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高中为例_回归方程论文

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状态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普通高中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京市论文,为例论文,学生学习论文,普通高中论文,状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5)10~0041~05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教育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学校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与规模经济理论对企业规模的界定类似,学校作为组织也存在着规模经济的问题。麦肯兹(McKenzie)证明,学校的办学成本与学校规模间存在着U形关系,即伴随着学校规模的增大,生均经费会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这意味着,过大或过小的学校规模都不利于节省办学经费。[1]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对学校规模的关注超出了对单一经济效率维度的考察,开始全面讨论学校规模与教学效果、学生行为、校园氛围、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关系,并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结论。[2]总体而言,国外的这些研究,尤其是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大多数支持“小的就是好的”观点。这为其后的学校组织变革与教育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在研究方法方面,此类研究大多着眼于现实需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与科学品质。

       就国内的研究而言,近些年来,随着超大规模学校的不断涌现,学校规模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更多的关注。相关研究大多对学校规模的快速扩张表达了担忧,并对因此而引起的问题及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了讨论。[3]此类研究对于人们全面、深入地认识学校规模问题,改进超大规模学校的管理均具有积极意义。但就研究的整体状况而言,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学理及政策方面对学校规模问题进行探讨,规范、系统的实证研究仍较缺乏,有限的定量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对学校规模经济和适度规模的讨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亟待拓展。

       20世纪末,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我国高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巨无霸型的高中纷纷涌现。尽管大量的研究认为,学校规模过大并不利于办学效率与办学质量的提高,但对于多大规模的学校是合理的,目前仍然缺少严谨的科学研究作为依据。我们认为,学校作为以教育为主要职能的组织,在确定最优规模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节省生均经费等经济因素,更为重要的,还要考察学校规模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学生学习状态是衡量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氛围,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教育教学行为的主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以学生学习的整体过程为考察对象,揭示学校规模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哪些方面,又是如何影响的?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学校适度规模该有多大?这些是教育管理实践者和教育管理研究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本文将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学习状态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定量描述学生的学习状态,然后以学校规模为解释变量,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其各组成部分为被解释变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预期,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状态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抛物线最大值所对应的学校规模,即是从优化学生学习状态的角度所得到的最优办学规模。这样的分析在对当前国内研究进行深化与拓展的同时,也将为科学确定合理的办学规模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二、学生学习状态的综合测度

       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综合测度,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指标总体设计,构造综合评价层次结构,对指标进行分类并筛选出相应次级指标,最后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在对次级指标赋权的基础上合成总指标。[4]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两个关键性问题。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状态指标体系,就必须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状态是学习者自主获得、筛选、处理和使用知识的大脑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信息的收集和输入,同时也包括学习成果的呈现与展示。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国内的关于学习状态的研究中,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学习状态也作出了诸多的界定。从狭义而言,人们认为学习状态是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特征;从广义而言,学习状态是一切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各种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5]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本研究需要,我们认为学习状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学生个性与环境相互作用,受个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结果。

       基于此,笔者将学生学习状态细分为四个可测量维度。一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态度的结构理论把态度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鉴于此理论,我们将学生学习态度细分为学习目的及意义的认识、学习成绩的认识、学习主动性表现、学习计划性表现及学习中的情感体验。[6]二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状态方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7]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及计算的便捷性,我们将学习习惯细分为课前预习、上课记笔记、课后复习。三是学生学习氛围,是学校组织成员特别是教师、学生这两个人群所营造的在较长时间内具有稳定性、能够主观感受到的状态。[8]学习氛围是否浓厚取决于学生的主观感受,因而重点考察学生对所在学校师生关系、学生和学生间同伴关系的主观感受及学生对课外活动的满意度。四是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习的表现结果。以往很多关于学习效果的研究中,“学习效果”被狭隘的“学习成绩”代替,把学生成绩的排名视为学生学习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我们认为,学生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标准,但并非唯一的标准。本研究将学生学习效果细分为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学习效能感、学生的归属感三个方面。

       按照以上思路,我们建立了学生学习状态指标体系(见表1)

      

       (二)数据处理与指标计算

       建立学习状态综合测度指标体系以后,我们编制了调查问卷,以获取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在指标量化方面,根据对指标的符合程度,分为“非常符合”“符合”“不太符合”“非常不符合”四个选项,并分别赋值为4、3、2、1。在获得问卷调查数据后,对照学生学习状态指标体系,求出每所高中学生学习状态三级指标中各指标的平均值。然后应用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计算方法,求出学习状态二级指标及学习状态总指标的指数值。

