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何学习:建构主义学习方法_建构主义论文

儿童如何学习:建构主义学习方法_建构主义论文

儿童如何学习:建构主义学习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法论文,儿童论文,建构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相对于传统学习形式,如今的替代模式叫作建构主义,它建立在“深度学习”的概念之上。“深度学习”认为学习者有自己的认识世界的理论,比如为何太阳每天早上升起,为何树木随风摆动,甚至爱是什么。这种深度学习包括,不满足于现有的观念并寻找新的自己认为合理的并可向他人解释的想法。

      每一个孩子在进入教室之前,他就已经充满了兴趣和疑问,这些问题是在家庭中、玩耍时由自己的兴趣和经验所产生的。生活本身教育人,学到了什么、记得什么,通常取决于具体经历。深度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自己认识物质的意图。(2)就内容与他人批判性互动。(3)将想法与先前知识和经验联系。(4)使用组织原则整合想法。(5)将证据与结论相关联。(6)检查论证的逻辑性。

      下面举一个深度学习的例子。当一位老师问地球如何形成的时候,8岁的汤米主动提出了他自己的理论,回答道:“大地形成了地球的南半球,天空形成了北半球。天空和大地在赤道相遇。”汤米认为,如果他沿一条直线行走,最终他会绕地球一周并回到原点。但有一件事困惑着汤米。为什么他从没有听说过有人越过地球的平面,回到天空和大地相遇的地方呢?汤米自己不知道,可能一些他身边的成年人也不知道,他已经开始了“深度学习”的过程。随着成长,他会不满足于初始的想法,并将掌握新的自己认为合理的、并可向他人解释的想法。而“浅层学习”,则是被灌输知识,个人不参与或者没有深度思考。

      传统的学校课程在应对“深度学习”的某些指标时有困难,更不用说汤米的回答了。这与它关于成绩的正态钟型分布的假设有关,也与用给学生定级的最终目标衡量个体或团体的成绩的意识支撑有关。为了鼓励教学与高阶技能、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一种“深度学习”经历必须允许学习者表达他们最初的原始想法,并且“成长”,以找到他们能够掌握的新理念。换句话说,“深度学习”始于学习者兴趣与经验的积极参与。

      认知心理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深度学习”是对改变我们原有观点的概念的发现。这最常发生在我们投入到所思考的事情中,并允许我们的问题回归到身份的本源上的时候。“浅层学习”是指我们学习理论、记忆事实、重复知识体系,而不去思考这些知识点所指向的深层意义。例如,当学习一门外语、一门技术或科学学科时,我们掌握了这门课的孤立的部分和细节,但如果我们不透过细节去思考整体的含义,我们的研究领域便没有触动或改变我们的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知道,“深度学习”来源于对整体含义的洞察。换句话说,智慧是无法用传统方法教授的——它必须从内在激发,始于学习者的兴趣与经验。有人将“深度学习”描绘为单纯的幸福,所有的疑虑、恐惧、限制、紧张和软弱都抛开,学习者自然地完全沉浸在学习过程中,或者,我们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当问到人们对孩子的长期目标时,很少有人会想到他们的孩子要去学校记忆一系列的事实。很久以前,心理学家就发现,记忆练习可以把你训练成为更好的记忆机器,但不能带来长久的认知(思维)受益。另外,如果记忆过多的内容,把信息传递到了不同主题,但学习者没有把意义关联到所学内容上,没有形成充分的支架(框架),思维可能会受到破坏。这种课程可以教会孩子认识基本事实,但却不能教会孩子去处理这些事实,不能够辨识并将其应用到教室之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由经验“创造”。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自身经验的积极参与,形成观点,建立理论,发现关联。换句话说,教师所准备的不是条理化的知识,把它直接灌输给学习者。自主地整理并实施想法,是在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中由学习者自己完成的。

      这种“深度学习”,必须遵循如下3个原则:

      原则1:孩子天性好奇,在没有成人干预的情况下探索。释放了外部压力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感兴趣的东西上。给学生的压力越大,学生越少参与到所学习的事物中。

      原则2:人类的智慧分阶段呈现。尤其在早期,孩子通过与世界进行有意义的互动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种互动可能是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真正的智力发展“不是小的线性成长,而被描述为发生在对于理解的质的不均衡的转变之中”。

      原则3:教育经验应该被定义为创造一个激励探索与发现的环境。一种好的学习经验,能使孩子自主地沉浸在学科中,达到“最佳境界”。

      有人说,“深度学习”不是来源于教师和课程所传递的信息,它更多地来源于孩子在生活事件中的直接经验。然而,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真正地或同样地具有教育性。经验可能彼此分离,尽管每一个经验本身可能是激动人心的,但它们彼此间并不是相互联系的。换句话说,它们可能不能够帮助学习者“超越”——来发现与某一普遍主题或概念的细节相关的组织原则,以获得全面的意义。

      向孩子传递意义的这种教育经验的质量有三个标准:(1)开始于学习者现有的理解水平,相同年龄和年级的不同学习者的理解水平应该是不同的。(2)与其他经验之间具有持续性或联系。既有水平的、同等复杂程度的,也有垂直的、其他更复杂的经验。最终它可能归入更复杂的经验。(3)一种教育经验的质量不只是孩子体验到了什么,而是孩子能够对所体验到的做什么。

