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时代快速发展,人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用电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力企业需要利用电力系统进行输电,同时在此过程中,电力企业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确保输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为了不断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向前发展,电力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进而不仅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提升安全。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
引言:安全是当下社会各行各业较为关注的话题,是人们健康和安定生活的保证,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由此可见安全的重要性。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其输配电的安全性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用电安全紧密联系。受制于我国地区差异性因素,如环境、气候、人员素质等,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存在着一定的安全运行隐患。在电力需求增长较快的背景下,探究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对改进电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输配电线路供电质量,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1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概念定义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在被应用期间将电力进行转换。将电力经由变电站输送到配电变压器当中。这样电能就能经过变压器这一配送载体直接到电力终端用户。输配电工程的负载传输电力方式主要包括高压电以及低压电。在对电力输送期间,任何一种电力输送形式被应用时,都需要保证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路元件主要包括杆塔、避雷线、绝缘子、导线和金具。在分析电力构建的影响因素期间,需要保证导线的耐腐蚀性和导电性。绝缘子在电力传输中起绝缘作用,保证导线和杆塔之间的绝缘度。杆塔起连接导线和支持导线的作用,被应用时,也能有效控制线路之间的长度和距离,保证电力输送的安全性。避雷线起到接地和引流的作用,当强电流来临时,对电路进行保护。
2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线路运行存在的安全问题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电力行业人才相对密集,且技术要求较高,很多工作都需要技术人员进行人工操作,这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众多的人为失误情况,也使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在运行中出现了众多的安全问题。
2.2线路运行日常维护问题
首先,由于用电与输配电工程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后,使得线路的高度、宽度以及档距均日渐增加,从而使得雷击和绕击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其次,由于某些地区常出现塔架基础造损坏或是地面下陷的情况,在雨水的冲刷下,不仅导致尘土下陷,还会导致散水坡遭到破坏,从而增加线路运行的安全隐患。
2.3气候因素
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也存在着一定影响。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给不同气候下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架设及维护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例如一些暴雪、暴雨多发地,高寒覆冰、雨水的冲力等都会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产生影响,极易出现安全问题,供电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保障措施
3.1利用电网新技术实现大运行应用
首先,设备数据质量分析。充分整合不同时期设备状态断面,实现对系统间设备状态的互检比对;其次,历史时刻查询。实现电力设备的数据存储、调取,实现迅速快捷的设备状态以及设备使用历史数据查询。最后,未来时刻断面预测。在历史时刻查询以及设备数据质量分析的基础上,自动收集涉及设备状态变化的计划类信息,实现智能化演算,推测出未来某段时期内调度操作历程,最终预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在某一时刻的断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开展线路状态检修维护模式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过程中,若是能够开展状态检修维护工作,便能够使电路运行始终在可控范围内,从而保证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检修维护,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状态维修维护模式的实际运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运行中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状态信息进行收集,并根据所收集信息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对其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检修策略。随后,判断这一设备是否具有检修的必要,若是不需要检修,则可以直接继续运行,若是需要检修,则应尽快制定检修计划并予以实施,并在检修工作完成后,对检修绩效进行科学评估。其中,在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状态进行评价时,工作人员还应遵循一定的工作要求。例如在架空送电线路状态评价中,工作人员应将同塔、同杆架设线路分开独立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将基础部分、保护区部分、导地线部分、杆塔部分等进行划分,分别评价。同时,在进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整体评价中,若是各个部分的分别评价情况都为正常,则整体评价结果也同样为正常,若是各部分评价中出现某一部分或是多个部分异常、严重等情况,则整体评价结果应为部分评价结果中的最严重状态。
3.3构建信息化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系统
首先,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规划方面,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用电量预测、空间负荷预测、多指标关联分析等。工作人员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本地区往年用电量情况、用电结构及用电量变化、经济实力等进行分析,能够实现对本地区用电情况预测。其次,工作人员可以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运行管理模块中,从而实现数据质量分析、历史数据查询、断面预测等功能。系统能够自动收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并对其状态断面进行整合分析。最后,工作人员能够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故障的快速仿真决策。系统能够自动对运行中的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故障进行响应,并运用复反馈系统进行技术及时判断和处理。这一功能能够对线路故障问题进行准确识别,对线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处理,为工作人员保留了充足的线路故障处理时间。
4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线路运行的相关技术
4.1防雷技术
其一应加强避雷线的架设,以使被雷击中的感应电压和概率将至最低,并起到耦合和分流作用;其二应严格控制接地电阻值,使其低于10欧姆,从而使线路防雷能力得到提升,降低雷电反击概率;第三还可实行耦合电线的架设,以增加耦合作用,从而使绝缘子电压降至最低,并起到分流作用;第四还可进行不平衡绝缘,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大面积断电的现象,使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
4.2绝缘子防污技术
由于用电与输配电工程线路大多架设在户外环境中,使得绝缘子表面时常粘附各种污渍,若绝缘子清洁工作不力或防污不当,当出现雷雨天气时,则极易造成绝缘子的电流泄露和电导增加,从而导致绝缘子功效降低,致使绝缘子发生闪络现象的概率极大增加。因此,应加强线路绝缘子的防污技术,定时定期开展绝缘子清洁工作,如可进行带电水的方法进行清洗,以使绝缘子表面污渍得到彻底清洁;还可推行流泄露监视系统的安装,以及时发现绝缘子受污的情况进行及时清理;或是还可以进行防尘处理,如在绝缘子表面涂抹地蜡、硅油等防尘物质,以避免绝缘子在潮湿的环境中受到浸润作用而产生水滴,从而使线路泄露电流强度将至最低。
5结束语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在保障电力稳定输送上起着关键作用。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保证各个防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从多方面入手,做到措施与先进技术的完美结合。另外,电力企业应将各种防护技术进行创新,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工作中,以此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参考文献:
[1]曾贞敏.浅谈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及其技术[J].信息系统工程,2016,4(4):67-69.
[2]翁德伟.关于10kV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策略分析[J].科技展望,2014,(17):179-181.
论文作者:邓定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线路论文; 输配电论文; 工程论文; 绝缘子论文; 电力论文; 评价论文; 状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