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国家论文,垄断资本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7X(1999)03—0011—0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20世纪的现象。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诸多矛盾集中表现,如战争的不可避免、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化与私人占有的矛盾等,迫使资产阶级寻找新的适应性原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拯救资本主义的阶段理念和政策为资本主义继续推进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一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从它诞生那天起,就遭到左右双方面压迫,带来人们对它褒贬不一。直到今天,人们对其基本形态、历史地位和阶段性认识等仍然争论不休,众说不一。本文试图在有关问题上作些辨析,以一管之见拓宽人们的认识视界。
一、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态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态,学术界持两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即国有、国私共有和与国家关系密切的私人垄断资本;一类观点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解为社会经济形态,认为国家干预调节包含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本形态之中。这类观点目前存在两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的分歧。但两类观点前者忽略了国家在社会再生产中其功能作用的事实,后者却缺乏明晰,有混杂难辩之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在于,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的融合运动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整个过程。这种融合运动贯穿始终于生产、分配之中,没有这种融合就没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融合方式上,一类是社会领域内融合,另一类是企业领域内融合,在社会领域内融合是主要形态。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垄断时代更加尖锐,如只在企业范围内运动,垄断资本就不可能克服已有矛盾,它还必须在社会领域内运动,才会缓和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社会领域内形态,一是它的企业领域内形态。
在社会领域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呈现三种基本形态:(1 )国家垄断资本的财政体系。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通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国家预算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进行干预调节,国家占有和支配国民收入转化为生产要素的规模和数量决定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高低。由于各国的历史特点,西欧、日本、美国在国家垄断的发展总水平上存在差异。发展程度以英国为最高,法、美次之,日、德又次之。但在总趋势上,这些国家都把超过半数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纳入国家直接支配体系内。国家作为总垄断资本家对社会再生产的调节在财政收入上,主要体现在征税,如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捐税和其它税收,另外还有国企收入和国债收入。财政支出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国有和国私共有企业投资、对私企补贴、利息支出、科研费支出、国家对外援助;另一方面是对劳动力生产的支出,如教育卫生的人力培养、社会福利支出和其它政府支出。财政支出通过国家预算实现。一般而言,各国普遍推行赤字预算。国家财政体系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国家利用这一体系实现社会再分配,缓和了社会分化的矛盾,促成了资本主义新发展。(2)国家垄断货币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把货币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之一,中央银行承担着调控金融体系,保证宏观经济稳定的责任。它通过储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活动发挥作用,以达到国家对经济直接和间接调控的目的。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选择地信用管制,如证券投机的信用管制、不动产的信用管制等新的手段也发挥着类似功能。在金融政策上,国家通过对金融体制的确立和金融业务的指导,如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促动跨银行合作以及个人信贷法规等,支配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国家货币金融体系交织成的垄断资本网,把社会各个经济部门,各种经济活动都笼罩其中。这一体系在资本主义现代经济结构中扮演着愈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国家垄断资本的重要保证。(3 )国家垄断社会管理和调节体系。这一体系主要体现在国家的计划化、收入政策、地区和经济部门调整、社会保障政策以及行政和法律的管理调节。经济计划化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国家投资、信贷、税收、价格等措施对社会生产与投资等施加影响,而非指令性计划。由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力地位和政策,其经济的计划指标和综合平衡都能保证实施。在收入政策上,国家通过实行冻结工资与物价的强硬政策,直接干预收入而调控就业与物价上涨的关系。对于历史和生产力发展造成的地区和经济部门不平衡,5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进行结构调整,完成由传统工业结构向新科技产业结构的转变。在社会保障方面,其体系相当发达和完备,它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援助两大内容,涉及最低收入、累进税制、补贴、社会救济和医疗保险等。对保障民众生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当财政手段、货币手段无能为力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往往通过行政措施和立法,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保证经济秩序。如“反垄断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条文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垄断社会管理的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企业领域也有三种基本形态。(1 )国有企业。战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化政策的实施,国有企业的数目不断增加,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地位突出,影响巨大。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例外),铁路、邮政、采煤、航空、 电力等国有经济比重占100%。国有化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法国占13.5%,西德占12%,英国11.1%,意大利占24.7%。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直接的调控手段,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了比较稳固的基础。