      此外,教师,像你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可能吸引一个孩子的思维。在某些方面,孩子的思维可能比教师的思维具有更多的情感和想象力。教师进入孩子的世界——感受学习者的思维去往何处,想把老师带到那里。在自身兴趣和自创活动的驱动下,孩子发现了一种相互联系的经验——这样,就从单一的教育层面到达了多层面。

      为了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习者,教师需要执行4个基本功能:(1)激发学习者的信任和信心。(2)无条件地重视学习者。(3)为学习者提供机会,追寻兴趣。教师只是作为一种资源。这样,学习变得更直接、简单。(4)鼓励学习者不受限制地超越教师。

      这些目标通过融合性的学习经验来实现。孩子们接触植物、动物、树和作为学校结构一部分的人。他们的兴趣逐渐扩大,探究数学、科学、文学、社会科学、音乐和艺术领域事物关联的方式。每一个事物,每一种体验,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建构主义的教室中总是发生着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这些融合性的学习经验通过一种学习方法获得,那就是各个学科围绕主要的主题进行整合,这些主题与真实的、对个人有意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当然,这些主题和经验不是课程的附加物,它们就是课程本身,完全融入学校。它们可以使孩子参与到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事物中来,要求能够超越对立实现平衡,或者通过经验调查找到解决方案。这样,正如现代物理学家研究宇宙的舞步一样,孩子在一种不确定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思维的改变。

      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有三大特点。第一,建构主义认为,社会、文化和学科知识的挑战要适合学生目前的理解水平,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所有的教学都应始于学习者的先前经验。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是进一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教师要找机会提醒学生回忆他们之前的学习经验,并选择和设置一些场景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作用于他们现在的学习经验。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只讲授零碎的知识,而忽略了已有的条理化的知识。条理化的事实和想法应该经常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第二,建构主义的方法表现为学科知识有序的扩展和组织,且能代表孩子的成长水平。换句话说,它是有连续性的,这种连续性使得不同的学科相互融合,一个主题围绕其他主题,层层建构,而不是与其他知识简单地连接。知识的积累形式就像洋葱皮,层层包裹,薄的那层表皮很难从它的下一层剥离,下一层表皮就像已有的知识。因此,学生不会掌握他接触的所有知识,甚至有时看似学会了,但也不会将其“为我所用”。这意味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考虑学习者的过去和将来。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知识就像一件无缝的大衣。第三,建构主义的方法认可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教授内容的兴趣和偏好是学习的起点,也是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孩子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先整体后部分,而不是其他方式。孩子通过直觉和想象力,能够将不相关的、零星的知识(这些零星的知识只是整体知识中的一部分)有机统一,从而跨越不同种类和领域的知识造成的鸿沟,将学习经历连接成一个整体。

      学生不受限制地超越老师的经历被称作包络时刻(有些人可能称作形成期,一种转型经验或入门经验)。换句话说,融合性的学习经验,不管是情感、社会或认知方面,没有哪一个是独自先行的——孩子的情感和思想经常天马行空。在学习的包络模型中,教育不是只能向一个方向攀爬的梯子,而是一系列套叠在一起、层层包裹的知识网络。知识和理解的每一步,都是基于其先行知识和理解,从而创造了不断扩张、套叠的知识网。

      学生完成一门课程和升级的时候,其思维的本能方向是包络式的,而不是堆在一起、相互分隔的或者只是边缘融合的知识,这样的方式被称为所谓的学习模型——这些模型将连接和包络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各种知识在课程体系中共存、融合,用线性和分析的方法将知识无限地分解开来。在包络的过程中,每一个理解的高级阶段通过“围绕—领会—包裹”,将先前的理解阶段中不曾出现的、突发的、显著的特征融合其中。换句话说,融合性学习经验具有超越和包含的特点。

      良好的融合性学习经验的标志不是获得经验本身,而是其中的焦虑和紧张被一种挑战的感觉所取代。并且,当学生试图获取某一事物的经验时,他或她会发现它与其他事物有关联。然后,学生会意识到每一个片段的知识和理解其实是一个“整体—部分”的战略联盟。扩展的知识根据其不同的存在形式,拥有相应的外延的关系网,当零星知识被嵌入时,必须保持其独立性。

      倘若整体知识被零星的知识瓦解,如发生在操场上的争辩或课堂中遇到的一个悖论,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么形成新的情感、社会或者认知关系,要么调整先前的认知关系使之相符。

      融合性学习经验可以描述为:是一个会犯更多复杂错误的过程。矛盾和偶尔的困惑接踵而至,但是如果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会促使他们去更加深入地探寻和理解。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应让孩子有安全感,鼓励他们去冒险继而更加深入地学习。

      这里有些融合性学习行为的方法,如有关个人经历的回忆、舞蹈、演示、图画、戏剧/即兴表演、游戏、引导的想象、示范、音乐、童话剧/哑剧、解决问题、项目、角色扮演、运动、讲故事等,可以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从而促进融合性思维。

      总之,在一个建构主义的课堂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赋予或激发孩子的信任和信心,鼓励孩子去探索和发现。无条件地重视孩子,为他们创造有安全感的环境。孩子在追逐个人的目标时,以教师为资源,以使学习成为直接的、即时的。

标签:;  ;  

儿童如何学习:建构主义学习方法_建构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