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183;活力#183;魅力——关于南宁市建设先进文化的探索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宁市论文,先进文化论文,活力论文,实力论文,魅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917(2001)02-0001-05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位于祖国南疆,背靠大西南,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南宁市是壮、苗、瑶、侗、仫佬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壮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以上,长期以来,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南宁又是一个亚热带“绿色”城市,有“半城绿树半城楼”之美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底蕴、神奇独特的南国风情、伟大光荣的革命传统,构成了南宁独特的文化资源。
文化是一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潜在财富,文化的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文化也是塑造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城市的形象语言。南宁市委、市政府深深认识到,建设现代化城市,不仅要加快经济的发展,而且要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南宁作为一个民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立足于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强化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和特色,最大限度地增强城市的内在凝聚力和对外感召力,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南宁市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于自身实际,提出了建设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城市的发展思路,在全国发展各项文化事业的同时,以繁荣发展最具特色的三大文化——“民歌文化”、群众文化和“绿城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南宁市积极探索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繁荣发展“民歌文化”:通过树立文化品牌,增强城市实力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视民歌为生命的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壮乡人把歌唱得更欢。南宁作为广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浓厚的民族风情,尤其是壮族的“歌圩”是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颇具特色。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南宁市大力繁荣发展“民歌文化”,提出“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口号,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把民歌节办成全国一流的文化节庆活动。
1999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广西国际民歌节”更名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并决定把它作为广西重要的国际性节庆活动,每年在南宁举办。南宁市抓住这一机遇,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作为城市文化品牌来精心打造,突出民歌节的“国际性、民族性、现代性”。通过锐意创新,开拓进取,1999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规模宏大,质量、档次高,办得相当成功。2000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期间,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和广西投资贸易洽谈会同期举行,“两节一会”交相辉映,不仅丰富了民歌艺术节的内涵,而且扩大了节庆活动的影响。“两节一会”期间,组织策划了多台晚会和一系列活动,共展演146场次,参加演员50630人次,直接观众达68.3万人次。民歌节开幕式晚会“大地飞歌”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全国各省、市和香港新闻媒体286家856名记者前来采访,发稿数量达1.5万多条(次);国内各大著名网站及各媒体电子版发稿8000条(次)。这两届艺术节规模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不仅境内外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予以好评,而且南宁人、广西人为之自豪,感到振奋。
国际民歌节首先是艺术的节日。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南宁市注意以民歌节为契机,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品,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这两届民歌艺术节,既有原汁原味的民歌比赛,如“中华民间歌手邀请赛”、“广西歌王比赛”和民间艺术汇展等,也有对传统的民歌,在保留其精粹的同时,引入现代手法演绎包装,推陈出新,如《山歌好比春江水》、《小河淌水》等,对民歌艺术进行了可贵的改进尝试。民歌节还催生了一批精品力作,如荣获第二届全国舞剧比赛“荷花奖”金奖及六个单项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的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该剧两次晋京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文艺界人士和广大观众的一致称赞,被誉为目前中国最好的舞剧之一。还有分别获全国第十届孔雀杯少数民族舞蹈赛编导一等奖、表演二等奖的壮族独舞《姑娘不穿鞋》和编导二等奖、表演三等奖的京族独舞《网娘》;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小品小戏一等奖的小品《呼唤》等。此外,还推出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新歌曲,如《大地飞歌》、《红豆红》、《绿城童话》等,已经传唱大江南北。两届民歌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民族文化研讨会、民族服饰文化研讨会,国内外名设计师、国际国内名模云集。南宁市还举办了“旅游美食节”,制作了世界最大的“粽王”,并成功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开展广西小吃“王中王”评比活动,充分展示壮乡首府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南宁市通过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繁荣发展“民歌文化”,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人民群众献上一份精美文化大餐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塑造了城市的新形象,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客商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办成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为南宁市增添了巨大的无形资产,成为南宁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南宁市决心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把民歌艺术节这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做大,并以民歌文化作为有效载体,以此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999年民歌艺术节期间举办的经贸洽谈会,南宁市共推出178个招商项目,其中有117个项目签订了正式合同,金额达36.85亿元,引资33.31亿元;在商品展销会上,签订了成交合同金额达34.5亿元。2000年民歌节经贸洽谈会上,南宁市推出267个重点招商项目,实际答订项目合同148个,投资50.87亿元(其中外资1.4亿美元);在商品展销会上,实现贸易合同50亿元。此外,在筹措文化资金方面,通过有价票证的使用、赞助回赠、广告等形式,实行资金筹措多元化。据统计,2000年民歌艺术节总支出3590万元,直接收入3370万元,二者基本持平,探索了一条“以节养节”的路子。民歌节期间,国内外数十万宾客、旅游观光团、文艺表演团体、新闻记者云集南宁,交通、宾馆、饭店、旅行社、公园、商场等商贸、服务行业生意异常火爆,大大刺激了消费,带动了经济增长。
