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工程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论文_王艺霖

浅谈道路工程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论文_王艺霖

四川射洪蜀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射洪 6292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我国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水泥混凝土是最为主要的施工材料,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好坏,所以说为了保证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道路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我们需要加大对水泥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的力度。然而在实际施工开展的过程中,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总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遇到这些不利因素要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避免不利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道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质量检测

1 引言

通常所说的水泥混凝土是由水、粗细集料、水泥依照恰当比重融合,在有必要的状况下添加恰当的掺合料、添加剂等形成的。在道路项目施工过程中,水泥混凝土是之中最关键的组成原料。组成水泥混凝土的原料类型众多,大部分原料均能够从当地获取,这便让项目的建设费用有效减少。恰是由于构成材料的多元性,同样会让水泥混凝土掺合料的属性产生改变。为此,在水泥混凝土作业前必行要开展有关测验工作。

水泥混凝土的技术属性简单而言,包括2个层面,其一是拌和初期的技术性质,第二是有一定硬度后的强度。可以对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有一定影响的要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内部因素,一种是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的是作业环境,包含时间、湿度、温度等。然而应当注重与掌握的要素是在组成混凝土构成材料的特征和其配制比的内部因素上,其中包含养护环境、水灰比例、原材料性质等。

2 原材料

2.1 水泥

(1)水泥的选择是材料选择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根据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水泥强度的选择应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适应,通常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高水化热水泥,水泥是影响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及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另外,水泥掺量和等级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掺量、强度等级过高,不但不经济,而且很容易出现裂缝;掺量、强度等级过低,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非但不经济,而且会降低混凝土的技术品质,甚至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所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品种。

(2)发货运输:每批水泥发货时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水泥受潮。

(3)贮存:到货的水泥应按不同的品种、标号、出厂批号等分别贮存,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应超过 3 个月,散装水泥不应超过 6 个月,

(4)通过试验检测手段,主要检测水泥强度、比表面积或细度、安定性及凝结时间等指标,确保所用水泥产品质量合格,均应符相关技术标准。

2.2集料

2.2.1细集料

(1)细集料一般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砂或机制砂,水泥混凝土中一般选用细度模数 2.3~3.0 之间Ⅱ区级配的中砂,当一种砂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选用天然砂与机制砂掺配使用。选用的砂应分批检验,各项指标符合相应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是控制的重要指标,因为砂中的泥块会包裹在砂表面,妨碍砂与水泥的有效粘结,同时吸附水,导致含水量加大,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

2.2.2粗集料

(1)粗集料应当运用硬度较强的碎石或者卵石,颗粒级配应当运用连续粒级,优良的颗粒级配不仅会让水泥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和易性,并且对水泥的使用数量也有一定地影响,让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有效提升。当某种粗集料颗粒级配无法达到有关指标时,可用2种或者3种骨料融合来达到有关要求。各种规格的骨料应当单独存放,避免骨料融合。由多个规格的骨料掺配达到有关要求的,应当定时对其加以检测,假如无法达到级配规范,应当对其加以调整,让其和混凝土配制比之前的级配一致,然而并非和原掺配比重相同,以确保混凝土掺合料不离析。

(2)同时在粗集料材料选择上,要控制好含泥量,较大的泥块甚至会使混凝土的表面开裂并脱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在选择骨料时,可以采取先冲洗,再晾干后使用的办法处理,严格控制含泥量。

(3)在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发挥骨架功能,一定要具有充足的负载水平,也就是有优良的坚固性与硬度,该种属性一般运用集料压碎指标来体现。很明显,压碎指标不一样的原料能够适应多种混凝土对不同硬度的要求。

(4)由于粗集料中针片状颗粒料对于混凝土强度有一定程度地不良影响,应当基于强度级别不一样的混凝土,对粗集料中针片状颗粒占比进行制约。

2.3外加剂

外加剂会有效改进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调整凝结时长、提升强度,改进持久性。应当依据运用混凝土的设计要求、作业技术和气候状况,基于原料性质、混凝土配制比和对水泥的适应水平等要素,经过试验明确其种类与掺加数量。温度较低的时候出现结晶的外加剂在运用以前应当采用防冻举措。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不可将粉状添加剂直接添加,应当运用水性添加剂。一定要运用粉状外加剂的时候,应当采用有关的搅拌匀化举措,在保证计量精准的基础上才能够运用。

2.4拌合水

(1)凡适宜饮用的水均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不得使用。

(2)混凝土拌合用水使用前,首先进行检验,主要控制指标有:PH 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和硫化物含量应符合相应规定,最好利用饮用水和符合要求的地下水,拌合用水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水化反应和混凝土质量的有害物质。

3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3.1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施工工作性、耐久性、经济性等要求。且在混凝土浇灌前大概三十天,提交混凝土配制比和原料试验报告,不可运用经验配制比。试验的时候应当基于原材料的现实状况,确定一个一方面与设计需求相符,另一方面与施工要求相符,并且成本低廉的混凝土配制比。

3.2对混凝土强度有显著影响的要素是水与灰的比例和水泥强度大小,要想管控混凝土质量,最关键的是管控水会比例与水泥使用数量。在配置比一样的状况下水泥强度级别愈高,混凝土的强度级别便愈高。为了避免水化热太高,作业过程中不可随意增大水泥使用数量,然而也不可随意降低水泥使用比例,以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安全水平。水灰比是混凝土配制比中特别关键的指标之一,水灰比加大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减弱。确定了科学的实验室配制比后,应当检测现场砂含水率和石含水率,把设计配制比核算为作业配制比。混凝土原料的更改对于混凝土强度有很大程度地影响,应当依据原料的变更情况第一时间调节混凝土的配制比。

论文作者:王艺霖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浅谈道路工程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质量控制论文_王艺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