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与内蒙古的发展_蒙古族论文

民族区域自治与内蒙古的发展_蒙古族论文

民族区域自治与内蒙古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蒙古论文,民族区域自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47年的5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前夕,在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蒙古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内蒙古地区是历史上形成的我国蒙古族最大的聚居区,这里也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区。据文献记载,古代曾在这里活动过的游牧部族有10多个,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辽)、女真(金)等,但他们都没有留下来成为当地的主体民族。到了公元12、13世纪兴起的蒙古族,才结束了北方民族聚散无常的局面而较稳定的居住在了这个地方。统一之前,蒙古高原上有近百个大大小小的部落,他们长期处于割据闭塞状态。经过长期的争战,1206年蒙古部的成吉思汉统一了这些分散的各部,蒙古民族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蒙古汗国建立后,先后征服了辽、西夏、金,忽必烈继汗位后,建立了元朝,元朝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保持国家统一达七百年之久。元朝时国家疆域辽阔,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当时元朝的国都——元大都(今北京)成为当时世界各国向往的地方。“四方之土,远者万里,近者数百里,航川舆陆,自东向西南北而至者,莫有为之限隔”。可见元大都成为世界性的城市,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建立元都,是蒙古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贡献,是蒙古民族为祖国统一大业建立的不朽功勋。

鸦片战争以后,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从东南沿海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沙俄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内蒙古地区取得了种种特权,内蒙古地区一步一步地变成沙俄列强输出商品和资本的市场以及掠夺工业原料的基地之一。此外,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对蒙古地区和蒙古族实行残酷的政治和经济的压迫、剥削。清王朝建立后,为削弱蒙古族力量,封闭蒙古地区,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把蒙古族原有的政权系统化整为零。在经济上,清政府强制推行“放垦蒙地”政策,许多牧场被开垦成农田,进行疯狂的搜刮掠夺。在清王朝统治的200多年中,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日趋落后。而以后的各个时期,无论是北洋军阀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均沿袭了清王朝的放垦内蒙古草原的“蒙地汉化”政策。“移民戍边”、“借地养民”、“移民实边”、“殖民殖边”等等政策,都使一部分蒙古民族放弃自己的牧场和耕地,转移或躲到边远的草原和沙漠上去。对蒙古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内蒙古地区和蒙古族民族已到了水深火热的苦难境地。到自治区成立前,内蒙古地区成为旧中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当时的内蒙古生产萎缩,经济凋敝,人口下降,民不聊生。根本谈不上现代工业的发展,全区只有一座几百锭的半机械化毛纺厂,几个小电厂、面粉厂和小煤矿。自治区成立时,全区工业总产值只有5354万元,而全区的财政总收入也仅为9万元。畜牧区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牲畜疫病流行,牲畜的数量不断下降,到自治区成立前夕的1946年,只有751万头(只)牲畜。交通邮电事业落后,不多的铁路还各不相连,全区仅有2000公里能通行汽车的公路。高等教育是个空白,大学没有1所。普通高级中等专业学校仅2所,初级中专6所。中级和初级师范学校共5所。普通高中4所,初中17所,小学3769所,中小学生在校生只占人口的3.92%。民族教育更为落后,少数民族中90%以上的人没有受过教育,牧区和偏远地区,方圆几百里之内很难找到识字的人。医疗卫生条件极差。1947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仅有55处,病床519张,平均每千人口只有0.092张。鼠疫、性病和各种传染病、地方病无法控制。据历史记载,从1901年到1947年的46年中,有41年流行鼠疫,死亡8万多人。由于医疗卫生落后,使蒙古族人口不断下降。根据资料显示,1939—1940年间,内蒙古蒙古族人口出生率为30‰,而死亡率却高达44‰,人口平均寿命只有19.6岁。鄂尔多斯地区在清朝初期总人口为21万人,到1937年下降至9万余人。锡林郭勒盟,清朝初期有8万余人,到了1937年下降至4万人。到自治区成立时,全区人口仅为561.7万人。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已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备一定基础的工业经济体系,相继建成了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电子、国际工业、毛纺、制糖、造纸、医药、服装等一批重点企业和新兴企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轻纺工业、机械电子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和森工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等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已发展成为国家的能源、原材料和畜牧业基地,在国家的产业布局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4790亿万。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0047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8元,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342元。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1051.7万头(只),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9.47亿美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为712.88亿元。2006年底,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6所,全年招收学生8.1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6.94万人,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5.7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56所,在校学生21.8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4.44万人。普通高中359所,在校学生56.15万人,少数民族学生14.91万人。普通初中1199所,在校学生102.97万人。小学4884所,在校学生156.38万人,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2006年底,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693个,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7.03万张。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23万人。2006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392.35万人,人口出生率9.87‰,人口死亡率5.91‰。

内蒙古自治区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讲有两条最重要的经验: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蒙古民族获得解放和发展。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使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主的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十分关心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斗争,内蒙古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展工作的少数民族地区。早在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在至蔡和森的信中讨论中国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问题时就讲到:“帮助蒙古、新疆、西藏、青海自治自决,都是很紧要的。”这是中国的共产主义者首次论及国内民族问题。1922年7月,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纲领,提出了在民族平等的原则下,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的基本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制定的第一个民族问题的纲领。1923年,内蒙古的一批蒙古族青年考入蒙藏学校。李大钊及其领导的中共北方地区党组织及时派人到他们中间开展工作,多松年,李裕智,乌兰夫、奎壁、吉雅泰等一批蒙古族先进青年,先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蒙古民族中的第一批共产主义者,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1925年初,在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的领导下,内蒙古地区建立起第一批党组织——中共热河、察哈尔、绥远、包头四个工委,从此,蒙古民族的解放斗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一部分。

