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孩子们论文,声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你想知道孩子们怎么看我们大人吗?想知道我们为孩子们做的事他们又有什么看法吗?你想听听孩子在背后怎样评价父母吗?
今年4月7日至9日,在玉兰飘香的北京西山饭店,以“我们拥有自己的权利”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儿童论坛在北京如期举行了。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60名代表不同群位的孩子对中国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儿童视角的诠释,畅谈了他们对现实的看法和设想。
娱乐媒介——我想对你说
这是作为记者对孩子们的讨论感到意外最多的话题。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郭昊明同学在发言中说,孩子的学习压力大部分来自社会和家庭,而在这当中最能推波助澜的就是媒介。每年高考录取一开始,在各大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某某的五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一类的报道,各科状元们更是或成为报纸的重头新闻,或是走进电视台向同龄人介绍自己的经验。许多出版单位也汇集他们的故事出版发行。这样的舆论氛围,很容易在家庭教育方面使家长一味地要求儿女一定要考上大学,给孩子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大人一直认为国外的动画片对孩子有太多的负面影响,于是努力创作出中国自己的有意义的动画片给孩子们看,那孩子们是否领情呢?在这次讨论中,很多的孩子认为中国制作的动画片说教、人物脸谱化很厉害。孩子们认为儿童作品应是轻松、娱乐的。儿童平时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压力,看儿童节目主要是为了放松。在休息的时候也要说教,令他们感到很痛苦。另外,总看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还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呼吁媒介在以后的制作方面,不要给他们定向思维,不要老灌输教条,要能给孩子们以想象力,重视孩子们自身的需求。
我们患了“集体失语症”
“现在的孩子很能说”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对此,孩子们却说:“我们已经不会说自己的话了。”来自上海曹阳二中的杨群说:“现在虽然儿童参加的活动很多,但大都是大人策划的,就连我们参加论坛要说什么也都是大人给理过思路的。我觉得这样是很规范,但已没有了儿童真实的感觉,不能令我们产生共鸣。大人细声细气地说着儿童的话,那并不是儿童的声音。事实上是大人做了我们的代言人,而我们则在大人代言的背后缄默不语了。”
“我很怀念一个词——‘童言无忌’,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更多的机会可以童言无忌呢?因为我们是儿童,我们不能保证我们一出生就能说出正确的、完全合逻辑的话,我们肯定会出错,会有偏激的地方,但这对于儿童应该是正常的。有些东西如果不让我们从小暴露出来,让我们从小就沿着大人的思想去说、去做、去想,等我们长大了,进入社会之后,这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如果总教孩子说套话、好话、官话,孩子们渐渐就会丧失说心里话的能力。”
“我小时候挺能说话的,但现在讲话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去看老师的脸色,说着说着就往学校的办学理念上靠了。其实想一想我有什么心里话呀?好像我心里记得的就剩下这些很理性、很有道理的语言了,因为老师、家长讲的话已经深深地铭刻于心。而我心里有过的思绪,我已经无法整理出来,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给世界听了。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请为儿童创作流行音乐
很多孩子对目前的儿童音乐不买账。他们认为既然儿童的概念是18岁以下的,那么儿童音乐就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只看重教育意义的。很多大人认为那些高难度、和声很优美的音乐才是他们应该给我们的,其实我们更希望流行音乐人也能创作一些儿童歌曲,也应该是轻松的、娱乐的、发泄的。
网络既是你们的也应该是我们的
“上网”是孩子们这次讨论的热门话题。很多孩子认为儿童可以在网络时代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能因力网吧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封杀儿童上网的权利。他们认为,要杜绝儿童上网存在的问题,应从大人身上找原因。在内容上,目前国内仅有的几家儿童网站大都是大人办的,网站的内容并不是孩子们想看的,从而导致孩子们不愿访问原本是属于他们的网站,而去访问一些在他们看来或许是更精彩的大人网站。
有一个孩子通过一幅画反映了孩子们的困惑:中间是一张很尴尬的儿童的脸(因为他看到了网络上一些他不该看到的内容),画的两边则是一串的问号和感叹号。孩子们解释说,我们的问号是给爸爸妈妈的。因为我们是孩子,当我们看到暴力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很酷,看到性内容时会感到很困惑,这时我们需要家长对我们引导,而不是扼杀。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在网上保护自己,如何看待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家长们应了解孩子们看些什么,并给以引导。
家长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得太多
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是最心疼孩子的父母,但是,对父母的意见在本届论坛的各小组都有不少。来自广东的张湛在针对学生们的一次调查发现,有63.8%的同学感到最不满意的是儿童的隐私权被侵害。
来自青岛的一位孩子说,大人在意识里没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人。她的妈妈是属于谨慎型的,而她自己是不拘小节的性格,妈妈经常用自己的方式要求她,有时候想和妈妈说说心里话,得到的不是她的理解,而是冷嘲热讽。
孩子们还认为家长对他们应多一些精神世界的关爱。少一些代替,多给孩子一些自己选择的机会;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引导。他们呼吁社会开办更多的家长学校,让家长明白每一代都有每一代人的生活,两代人大可不必完全相同。
大会的精彩发言还有很多,真诚地希望更多的成年人去倾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声音,对目前的中国家教有所反思。
(摘编自《中国妇女报》2001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