通过繁荣发展“民歌文化”,树立“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文化品牌,提高了城市的“含金量”,进一步增强了南宁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实力。
繁荣发展群众文化:通过实施“素质工程”,增强城市活力
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深厚的城市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的城市文化设施上,而且体现在这个城市市民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上。南宁市的市民素来有讲文明、爱文化的好传统,市委、市政府注重发挥广大市民群众支持文化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繁荣发展群众文化,实施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活跃基层文化为手段、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目标的“素质工程”,在市民中形成了“以文明为荣”的良好风尚。
要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必须利用基层各种文化阵地,坚持不懈地引导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市民从中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南宁市各级文化部门从城市的特点出发,以广场文化为龙头,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00年,在弘扬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下,南宁以“绿城颂”为主线,组织开展了“2月绿城颂”、“3月文明风”、“5月青春潮”、“6月手拉手”、“7月党旗红”、“8月拥军曲”、“10月祖国颂”、“11月绿城欢歌”等富有鲜明特色、多姿多彩的主题广场文化活动,做到年年有主线、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今年,以“新世纪绿城风采”为主线的广场文化活动正在蓬勃开展。南宁市还把广场作为传播科学思想,抵制封建迷信的重要阵地,经常在广场组织各种反对封建迷信的活动。今年2月11日,有关部门在南宁民族广场组织了首府各界反邪教万人签名活动。南宁市的广场文化活动,以其鲜明的主题,大力弘扬了时代精神,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文明新风,营造了浓郁的群众文化氛围,吸引了社会上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2000年,全市共开展广场文化活动986场(次),参加单位876个,观众达130多万人(次)。人们看到,小小广场连着大社会,先进文化融进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
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是增强市民文化修养,提高文明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广西立足于自身实际,实施了以基层图书馆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工程”,引导广大群众多读书,读好书,这种努力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做法,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的充分肯定,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南宁市在实施“知识工程”中取得了突出成效,投资7000万元,建起了南宁书城和南宁市图书馆,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读书学习的良好环境。爱唱歌的壮乡人爱读书,两年来,南宁市图书馆共接待读者300多万人次,每天到南宁书城阅书购书的顾客达上万人次。为了激励人们多读书,南宁市图书馆开展“我与图书馆”有奖征文和“人与书”摄影比赛等活动。南宁市还把群众读书活动推广到农村,采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乡镇图书馆“联姻”共建的形式,在全市52个乡镇全部建立起图书馆,率先在全区实现了乡乡有图书馆,使农民读书求知蔚然成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广大群众称赞“知识工程”为“功德工程”。人们看到,小小图书馆连着大文化,先进文化融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之中。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南宁市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卫生城、文明城为目标,从代表城市文明形象的细微之外抓起,从一个个小的创建活动抓起,从市民良好文明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抓起,持之以恒地推进创建活动,把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首先,扎扎实实地抓好“三个一”。一是抓摊前“一个桶”,整治环境卫生。通过规定市场内每个摊点前都要配备一个“脚踏式密闭垃圾桶”的做法,有效扭转了“脏、乱、差”的现象,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二是抓街头“一个岗”,整顿交通秩序。通过抓交通岗亭建设,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设置“警务公开栏”、“便民服务箱”,实行挂牌上岗,向社会作出承诺,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教育,全市交通秩序大为改观,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的意识大大增强。三是抓路上“一辆车”,树立“窗口”形象。通过在全市出租车行业开展以“三不、五文明”(不拒载、不乱收费、不说忌语;语言文明、仪表文明、车容文明、行车文明、经营文明)为内容的“树立南宁形象、奉献的士真情”活动,把文明优质服务落到实处。过去出租车管理部门每月受理投拆50多起,而现在下降到月均2起。至2000年底,南宁市的出租车司机共拾钱、物上交,折合人民币金额达141万多元,为乘客做好事1600多件。南宁市“三个一”的做法,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其次,抓住机遇,在巩固“三个一”的基础上,充实内容,进一步抓好“五个讲”:文明新风进社区、优质服务进网络、群众文化进广场、园林绿化进街道、环保行动进家庭。人们看到,小小的创建活动连着“大舞台”,先进文化融进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
通过实施“素质工程”,繁荣发展群众文化,南宁市先后荣获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称号,广大市民“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南宁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活力。
涵养发展“绿城文化”:通过建设“中国绿城”,增强城市魅力