特别是国有企业主要为基础工业部门,它不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往往企业投资高、利润低、风险大,私人企业不予为之,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此方面维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就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国家对国有企业投资,进行新技术改造,本身就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80年代,西方国家掀起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国有企业比例有所缩小,但在一些公共部门,国有化程度仍然较高。(2)国私共有资本。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除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存在形式外,还有两者结合的混合股份公司。这种股份公司为国家和私人垄断组织所共有,国家在这些公司中持有股票,国家和垄断组织根据股票的持有多寡来分配股息。国家控股额的多寡并不改变企业性质,但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的构成状况。国私共有还表现在国有企业“出租”给垄断组织,被出租的企业产品交给国家,由国家把一切生产费用和对国企进行领导的报酬付给承租人;或者私人垄断组织获得国营企业性质,但生产资料所有权仍在私人大垄断企业,是私人垄断与国家结合的企业形式。这种形式加剧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企业领导内的第三种形态,其表现是私人垄断组织的生产产品不是销往竞争的一般市场,而是把唯一的买主——国家作为销售对象,即垄断组织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国家采购其商品与劳务(主要是军事和战略原料采购)。国家采购在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已有之,但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达到极大规模并成为长期固定需求使私人资本与国家的关系发生新的质变。垄断组织与国家往往以直接签定合同而非竞标的方式获得几乎全额的定货预付款和无偿租用属于国家的固定资本(如设备、建筑物),从而“大大消除了国家活动与私人活动之间的差别”。国家定货和采购商品结构的不断变化,对工业各部门的发展和充分开工,甚至就业率都发生影响。如美国麦道公司改组、洛克希德与马丁公司合并与这一条件直接相关。
二、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性
传统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形态,目前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看成新阶段的认识也仅从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和经济运行新机制的视角考察,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包含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国家作用的加强、生产力的提高、阶级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等种种内容。
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看,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在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对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进行过干预,但那仅是临时的,不具长期性和全面性,国家只是资本主义再生产活动的外部力量,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则是全面的、稳定的和经常性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是渗透式的内容结合。国家作为总垄断资本家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它不仅要对经济增长负责,而且是经济活动的决策人,担负整个社会再生产的组织领导职责;它既服从于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同时干预和调节垄断资本的再生产,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涵盖的领域不仅包括经济活动,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军事,如对外经济政策,福利政策与跨国合作等。
在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的任务被认为是提高分工程度、增加资金数量和改善资本用途。政府干预经济被认为缺乏常识和不合时宜。政府仅是一个守夜人保护社会与个人不受侵犯,国家的主要经济职能是维护和保障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所必需的社会秩序与安全。可是自由市场制度能激发个人的创造性,但不能克服市场本身的缺点,一般垄断也不行。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的作用大大扩展的加强,以便克服市场力量的局限,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解决垄断资本在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消除公平竞争的障碍等矛盾。国家在解决生产与需求矛盾时,主要对社会需求进行调节。在方式上,对竞争导致的垄断采取既支持又限制的政策,国家在这里关心的是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而非个别资本家的利益。为解决社会不公,国家实行种种措施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如征收累进税、遗产税、社会福利制度等。这种情况显然与自由资本主义和一般垄断的国家职能不同,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伸展到制度网的一切层面,干预整个社会空间,从经济运行机制到产权制度,再到社会分配都体现出国家的新的作用。
在生产力发展方面。从量上考察,资产阶级自它建立后的100 多年里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人类世代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多,而最近半个世纪,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其所创造的生产力又大大超过它自己以前的全部总和。整个社会生产力发生大的飞跃,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质上考察,一方面,科技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带来生产力各要素的极大变化。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教育程度越来越成为受雇佣的重要条件,脑力劳动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居于首要地位。随着机器大生产进入自动化阶段,人的劳动能力和范围扩大,而且体力劳动负担减轻,这一质变还体现在人类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在生产部门间和国家间的分工与合作在新的水平上进行。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实现主要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质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而非粗放式的人力和资本投入。此外,社会生产力已突破只在物质部门体现的界域,它也使非物质生产部门独立创造财富,从而丰富了社会生产力的内容,使生产力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达到真正的质变。
