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解决型自定目标课题QC活动程序要点论文_邓世航,盛振斌,覃理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81

摘要:QC活动在现如今已经开展得越来普遍,任何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均可开展QC活动,同时QC活动根据课题的类型不同分为问题解决型和创新型,而问题解决型课题QC活动由于操作简单,又可直接改进质量,因此开展的最为广泛,本文主要介绍问题解决型自定目标课题QC活动的活动程序,同时介绍QC活动的程序要点,旨在为问题解决型自定目标课题QC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问题解决型 QC活动 程序 要点

1、QC小组

国经贸【1997】147号《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给出了QC小组活动明确的定义:“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1.1、问题解决型课题分类

问题解决型课题目标根据来源不同,分为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自定目标课题的选择依据主要在于用数据说明课题现状的现状调查,小组成员依据现状调查的数据,自定目标值,可以参考到上级或标准达到的指标。指令性课题的选择依据一定为上级或标准要求达到的指标,目标值即为该指标。二者在QC小组活动程序上有所差异。

1.2、活动程序

自定目标课题: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QC小组活动严格遵循PDCA管理循环模式,即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计划阶段对应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及制定对策,实施阶段对应对策实施,检查阶段对应效果检查,处理阶段则对应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2、QC活动程序要点

2.1、选择课题要点

自定目标课题可以从现场质量、成本、安全、效率、环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选择,也可从内、外部顾客的意见和期望进行选择,选择的方面很多,但一定要在小组能力范围内,课题也应该宜小不宜大,同时课题名称应该直接,尽可能地表达课题特性值。

选择课题需要用最直接、最充分、最客观、最有效、最真实的理由,这就需要直接、真实的支持性依据或者图表,根据数据说明现状的差距,从而提出所选课题,并说明选题理由。

2.2、现状调查要点

现状调查主要是为目标分析和原因分析提供依据,因此小组需要将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分层整理,现状调查的数据还应具有客观性、时效性、全面性及可比性,其目的在于了解问题的现状和严重程度,其中现状调查数据一定为实际测量或记录的真实数据,而且不能局限于已有数据,一定是现场实地实时的测量数据,同时现状调查中需找出主要问题症结,症结和影响因素不能是因果关系,只能是并列关系,以此来确定改进的方向和程度。

2.3、目标设定要点

目标设定一定是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分析,明确课题改进程度,然后共同指定的目标,小组设定的目标数量不宜多,而且必须可测量,同时还应具有挑战性。目标设定的依据应从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要求、顾客需求、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等几个方面考虑。

2.4、原因分析要点

原因分析一定是针对问题症结进行原因分析,同时问题和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一定要明确,原因分析主要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进行,以此充分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且每一条原因都需要分析到末端,即可以直接采取对策的末端原因,在原因分析中,为直接找出末端因素,需要用到适宜的工具进行分析,例如因果图、系统图及关联图。

2.5、确定主要原因要点

要因确认即对原因分析阶段找出的末端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主要原因,同时还需将在小组问题处理能力范围以外的末端原因排除,例如因不可抗力产生的末端原因,然后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对每个末段原因进行逐条验证,即:

对末段原因进行逐条确认时,应根据影响因素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判定方式,例如:方法类因素需要现场试验,机具、原材料、环境、测量类因素需要现场现场测量,而与人有关的因素则需要调查分析,根据末段原因的事实和数据对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大小,确认该末段原因是否为主要原因。

2.6、制定对策要点

制定对策是针对要因确认中找出的主要原因逐条进行制定,同时对策需要宏观、目标需要量化、措施具体、地点具体、时间精确,需要更加具体的还可以提出对策的多种方案,再进行对策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对对策效果进行评价及选择,制定对策需要按5W1H制定对策表,即:what(对策)、why(目标)、how(措施)、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

制定对策的目标必须可测量,其与课题目标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直接与制定对策的主要原因相关联,即对主要原因改善到什么程度做出定量描述。

2.7、对策实施要点

对策实施应该按对策表逐一进行实施,对策实施之后再与对策目标进行比较,通过对对策实施之后的数据分析,检查目标是否达到,从而完成效果验证,而当对策实施之后未达到对策目标时,应该重新讨论分析修改措施并进行实施,直至对策实施之后达到对策目标,在达到对策目标后,可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如果造成了负面影响,小组可视负面影响程度选择对策的实施与否,若因为其负面影响而放弃该对策,则需重新选择对策进行实施。

2.8、效果检查要点

效果检查主要针对两个对象,即课题目标是否达到,以及对策实施前的现状是否得到明显改善。如果没有达到课题目标,就需要分析没有到达目标的具体原因,而且需要回到计划阶段的各个步骤进行原因分析,例如分析原因不全、未分析到末端原因,主要原因是否确定正确等等,然后再进行下列步骤。如果达到课题目标,同时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得到明显改善,即可说明此次QC活动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本课题活动产生直接实际经济效益的可计算经济效益,要求实事求是,同时扣除此次QC活动的支出,必要时还需公司相关部门盖章。社会效益即本次QC活动产生的影响,例如现场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等。

2.9、制定巩固措施要点

巩固措施的内容必须是经过活动实际验证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而巩固的方式需要将这些有效的措施分类纳入相关标准,例如内部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及管理制度。同时还可以跟踪调查新标准执行后的效果是否保持在稳定状态,以此验证措施的适用性。

2.10、总结及下一步打算要点

小组需要针对管理方法、专业技术及小组成员综合素质等进行实事求是的全面总结,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次活动课题。

3、过程中要点

3.1、三个对应

①设定目标应与选题理由相对应;

②现状调查的症结应与原因分析中的主要原因相对应;

③制定的对策措施应与原因分析中的主要原因相对应。

3.2、四个对比

①效果检查应与目标设定中的目标值相对比;

②效果检查应与对策实施中的对策目标相对比;

③对策实施中的对策目标应与要因确认中的要因判别相对比;

④效果检查时运用的排列图、饼分图、直方图应与现状调查时运用的排列图、饼分图、直方图相对比;

问题解决型自定目标课题QC活动不仅仅只针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均可开展QC活动,QC活动现已成为质量管理的有利助手。

参考文献:

[1]曹亮亮,李世霞.简述QC小组活动程序.商品与质量.2018.

[2]候西亭.QC小组活动程序简议.中国质量.2010

[3]王间萍,雷秋妹,冯坤.品管圈在降低术后器械遗失率中的应用.蛇志.2014

论文作者:邓世航,盛振斌,覃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浅谈问题解决型自定目标课题QC活动程序要点论文_邓世航,盛振斌,覃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