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心肌缺血与左室室壁运动异常关系的实验研究

不同程度心肌缺血与左室室壁运动异常关系的实验研究

孙晖[1]2003年在《不同程度心肌缺血与左室室壁运动异常关系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寻求无创检测心肌缺血的新方法变得越来越迫切。室壁运动异常(ventricular wall motion abnormality,VWMA)是心肌缺血的特征性表现,因而寻求更加灵敏地检测VWMA的超声新技术是超声心动图发展的一个方向。组织多普勒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及全方位M型技术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分析心肌运动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近年来,人们在传统二维DTI速度图上取样,对取样容积内的组织速度取其平均值并将各个时刻的数值连成曲线,即TVI曲线。同时对所得的心肌组织速度指标进行积分处理,得出心肌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称TT技术。由组织示踪技术得出的位移有两种显示格式,一种是位移曲线格式,利用该格式可以对位移进行定量测量;另一种是将不同的纵向位移值进行彩色编码,显示于心尖长轴系列二维切面图的二维格式,称组织示踪图,其特点在于可以直观、快速地发现室壁运动异常。全方位M型技术(anatomic M-mode)则是一条或多条独立取样线可以在二维图像上任意旋转取样并以M型曲线的形式显示取样部位运动情况的新技术。本研究主要应用DTI技术(TVI曲线和TT曲线)及全方位M型技术结合潘生丁负荷试验,对逐步定量狭窄LCX 第@罕巨大膏习一俗式一后犬心脏左室室壁的运动情况进行定量观察,以评价新技术在定量检测心肌缺血中的价值,为其用于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健康杂种犬 13条,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常规术前准备及手术,暴露心脏,分离LCX。于LCX起始部远心端约snun处放置电磁流量计并在其近心端LCX安装冠状动脉缩窄器。连接心电图。待犬状态稳定后,采集基础状态下犬心尖系列长轴切面的 DTI二维速度图像及左室短轴系列切面的二维图像。调节缩窄器旋钮,根据*x血流量变化,制成不同程度心肌缺血模型并采集单纯缺血状态下的图像,图像采集内容同前。在各目标狭窄状态下,予以潘生丁负荷:首剂0.56mg/kg(小剂量人 进行图像采集,图像采集内容同前;4分钟时追加 0二8 mg/kg(大剂量人 再次采集图像,图像采集内容同前。每两次目标狭窄状态之间间隔15分钟。所有采集的H维图像存储于磁光盘。图像采集使用GE公司VIVID 7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 1.5·SMHZ;图像分析采用 VIVID 7型超声诊断仪的配套工作站。定量分析指标:DTI指标——收缩期纵向收缩期位移及峰值速度;全方位M型指标——短轴方向运动幅度。所有结果以均数土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DTI技术实验结果:()基础状态下,心肌长轴方向各节段收缩期运动幅度及运动速度均不相同汐<O.05X 二者均表现出由二尖瓣环向心尖方向的递减趋势。(2)缺血状态下,缺血心肌收缩期纵向位移幅度及峰值速度均有减低趋势。随着缺血程度的加深,LCX供血区的收缩期纵向位移幅度及峰值速度减低趋势愈加明显,非LCX供血区则未受明显影响。加用潘生丁负荷后,LCX供血区收缩期纵向位移及峰值速度较单纯血流量减少时减低趋势更加显着,非LCX供血区相应指标略有增大趋势:当LCX血流量减少 25%及应用小剂量潘生丁负荷时时,缺血心肌收缩期纵向位移幅度及峰值速度有减低趋势,但未呈现统计学差异;当LCX血流量减少 4 第@罕0 ^..*-^一25%并加用大剂量潘主丁负荷时,缺血心肌收缩期纵向位移幅度及峰值速度与基础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即为本实验发现的TV 曲线和 TT曲线定量检测心肌缺血室壁运动异常的阈值;当 LCX血流量减少乃%及加用大、小剂量潘生丁负荷时,缺血心肌收缩期纵向位移幅度及峰值速度与基础状态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刀5)。当**x血流量减少35%并加用大剂量潘生丁负荷时,缺血心肌收缩期纵向位移幅度及峰值速度与L*x血流量减少25%时的相应测值有统计学差别(P<0刀5)。(3 ) 由实验结果还可见缺血心肌收缩期纵向位移幅度和峰值速度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0.826,P<0.加01)。(4)随着缺血的发生,相应缺血区不同节段绝对速度、位移减少的程度不等,由基底部向心尖方向逐渐变小。 全方位M-型技术的实验结果:(1)基础状态下,心肌短轴方向不同室壁运动幅度不同,相同室壁不同水平的运动幅度亦不相同(P<0刀5)。(2)当LCX血流量减少25%及加用大、小剂量潘生丁负荷和LCX血流量减少35%及加用小剂量潘生丁负荷时,缺血心肌短轴方向运动幅度较基础状态下运动幅度呈现减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当 LCX血流量减少 3 5%并加用大剂量潘生丁负荷时,缺血心肌短轴方向运动幅度与基础状态下运动幅度差异显着(P<0乃5),此即为本实验中发现的全方位*-型技术定量检测心肌缺血室壁运动异常的阈值。()在左室系列短轴切面上,当全方位M型取样线水平放置(即研究侧壁及室间隔的运动)时,显示的M型图像

陈雪梅, 卢荔红, 王热华, 张翠晴[2]2017年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活性的评价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尽管医学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缺血性心肌病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血运重建(PCI)可改善具有存活心肌的高危患者的左室功能、心力衰竭症状和心血管不良结局。而对于无心肌活性的患者,使用冠脉血运重建术无法改善心肌缺血,还增加手术风险。利用多种影像学方法检测存活心肌,可预测血管重建后的功能恢复。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磁共振等经常被用来评估心肌活性。本文总结心肌活性检测方法的文献,描述现代临床实践中各项检测技术的作用和方法,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角度,围绕存活心肌检测的利弊讨论,从而更加明确存活心肌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不同程度心肌缺血与左室室壁运动异常关系的实验研究[D]. 孙晖.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

[2]. 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活性的评价进展[J]. 陈雪梅, 卢荔红, 王热华, 张翠晴. 福建医药杂志. 2017

标签:;  ;  ;  ;  ;  

不同程度心肌缺血与左室室壁运动异常关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