“九一八”事变以后,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内蒙古各族人民陷入灾难的深渊。在这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中国共产党毅然领导内蒙古各族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20日毛泽东发表《对内蒙古人民宣言》,深刻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政策”及其假借“大蒙古主义”煸动民族分裂,企图吞并内蒙古进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阴谋。“宣言”庄严宣布:“原内蒙古6盟、24部、49旗,察哈尔和土默特二部,及宁夏三特旗之全城,均应归还内蒙古人民,作为内蒙古之领土,取消热、察、绥三行省,内蒙古人民有权解决自己内部的一切问题,总之,民族是自尊的,同时一切民族都是平等的。”“宣言”最后热情歌颂“蒙古民族素以骁勇善战见称于世,我们相信你们若一旦自觉的组织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军阀于内蒙古领域以外,则谁敢谓成吉思汗之子孙为可欺也。”毛泽东《对内蒙古人民宣言》的发表,使内蒙古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伊克昭盟南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百灵庙军事暴动,以归绥为中心的进步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抗日救亡斗争的发展等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革命运动的新高涨。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指出:“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并在党中央的直接指挥下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支革命武装为阻止和牵制日寇西进南下,保卫陕甘宁边区,支持华北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非常重视内蒙古的民族工作。1940年7月,党中央制定了《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蒙古民族的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这期间,党对内蒙古工作一方面派主力部队进入内蒙古地区,与这里原有的人民武装力量相配合开展军事斗争。另一方面,根据蒙古人民的多年的愿望和民族平等的原则,开展民族区域自治运动。但是当时的民族区域自治运动面临着一个极为复杂的斗争局面。少数以蒙古族封建上层分子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倒行逆施,向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妥协投降,在内蒙古兴起了蒙古民族的“独立”、“自治”运动,成立了所谓“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和各种形式的“自治政府”,掀起了“内外蒙合并”运动,面对极端复杂而紧迫的局势,1945年10月23日,中央适时地发出了《对内蒙古工作意见》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政府的主张,并就自治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步骤。在党中央的明确指导下,乌兰夫等一批蒙汉干部先后在内蒙古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挫败了各种分裂势力,解散了“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形势以及内蒙古自治运动开展程度,1947年3月23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内蒙古自治诸问题的意见》,决定成立统一的内蒙古自治政府。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宣言成立。5月19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复电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电报说:“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古同胞,在你们的领导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回顾内蒙古革命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内蒙古的革命至始至终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也就没有今天繁荣发展的内蒙古。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内蒙古各族人民翻身解放,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内蒙古自治区60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政治生命力。

首先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使各民族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解放初期,内蒙古地区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情况,不仅经济落后,而且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自治区境内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这三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他们不仅人口少,而且有部分人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发展十分落后。但是,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展程度高低,都一律平等。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则,根据内蒙古地区不同的具体情况,党在内蒙古地区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各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社会主义民族。1951年10月1日,鄂伦春自治旗成立。1958年8月1日和8月15日建立了鄂温克族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是各民族地位平等的充分体现。各民族自治地方尽管行政地位不同,但在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中都有代表席位。我们国家从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始,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4%上下,大大高于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8%左右的比例。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和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自治旗,莫力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旗长分别由本民族的公民担任。这就充分的保障了各实行自治的民族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实现。根据资料统计,目前内蒙古少数民族干部已达近17万人,占全区干部总人数的23.3%。其中在自治区党政机关任职的少数民族干部达到50061人,占全区党政机关干部总量的30.59%。其中少数民族厅局干部已达409人,占同级干部数量的36.19%,超过少数民族人口比例15.28个百分点。内蒙古的101个旗县中,党政部门正职中的少数民族已占到总数的46.53%。迅速成长的民族干部队伍是促进自治区建设加快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

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依法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具体地讲民族自治地方可以自主的发展经济和其它各项事业,以及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本地区的发展经济文化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内蒙古实际,为自治区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在自治区域成立初期的民主改革过程中,针对内蒙古地区的实际,在牧区实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不斗不分、不划阶级”,在“牧工牧主两利”的前提下,有步骤地改善牧民的经济生活,发展畜牧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牧区的民主改革,这是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后,内蒙古农村地区和城市较早地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在牧区率先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九五”以来,内蒙古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结合,坚持科教实区,积极推进文化大区建设。为保证更好行使自治地方的自治权,1979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共制定了地方性法律、法规290件,现行有效的207件,三个自治旗都有“自治条例”和一些单行条例。这些地方性的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自治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为民族之间的团结奠定了基础。民族团结是以民族平等为前提和基础的。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这是做好自治区一切工作的前提。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注重对各族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中学和大中院校普遍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课,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学习内容纳入“二五”普法和“三五”普法教育课程。从1983年9月自治区首次举行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表彰先进集体1066个,先进个人1695名,242个(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国家民委表彰,全区各地其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72908个(名),从1984年9月开始民族团结进步表彰组活动已进行了23年。在内蒙古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相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族人民在这方辽阔的草原上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这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这一根本制度。

标签:;  ;  ;  ;  ;  ;  ;  ;  

民族区域自治与内蒙古的发展_蒙古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