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郭子怡生日图”刻有漆器外壳屏风_郭子仪论文

清“郭子仪祝寿图”刻漆围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围屏论文,郭子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河北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珍藏有一件清“郭子仪祝寿图”刻漆围屏。此屏共12扇,高118.3厘米,板厚1.3厘米,每扇宽约21.5—21.9厘米,展开总宽度约267厘米。木质为杨木。每屏两侧在距上端10厘米左右, 下端20厘米左右处分别留一长约10厘米的凹槽,槽内皆安一铁环,每扇右侧的铁环中均穿一铁钉,铁钉上端横插于板内,另一端下垂插入另一扇左侧的铁环内,使之相互连接。屏片上端挖出倒梯形槽口,封以“抹头”构件。下端则按设计意图挖去中间的木料,形成屏片的双腿。

此围屏通体髹红漆为地,背面光素无纹饰。正面四周边框饰以锦纹为地的菱形开光,开光内均饰一朵折枝莲。框内两端条屏与每扇条屏的上部皆以博古文玩作装饰。下部各饰一端兽,其姿态各异,或伏、或蹲、或止、或行、或奔跑于山石树木海水之中。屏心画面为“郭子仪祝寿图”。场景宏大,人物众多,色彩艳丽,与四周边饰间以曲带纹相隔。整幅画面可以中部为核心划分为三部分。中部是整幅画面的主题,设三开间厅堂一座,雕梁画栋,下设较高的台基,前出踏跺,周围设栏杆。厅堂内正面墙上贴大幅山水画,两侧柱间有双交菱花隔扇窗。郭子仪头戴幞头,身着团领蟒袍,右手拈须坐于厅堂正中的太师椅上。身后两侍女掌扇撑盖,前铺一毡,一幼童站在红毡上正向郭子仪拱手叩拜,左右两侧站满了前来祝寿的官员,其中有目视幼童叩拜的,有向外观望的;亦有三四人围拢一起谈笑风生的,好一幅热闹场面。厅堂前庭院内六乐伎分列左右,左侧三人奏笙、箫和三弦;右侧三人持拍板、横笛和琵琶,正中花毯上女伎长袖舒扬,翩翩起舞。庭院四周以盆景、花卉、山石、蕉叶、树木、孔雀、奔鹿等衬托,使祝福的场面更富有生机。厅堂左侧设回廊,廊内三幼童正向正中厅堂走来,前面的手持如意,后面的手提灯笼,且挽扶中间之幼童,前后两位显然为侍童。回廊的左部坐落一座出檐两层的歇山顶式二层楼阁,楼上一窗敞开,房内方桌上置书卷,窗口二少妇相依与一孩童凭栏观望院中情景。楼下柱间栏杆环绕,小厅内一贵妇人手持如意坐于椅子上,身后女佣掌扇侍立;一孩童倚于贵妇身旁。左前方一妇双手托一红包拱手呈上。踏跺上席地而坐的玩童目视着台阶前捧冠而来的妇人,似准备前往祝寿。厅堂后部右侧耳房内有三幼童,其中一人蹲下抚摸地上的爱犬,另两位倚柱旁观。画面右侧为高大的院墙,将空间分割成内、外两部分。单檐歇山式的门楼覆盖黄琉璃瓦,双扇朱红门敞开,二卫士手持长棒而立。大门内外前来祝寿的人群中,有的手捧贺礼已进大门,有的正下台阶,有的骑马刚至。由于作者的精心设计,借门内外祝寿人群的不同姿态,烘托了祝寿的热闹气氛。此祝寿图中计有人物80位,人体高约16.5厘米,其姿态、五官、服饰等雕刻十分细致,人物的面部多以白色或淡粉色绘饰。服饰则根据各自的不同身份,分别施青、红、绿、紫、灰、黄等色。图中厅堂、楼阁、回廊等建筑布局十分得体。

此围屏系采用“刻漆”工艺制成,“刻漆”亦称“刻灰”“大雕填”。即在木胎表面先打漆灰,再髹红漆,而后于推光的漆器表面上雕刻纹样,再薄填色漆或油色,显出阴刻花纹,并与平滑光亮的推光漆面形成对比。因为花纹交界或轮廓线得到保留,只是将轮廓内的漆地剔掉,故线条明确有力,具有木刻印板的特殊效果。此屏的雕漆技艺及画本水平均较高,且保存完好,实为一件完整的艺术珍品。据专家鉴定,其时代为清朝乾隆时期。国内现存同时期此类围屏不多,完好者则更为少见。

标签:;  ;  

清代“郭子怡生日图”刻有漆器外壳屏风_郭子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