快发现描述外貌时一定要抓住人物最有特色的地方。
“她长得胖乎乎的,一笑起来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她并不漂亮,可是一看到她就让人咧嘴笑。”这是孩子眼里的贾玲。
“他的皮肤呈小麦色,眼睛炯炯有神,鼻子高大挺拔,看起来阳光帅气。可是当他张开嘴巴,天啊,感觉世间万物都可以被他一口吞下。”这是孩子描述的王大陆。
“他的眼睛特别小,一笑起来就挤成了两道缝。他不笑的时候看起来很冷酷,却让人莫名觉得他撞脸牛头梗。”你是不是立刻联想到了孙红雷。“撞脸牛头梗”,这是“赤裸裸”的“作弊”,可是这“弊”作得让人忍俊不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孩子的语言其实非常丰富生动,于是我让他们赶紧随手记下自己和同学的精彩语句。演艺明星猜得不过瘾,我还会加入体育明星、科学巨匠、班级名人……伴随着每次“明星驾到”的欢呼声,孩子的笔下的人物外貌也越来越个性鲜明。
提升心理描写力之“谁是卧底”
之前批改学生习作时总会发现,很多孩子不会描写连贯的思维过程和内心活动,他们的惯用语言是“我绞尽脑汁终于想出来”“我转念一想”等概括模糊的套话。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针对学生喜欢看侦探故事的特点,设计了“谁是卧底”这个游戏。
这个游戏就是桌游“谁是卧底”的简化版。玩这个游戏,三个学生走上讲台,每人得到一个名词,一个学生的词语和另外两人不同,并且知道自己是“卧底”。每人用三句话描述自己的词语,台下学生判断由此判断谁是“卧底”。我会鼓励台下的学生同桌合作,彼此启发,将线索整合,逐步形成有条理有逻辑的判断根据。
比如一次游戏后学生如是描述自己的推理过程:一开始我觉得B是卧底,因为他左顾右盼,看起来有点慌张。不过当B说“这种食物有人爱吃甜的,有人爱吃咸的”时,C快速瞄了B一眼,紧接着抿紧嘴故作镇定,说明这句话暴露了两样东西的不同之处。更让我坚定自己猜测的是,C说话的时候语速刻意放慢,内容也在模仿A和B,最终我确定C就是卧底!
瞧,孩子当起侦探来,全方位关注了人物的神情、动作、语速和说话内容,大大丰富了心理世界的刻画。
提升神态、动作描写力之“导演的诞生”
最近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很是火爆,听到孩子们课件谈论起来眉飞色舞的,于是我灵机一动,把它改成了游戏“导演的诞生”,用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玩这个游戏,我会请几位位同学上台做一段表演,当然表演中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台下的同学都是“导演”,要指导“演员”精进演技。
比如有一次“演员”表演“傻笑”,他只是干瘪地哈哈两声,顿时引起了台下“导演”的不满。有的说这段“傻笑”要体现的是小女孩天真可爱,“呵呵”笑比“哈哈”笑更 合适,有的说为了配合人物形象,可以加上歪着脑袋挠挠头之类的小动作。再比如有一次“演员”要表演一位篮球高手,下面的“导演”一下子教了“拍、传、拨、扣、投”等一系列动作。
“导演”们导的是表演,丰富的却是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致观察。
都说教无定法,相信如果我们愿意多运用孩子的语言,走进孩子的内心,就一定会找到更多更有效的策略来帮助他们克服作文、学习中的困难。
论文作者:周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孩子论文; 卧底论文; 学生论文; 明星论文; 语言论文; 游戏论文; 这个游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