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玉屏县人民医院 贵州 玉屏 554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进行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采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将两组的诊断结果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诊断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CT诊断;MRI诊断;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可由多因素引发的疾病,该病在发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病情发展也较为缓慢,当出现明显疼痛感时,多数患者已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1]。然而,通过进行早期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很大程度提高股骨头坏死治愈的可能性[2]。本次研究通过对CT、MRI这两种常用于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技术的效果对比发现,MRI诊断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更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研究的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4.7±5.3)岁,平均病程(4.8±1.9)月。对患者进行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影像学诊断。按照随机数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CT)和观察组(MRI),各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对照组(CT)进行CT检查诊断,各期股骨头坏死的CT影像表现:Ⅰ期,可观察到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稍微增宽;Ⅱ期,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密度增高,呈星芒状;Ⅲ期,呈现出明显的“半月征”;Ⅳ期,股骨头塌陷变形,可见关节游离体以及碎骨片,关节间隙变的狭窄、关节出现半脱位。观察组(MRI)进行MRI检查诊断,各期股骨头坏死的MRI影像表现: 0期,在MRI动态扫描时可见示踪剂缺血性冷点;I期,与CT影像相比,可显示明显的骨质病变;Ⅱ期,T 1加权呈现新月形边界清晰的不均匀信号;Ⅲ期,表现为股骨头变形、骨折、塌陷、形成新月体等;Ⅳ期,可清晰观测到股骨头塌陷、变形,髋臼硬化等。以患者的其他诊断结果(如,X线诊断)作为对照,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
1.3评价指标
确诊:与患者的其他诊断结果一致;疑似:诊断结果不明确,不能判定是否为股骨头坏死,需结合其他诊断才能得出诊断结果;误诊:与患者的其他诊断结果不一致;诊断有效=确诊+疑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
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40例患者在采用MRI进行检查诊断后,诊断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有效率比较分析[n(%)]
组别 例数确诊疑似误诊诊断有效率
观察组40 38 0 2 38(95.00)
对照组40 26 1 13 27(67.50)
X?--------9.93
P--------<0.05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具有病因多、发病慢、难发觉、超高致残率等特点,只有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对股骨头进行早期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分析患者的病变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主要有X线诊断、CT诊断、MRI诊断等[3]。其中,X线诊断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X线诊断结果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因此,逐渐被检出率更高、准确度也更好的CT诊断、MRI诊断等新兴影像技术取代。
采用CT进行股骨头坏死的诊断。CT诊断有以下优势[4]:CT扫描仪可以进行分层次检查,可以连续操作;利用CT,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而又清晰地观察到股骨头内部骨小梁的变形增粗、关节破裂、脱位等情况;CT技术也可以将股骨头内的死骨情况展现出来,从而协助临床诊断;CT的成像速度快,操作简单;CT在进行股骨头的空间与密度的检查时,可以避免在X线诊断中的重叠现象,分辨率高。然而,CT在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中,其检出率不如MRI,本次研究也确证了这一点。
采用MRI进行股骨头坏死的诊断。MRI的射频脉冲是辐射性更小的电磁波,因此,对患者的身体危害也更小[5]。此外,MRI的分辨率也更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的诊断有效率比CT的诊断有效率更高,高达95.00%,由此可见,MRI检查的敏感性、阳性检出率以及准确度都很高,可以更好地做到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而且,MRI可以对任意断面及组织进行360°扫查。对比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可发现,MRI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检查出无明显症状的0期患者。最后,MRI还可以提供关节积液情况,帮助医生做出更加全面、准确的临床诊断。
综上所述,CT与MRI进行股骨头坏死诊断时,各有优势,但是MRI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度明显高于CT检查,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临床诊断效果更明显,应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映常.CT及X线平片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5449-5450.
[2]崔保刚.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4):366-369.
[3]谢志骏,罗荣森,李均堂等.早期股骨头坏死CT与MRI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38-140.
[4]熊巧玲,杨富辉.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影像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1141.
[5]陈昆涛,何健垣,孙金侠等.兔超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和影像学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6):4-7.
论文作者:杨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股骨头坏死论文; 患者论文; 有效率论文; 检出论文; 股骨头论文; 影像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