南宁是绿城,也是个花城。“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终年常绿、四季花开”是南宁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南宁市花巨资整治了朝阳溪和治理污染源,取得了明显成效。1998年,南宁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树立了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的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南宁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城市的重要意义,提出创建“中国绿城”的思路,从抓好绿化美化开始,把保护生态环境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培育富有生态文化内涵的“绿城文化”,树立“绿色经济”新理念,凝聚人心,共建绿色家园,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至此,南宁市把发展“绿城文化”作为丰富都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有效地提高了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现代意识,倡导了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以绿城为美”的社会风尚,有力地促进了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南宁市注意把“绿城文化”内涵引进环境建设和旅游促销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一是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和认养绿地活动。到2000年底,南宁市共建成绿化履盖面积4129公顷,绿化履盖率41.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62平方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同时种起了一片片具有特殊意义的树林,有由6000多株竹子组成的“南宁香港青年林”、由1999棵大王椰树组成的“迎澳门回归纪念林”、由2000多株珍贵树种组成的“民族团结林”、由200多株落叶松组成的“广西记者林”等。二是追求“大气、雅气”,突出绿都特色。如引进外资1472万美元对扬美古镇、邕江风雨桥、邕江观光风景线、青秀山风景区等进行整体创意、策划;把民族大道建成园林生态示范大街;投资9000万元的南宁广播电视中心和投资1亿元的南宁新闻中心成为南宁市的标志性建筑,南宁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文化设施也将建设,以充分展示壮乡首府南宁的“绿城”风采和文化内涵。三是加强对“绿城”的宣传、促销活动。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围绕“绿都美、壮乡情、南国风”的旅游主题制定不同促销方案,推出以“观民歌艺术节,游青山秀水”为主题的绿都风情游等。2000年,南宁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4.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1.05%;旅游外汇收入1237.72万美元,同比增长30.29%;接待国内游客862万人次,同比增长12.09%;国内旅游收入4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5%。旅游经济各项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为宣传“绿城”,让更多的人了解“绿城”,南宁市创作了一批歌唱绿城的系列歌曲,主要有《大地飞歌》、《绿水青山都是歌》、《这里真好》、《绿色城市》、《红豆红》、《绿城童话》、《刘三姐的故乡》等,由国内著名歌唱家演唱,并拍摄成MTV和制作成CD。这些作品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在中央和地方的媒体播出后,立即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绿城”、爱护“绿城”。人们通过这些作品认识了南宁,认识了广西。南宁还把“绿城文化”内涵融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打出“中国绿城”的“名片”,如举办“聚焦绿城·2000”大型民族服装服饰晚会和“风情绿城南宁旅游美食节”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富含生态文化内涵的“绿城文化”是南宁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一经提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使其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南宁市在建设“中国绿城”的实践中,还注重把“绿城文化”内涵引进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通过先进文化的引导,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一是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和“绿化阳台、美化南宁”先进家庭、先进庭院评比活动。二是倡导“绿色消费”现代生活方式,教育广大市民树立现代消费新观念。三是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活动,重点抓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不但是南宁人热爱生活、追求生活质量的生动体现,也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向高层次思考的重要环节。
通过涵养发展“绿城文化”,建设“中国绿城”,把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变成绿城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南宁“绿城”非凡的风采和魅力。
有益探索:南宁市建设先进文化的理性思考
南宁市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中,从城市的自身特点出发,坚持牢牢把握建设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城市文化所具有的整合资源、传承文明、规范行为、满足需求、教化育人、凝聚人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南宁“绿城”的实力、活力和魅力。据统计,“九五”期间,南宁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幅为1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年达294.11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正如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同志提出的那样:“这两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在国内外小有声誉。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还荣获全国舞剧最高奖——荷花金奖。广西文化正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大步前进。”南宁市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在理论上给我们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和前进方向,抢占文化建设的制高点,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前提和保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的功能作用越发凸现出来。生产力是满足需求的物质基础,文化是满足需求的精神食粮,只有经济和文化都发展了,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先进文化的本质,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本质反映,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文明进步的方向。因此,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本质和前进方向。南宁市从建设先进文化的战略高度出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和大众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宽视野、大气势的文化建设原则,追求一种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高雅与通俗、思想性与科学性高度一致的文化建设战略目标,用一流的水准建设一流的文化,使城市的形象和经济实力随着先进文化建设的大踏步前进而迅速提升。南宁市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建设,才是生命力的,才是成功的。