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国家职能的扩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阶段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各阶级间的关系的大变动和阶级力量对比的消长,以及各力量内部结构的深刻变化。此一阶段,仅从经济地位来划分阶级已不能准确反映时代的阶级状况,权力和教育背景等已成为阶级隶属的重要参考因素。从资产阶级的结构看,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二元经济特征,即垄断经济和中小企业经济使资产阶级构成出现复杂化和多层化。资本家既包括垄断资本家,又包括非垄断的大资本家和中等资本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社会集团、派别和阶层比重上升,集团、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知识分子上层成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在工人阶级结构上,传统的产业工人大幅度缩减,脑力劳动或脑体双重劳动的工人数迅速上升,这是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普通工程师、技术员、调度员、实验员、平台操作员等新型工人是当代工人阶级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中的出纳、低级公务员、护士等也构成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带来工人阶级分布的广散性和多层化,也使它失去许多传统的外部特征,如工资增加、劳动量减少、教育程度提高。中间阶级变化最大,传统小资产阶级的中间阶级仍然存在,但人数在减少,新的中间阶级依据集团和各自独立的经济地位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新中间阶级除新型小企业主外,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是中间阶级的构成主体。尽管他们不具有生产资料与资本,但拥有较为丰厚的稳定收入。他们既不同于大资本家能获取极大的剩余价值,在经济条件、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方面又有别于工人阶级。传统的中间阶级是一个不稳定的社会集团,向上下两个方向分化。新中间阶级则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其人数构成已占资本主义阶级结构中60~7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整个阶级结构图式是中间大两头小(工人阶级大于资产阶级),这显然有别于传统结构工人阶级的底座特大、中间阶级小、资产阶级处于塔尖的金字塔式构架,这种变化体现出资本主义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经济危机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表现出新的特点。首先,经济危机的后果不如以前,破坏性较以前弱。其次,经济危机的复杂性增强,它不但发生在物质生产部门,而且发生在非物质生产部门;不但有周期性危机,而且有中间性危机,并且经济危机发生频繁。第三,周期阶段发生明显变化,萧条和复苏的界限模糊,危机结束时,生产很快达到高点。第四,物价和固定资本投资发生重大变化。危机发生时,物价不同于传统的下降,而是上涨,同时固定资本投资的力度和步伐加快。第五,80年代以后,经济危机发生是以金融危机的爆发为特征的。经济危机除表现这些新特征外,它还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如由科技进步引起传统工业衰落造成的产业结构失衡;原料价格上涨超过工业制品上涨导致对原料进口国经济的冲击;货币贬值、信用过度扩张造成银行倒闭带来金融自身的结构性危机;国际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的诱因,既是结果,也是表现。但无论怎样,它呈现出有别于战前的质的变化。
除以上因素外,资本主义的产权制度、产业结构、生产结构和运行机制也发生新的变化,它们的共同作用及其变化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传统观点根据垄断性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从而给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定位是腐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一认识低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适应性,不能完全解释20世纪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现实。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制度、理念的扩张都昭示着资本主义还没有走完发展的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下列因素是应予考虑的。
在方法论上,不能完全以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考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诚然,垄断性经济实质带来诸如战争、金融寡头和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等种种资本主义腐朽性的一面。但我们判定一种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是看这一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应状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适应分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不能长期落后于生产力水平和性质,否则将阻碍生产力发展,最终为生产力所突破;另一方面,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不能超越生产力水平和性质,否则将影响生产力发展,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生产资料社会化达到这样的规模,以致连股份公司这样的社会化形式也不足以容纳,而不得不采取国家参与、国家干预的社会化形式来缓解资本主义的危机。这一新的形式为资本主义向更高阶段开辟了新的道路,是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因此,它代替一般垄断是历史进步。
工人阶级地位和物质生活,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有较大改善。此时,国家通过立法保证工人阶级合法斗争的权利,如组织工会权、集体谈判权等有利于改善工人自身的地位。最低工资的规定有利于消除工人的赤贫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通过税收、通过主要针对社会下层人士的福利政策,使工人阶级普遍走出贫困化。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人阶级相应地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获得相对的物质满足,生活状况有较大改善。特别是战后,中产阶级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阶级成分充分反映了这一经济地位变化的现实。同时,工人阶级还获得一定程度的社会参与权,也为自身政治诉求提供了可能。从劳动者阶级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步性。
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生到发展的结果看,它拯救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在发展中,它所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和制度理念对资本主义进程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其进步意义在于它调和了阶级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改善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使资本主义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虽然,70~8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削弱,重新强调市场的作用,如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经济学。但两者都没有否认国家调节干预经济的作用,只是要求改善两者(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平衡。因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推动资本主义历史前进仍具现实作用。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是资本主义,由于基本矛盾没有消除,它在缓解旧矛盾的同时又带来新的矛盾,如持续的滞胀现象、生产越来越不稳定、科技革命的副作用、生产国际化不断受阻等影响着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销蚀了它进步的程度。
标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文; 工人阶级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社会结构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社会资本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