      

       利用式(1)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指数值。所求出的指数值与学生学习状态总指标及其二级指标呈正比关系,即得分越高,学生学习状态越积极,反之,学生学习状态越消极。

       我们以南京市主城区的26所普通高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按照每所学校总人数的5%左右的比例选取调查对象,共发放256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385份。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对调研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了简单访谈,以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大致情况。

       经计算,被调查学校的学生学习状态指数值的计算结果如下①(见表2)。

      

       三、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状态的实证分析

       在得到26所学校学生学习状态的定量测度数据后,我们以学生学习状态为被解释变量,以学校规模作为解释变量,建立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表明,就整体而言,学校规模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具有显著的影响。回归方程调整后的

为0.482,即“学习状态”中有48%的变异量可以由“学校规模”解释。F值为12.639,并在0.01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学生学习状态与学校规模的大小密切相关,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学生学习状态可维持在较好的水平。通过对回归方程求导,可估算出当学校规模达到1495人时,学生学习状态整体上达到最佳状态。

       在二级指标中,实证分析表明,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态度间的关系并不明确。相关回归方程调整后的

值仅为0.061,且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在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关系方面,调整后的

值为0.208,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均在0.05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确切,两者之间的函数形式为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对回归方程求导后可得学校规模达到1618人时,学生的学习习惯最优。

       在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氛围的关系方面,调整后的

值为0.308,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均在0.0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习氛围的影响确切,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对回归方程求导后可得学校规模达到1304人时,学生的学习氛围最优。

       在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方面,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低,仅为0.03,且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

       综合以上分析,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氛围、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即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程度及同学之间的融洽相处程度受到学校规模的影响,当学校规模达到1304人时,学校构建的学习氛围最适宜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受到学校规模的影响,使学生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适度学校规模为1618人。而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就总体而言,学校规模与学生的学习状态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即学生学习状态总指标及各分项指标收益的高低与学校规模的大小密切相关,一定规模范围内,学生学习状态可维持在较好的水平;超过此规模范围,学生学习状态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本文的计算,在学校规模处于1300~1600人范围内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处于最优状态。我们认为,这也是南京市高中适宜的办学规模。

      

       四、结论与建议

       我们的调研表明,南京市普通高中的学校规模可分为以下几个规模区间:500~1300人、1300~1600人、1600~2500人。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我们认为不同规模的学校,在改进学生学习状态方面,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应在学校管理方面采取不同的对策。

       1.规模为500~1300人的学校。在此类学校中,学生的学习态度随着学校规模的增加呈不断改善的趋势;养成课前预习习惯、上课记笔记习惯以及课后复习习惯的学生数量也均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不断上升;学生的同伴相处融洽度、师生相处融洽度与此区间的学校规模呈正向关系,即学校规模越大,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亲密程度越高,且在学校规模达到1300人时,学生的学习环境达到最优,但学生整体学习状态收益并未达到最大值。此类学校,可进一步扩大学校规模,以取得更好的办学规模效益。但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此类学校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相差悬殊。我们认为,在此类学校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目前办学实力暂时比较薄弱的学校,应努力提升自身教育质量,吸引周边生源,适当扩大学校规模;而办学实力比较雄厚的学校,则可通过扶持或合并薄弱学校,扩大自身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

       2.规模为1300~1600人的学校。此类学校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优,并开始出现拐点,在学校规模大于1600人以后,学生学习状态的综合测度数值呈现出下降态势。这意味着,对于此类学校而言,学校的规模效益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偏离这一规模区间将对学生学习状态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此类学校而言,应尽量保持学校规模的稳定性,通过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3.规模为1600~2500人的学校。此类学校的类型大多数属于“传统名校”,这类学校在郊区建立分校或通过合并学校扩大学校规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但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过大的学校规模导致学生学习状态总指标及各分项指标的数值都不断下降。在此类学校中,学生得不到教师的足够关注,同学间的融洽程度也有所下降,学校组织机构复杂,办学效益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对于此类学校,适当缩小办学规模,或进一步改进内部管理,是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限于篇幅,本文并未报告调查问卷及具体的调查数据。如有需要,可与本文通讯作者姚继军联系获取。

标签:;  ;  ;  

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高中为例_回归方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