启示之二:找准城市文化特色的定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存在决定意识,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它离不开经济基础,离不开其依附的各个民族、区域的特点。因此,建设先进文化,必须植根于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从自身民族的、区域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掘和展示自身的文化特色,才能在未来世界文化发展中立足并占重要的一席之地。南宁市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实践中,把文化特色定位在“民歌”、“绿城”和群众广泛参与上,做足、做好民族文化特色和区域特色这两篇文章,把民歌节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窗口”,把广场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阵地,把“绿城”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名片”。一位游客说得好:“在绿城观看民歌节令人终身难忘,民歌,使我们的心陶醉了,那满城的绿色,使我们的心纯洁了。”现在,人们言南宁必及其“民歌节”和它的“绿”,而言“歌”与“绿”则必及南宁。南宁近年来建设先进文化之所以成绩斐然,令人瞩目,是与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注重民族文化特色发掘的同时,积极借鉴、吸纳外来有价值的文化成果,努力弥补自己文化的不足分不开的。这种立足于特色而又不固守原有特色的建设文化的思路,体现了先进文化发展的需求。
启示之三:勇于开拓创新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同样也是文化的生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和渗透加剧,文化的创新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问题。无论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还是对外来文化先进合理成分的学习和借鉴,都在于创造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南宁市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实践中,十分重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以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果、文化经验,充分利用全国的文化人才和各种资源,推陈出新,建设立足于本民族、本地的文化,保持了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一是领导体制上的创新,实施了“一把手工程”,把建设先进文化摆上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中一起考核。二是工作机制上的创新,结合自身的特点,把繁荣发展“民歌文化”、群众文化和“绿城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探索了一条建设先进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实力、活力、魅力的新路子。此外,在表现手法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民歌进行演绎包装,令人耳目一新。三是在运作机制上的创新,引入市场运作方式,通过有价票证的使用、赞助回赠、广告等形式,实行资金筹措多元化,探索了一条“以节养节”的路子。南宁市这种坚持开拓创新,建设先进文化的思路,是保持文化旺盛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启示之四:打造标志性文化品牌,推出富有时代特点和个性特色的文化精品,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富有时代气息和个性特点的文化精品、文化品牌集中反映着该地区或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态势,影响着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南宁市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文化精品、文化品牌的极端重要性,努力用文化精品、文化品牌去展示城市的时代风貌和个性特色。他们从南宁市的文化资源优势出发,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出发,通过集中优秀人才,集中财力物力,进行重点文化项目开发建设,特别是文化精品的创作攻坚,打造出了富有南宁自身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一系列高档次的文化精品、文化品牌,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音乐电视《爱我中华》、《大地飞歌》,以及以“绿城颂”为主题的广场文化活动,以民族大道为代表的“绿色长廊”建设等等,一大批高品位的、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时代主旋律的文化精品力作,不仅树立了南宁文化的形象,而且正日益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大大提高了南宁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南宁市打造标志性文化品牌,推出富有时代特点和个性特色的文化精品,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与并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这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环节。
启示之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给一定的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反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文化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自身才能发展和壮大起来。现代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日益体现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结合的重要性。南宁市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和理解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无论是以发掘民族文化特色为主的“民歌文化”,抑或是以提高市民素质为目标的群众文化,或者是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绿城文化”,都能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旅游业建设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通过举办节庆文化活动,建设“中国绿城”、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城市旅游业等,用“文化”对全市的经济、政治、生态、旅游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包装”,使文化渗透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全面提升了南宁市的文化品位,促进了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这个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先进文化思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规律,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出路。
多年以来,南宁市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着。为此,才有绚丽多姿的民歌文化来陶冶人们的情操、才有五彩斑斓的群众文化来丰富人们的生活,也才有满眼春色的绿城文化来纯洁人们的心灵。我们相信,坚持这种理性,在先进文化的熏陶、整合下,南宁“绿城”将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标签:先进文化论文; 南宁旅游论文; 南宁生活论文; 广西民族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大地飞歌论文; 南宁中心论文; 广西南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