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音乐课;思政教育;情感共鸣
转眼,从教已14年整15年头,一直任音乐学科,我始终觉得音乐不是简单的do re mi ,而是集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思想政治于一体的学科。尤其,在担任大队辅导员工作以来,明白了教育的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我更是将思政课渗透在音乐课中,时时研究着音乐思政课的开展。
在学校中,小学有思想品德课,中学有政治与法律课,但大多都概念抽象且偏理论。而通过音乐的思政教育则容易让人不知不觉的接受,引起人们的共鸣。如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义勇军进行曲》,她就是聂耳在祖国最最危难的时候,为了唤起中华人民觉醒,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创作完成的。铿锵的节奏,励志的歌词,无需赘言,自动带给人们一种热血喷涌、奋起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力量,聂耳通过音乐入心的特征,加入爱国主义元素,赋予音乐以生命,给予音乐课以使命,这就是最好的音乐思政课实例。
思政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它与音乐,这两者并非没有共同之处,而是都能入理、入心。记得看到一篇文章是这样形容政治和音乐的-----思想政治理论是以理为主的“晓之以理”,音乐则是以情为主的“动之以情”。音乐教育,自古以来就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她能陶冶情操,调解情绪,完善人格。通过音乐欣赏可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能激起人们的想象,影响人的情绪乃至情感,最终产生共鸣。音乐教育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方式,在音乐中,你能体会到欢快体验,也能感受到悲伤情绪,在音乐中你能感受到安静、祥和,也能感受到激情澎湃,你可以在音乐中体味人生,完善人格,提升自我。音乐思政课弥补了思想品德课的不足,她赋予思想品德课以情感,不再是简单的赘述,而是赋予其感情基调,为所要表达的内容赋予感情色彩,不会因为每人体会吸收的不同,产生偏颇。在音乐课中加入思政渗透,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让我们产生巨大的情感共鸣。我们很大一部分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我们从小耳濡目染,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思政课堂中加入音乐,能使得思政课堂的形式更加吸引人,比传统一只粉笔、一张黑板、一张嘴,更有说服力,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情绪,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歌曲《卖报歌》,讲述的是旧上海时期,小报童们饱受战争摧残,丧失至亲,吃不饱穿不暖,早早就扛起生活重担在街头卖报的故事。如果简单只是教唱旋律,歌曲旋律欢快,结构整齐,一节课很快就能讲完,而且孩子们还会把他定义为一首欢快的歌曲。可是,如果加入思政元素,在歌词分析中,加入对个体的体会、分析,对歌曲创作背景的分析,在教学中加入场景的体验,孩子们就会深刻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了解到这是一首体现向旧社会抗争、向苦难生活不低头的倔强情绪的歌曲,更能了解这是告诉广大听众,困难终是会过去的,光明很快就会来到的励志歌曲。在很多的经典歌曲和红歌中,我们都可以加入思政元素,经典歌曲中包含的情感容易引起人的情感上的共鸣,曲调也朗朗上上口,有的轻快有的舒缓,多给人积极向上的情感。
也许有的伙伴会说,你的举例只是个别,那么还有不是红歌的歌曲,你怎么加入思政元素呢?我也想说,如果不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像平时般的枯燥的理论教学、机械教学,灵活应用,那么我们可能会感到思想教育的无趣,音乐教育的无生命,而且不会得到什么启发。思政元素在音乐课当中的应用,使课堂变得更有趣味,促进我们情感的参与,注意力更集中,产生共鸣得到启发。在课堂上时时、适时加入思政元素,体会到音乐课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时,同学们时而会哄堂大笑,时而眉头紧皱,也会听的津津有味。
一如我文章开头所讲,我一直认为,教育就是一个大家庭,里面有老大、老二、老三,虽然每个人的名字、长相不同,但是其教育的目的都必须是一致的,那就是为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而当今时代的儿童,缺乏危机意识,缺乏苦难经历,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般的存在,甚至更有“崇洋派”“港独分子”“藏独分子”“疆独分子”的出现,如果我们只把思想政治教育寄希望、责任于思政老师,那么一周一节的思政课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不敢妄下断言,但是我知道,小学生的教育是需要时时叮嘱、刻刻教育才会入心的,如果我们能在音乐课上、语文课上甚至数学课上、美术课、体育课上都加入思政元素,那么我们将来培养出的接班人一定是根正苗红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音乐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论文作者:邰婉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音乐论文; 思政论文; 情感论文; 共鸣论文; 元素论文; 歌曲论文; 体会到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