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 龙山 4168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51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及心理状态,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UN、SCr水平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协同提高并巩固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心理护理;效果
慢性肾衰竭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肾间质坏死,引发肾功能不可逆性损害的肾病终末期综合征。由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利于临床治疗[1]。此外,一些研究指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加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协同提高并巩固疗效[2]。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慢性肾衰竭忠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男患24例、女患19例;年龄38岁-68岁,平均年龄56.5±4.6岁;分期:I期11例、II期18例、III期12例、IV期2例;观察组51例,
男患28例、女患23例;年龄37岁-69岁,平均年龄57.3±4.4岁;分期:I期12例、II期21例、III期15例、IV期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以饮食治疗、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为主,必要时采取透析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采取降血压、降血糖治疗,并防治感染;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包括心理指导,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及语气,综合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疾病史、治疗依从性,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指导方案,以劝告、鼓励、安慰、暗示等多种形式,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家属配合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宣教,了解患者对慢性肾衰竭及其治疗方法的认知程度,以一对一的形式,详细讲解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症状、治疗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明确告知慢性肾衰竭是可治的,并介绍治疗或功的病例,强化患者的健康意识;行为干预,以情感宣泄法中,鼓劢患者倾诉出内心的疑虑或想法,通过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找出负性情绪的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防御机制,指导患者应对应激性心理的技巧,教会患者采取积极的认知干预、渐进式肌肉放松疗法及情感宣泄法应对不良的心态;通过本组病例间的集体交流,促进病例间的相互支持、开放自我、宣泄情绪等。
1.3临床观察指标[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限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综合评价患者的心哩状态,并作对比分析。
1.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UN、SCr水平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UN、SCr水平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等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以肾实质损害、肾脏萎缩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疾病,由于患者在长期患病过程中,其肾功能会大大降低,导致体内聚集了大量的代谢废物、毒素无法正常排除。血液透析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大、中、小分子物质,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且操作较为便捷、成本相对低廉。尽管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仍存在较多并发症。心理护理指的是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关怀,使得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温暖,用爱心关心每一例患者,围绕患者护理需求展开护理工作,采用娴熟护理技术、亲切护理态度为病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心理护理干预注重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注重心理护理,把患者作为核心,秉持着主动、认真、积极一负责的态度,应用熟练的技术、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来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真诚,积极对并发症进行预防,进而促进患者更加信任护士,使其改善遵医行为,从而使其感到安心及满意。在慢性肾衰竭患青的心理护理中,是指以各种方式和途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保持适宜的身心状态。梁文英[4]等研究指出,心理作为影响慢性。肾衰竭疗效、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随之提高,有利于协同提高并巩固疗效。在本研宄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心理护理中,包括心理指导、健康宣教、行为干预、防御机制,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强化健康意识,纠正认知观点,提高患者的自主心理调节能力,综合缓解心理应激反应,改善心理状态。由本研究表1可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UH、SCr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喻胜男等[5]的研究相一致,进一步提示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协同提高并巩固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窗体顶端
[1]刘艳秋.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237-238.
[2]徐艳.钱淑英.闫荣.5A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综合版旬刊,2017,8(2):49-51.
[3]李琴.刘凌云.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53-155
[4]梁文英.陈淑平.罗子云.等.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114,07(1):224-225
[5]喻胜男.心理护理干预对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自尊及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1,09(24)2188-2189
论文作者:田婕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肾衰竭论文; 状态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程度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