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及其评价论文_解国亮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医院放射科(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放射科) 510507

摘要:目的:评价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诊断时分别采用不同影像学手段,观察诊断结果。结果:CEUS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检查手段(P<0.05),但其他3种检查手段检出率基本相同(P>0.05)。结论:相比于MRI、DSA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CEUS具有更高的肝癌术后复发诊断准确率,利于及早实施治疗,改善预后。

关键词:肝癌;复发;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

手术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患者术后预后较差的一个主要原因为转移复发。原发性肝癌经手术治疗后,会有61.5%患者在5年内复发,即使是小肝癌,仍然有43.5%患者5年内复发。目前,早期发现及诊断肝癌术后复发的主要途径为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影像学诊断为主要依赖的方法,其中,影像学诊断因操作简便,深受医生及患者认可。不过,由于影像学检查中包含的具体手段较多,还需找出准确率更高的方法,因此,本研究以收治的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分别利用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观察诊断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接收时间2017年2月~2018年5月;男13例,女7例;年龄39~77岁,平均(51.8±6.4)岁;复发至上次手术时间3个月~4年,平均(2.6±0.5)年。纳入及排除标准:①与诊断标准符合;②经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诊;③均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④知情同意;⑤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治疗前,均先接受影像学检查,采取的检查方式包含超声造影(CEUS)、磁共振(MRI)、增强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具体如下:(1)CEUS:仪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型号飞利浦IU22型,探头频率2.0~5.0MHz,检查前6h,患者禁止进食,检查前,超声造影剂诺维利用5ml生理盐水溶解,嘱咐患者仰卧,造影剂经肘静脉注入,实时全程观察,时间共6min,肝脏扫描快速进行,分别采用动脉相、延迟相及门脉相,对病灶情况密切注意,经5min扫描后,造影剂再次注入,病灶重新观察,各种观察信息准确记录;(2)MRI:先进行平扫,再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共进行10min左右的操作,仰卧位下开展检查;(3)增强CT:仪器采用64排螺旋CT,检测时优维显使用剂量90ml,检查前8h,患者开始进食,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平扫先开展,接着行增强扫描,层厚0.5cm、层距0.5cm,造影剂经肘静脉注入,控制速度为2.5~3.0ml/s,扫描分别在动脉期、门静脉、延迟期进行,扫描信息完整记录;(4)DSA:仪器采用大型C臂血管造影系统,型号GE 1250MA,采取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引导通过导丝,电视监视辅助下,将导管置入肝动脉内,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入,控制速度6~8ml/s。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检查中,20例患者均接受CEUS检查,7例接受MRI检查,9例接受增强CT检查,5例接受DSA检查。结果显示,CEUS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检查手段(P<0.05),但其他3种检查手段检出率基本相同(P>0.05),见表1。

表1 各影像学检查手段检出率比较

注:与CEUS相比,*P<0.05。

3讨论

总体上,肝癌复发类型包含两种,一种为肝内复发及肝外转移,引发原因术前及术中原病灶癌细胞发生散播;另一种为肝癌多中心发生,且新的肿瘤在术后再发。研究表明,肝癌复发如发生在肝癌切除术后2年内,原发灶转移散播则占据多数,但复发在2年以后,多中心发生占据大多数[1]。通常,多中心发生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要好于原发灶转移散播。研究指出,肝癌患者之所有具有较差的预后疗效,可能原因为门静脉容易被肝癌侵犯,导致癌细胞散播到肝内,进而造成术后复发率、转移率比较高[2]。因此,肝癌术后,临床疗效会受到复发、转移的极大影响,同时,防治肝癌过程中,如何有效预防复发及转移也是难点问题之一。现阶段,为能及早发现肝癌复发情况,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及监测会定期开展,方式包含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观察等,特别是影像学检查,得到广泛的应用。

应用影像学手段诊断肝癌术后复发时,可采用的具体方法比较多,如MRI、CT、CEUS、DSA等。肝脏超声具有简便的操作,可快速成像,是肝癌术后随访中常用的检查手段,不过,常规超声全面呈现肿瘤血管灌注特点的难度比较大,且无论肝内病灶形状如何,均以圆形表示,导致诊断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开始采用MRI、CT诊断肝癌术后复发,虽然诊断准确率得到提升,但对于微小肝癌病灶,较难发现;增强CT检查后,肝内小肿瘤检出能够实现,但病灶不具有明确的病变性质时,准确诊断难以进行,此种情况下,医生会利用DSA检查,然而DSA检查存在有创性的不足[3]。近年来,临床上应用CEUS早期诊断肝癌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CEUS属于新型检查技术,通过超声造影剂的影响,实施增强超声成像,有助于对血液灌注情况、微血管分布情况实时了解,同时,也可对肿瘤组织的血流动态改变情况准确掌握,最终促进早期诊断准确性提高。

综上,早期诊断肝癌术后复发时,影像学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CEUS,可较为准确的检出复发情况,让相应治疗尽早开展,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邝永培,谢玉环,李霞,等.肝脏超声造影在早期诊断肝癌术后肝内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06):809-811.

[2]郑义兰,崔惠勤.不同影像学手段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术后复发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05):707-709.

[3]李鹏,曲毅.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0):120-121.

论文作者:解国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及其评价论文_解国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