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思想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初中学生的思想,避免他们误入歧途,所以必须要保证语文授课质量。在语文课堂中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个充满乐趣的事情,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想要使语文课堂焕发生机,首要任务便是让语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将课堂气氛变得元气满满。那么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的氛围充满积极活力是本文研究和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活力;活力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168-01
一、教师拥有优秀的综合职业素养是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基础
要想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变得富有活力,一位具备优秀综合能力的教师是必不可少的,中学教师不只需要具备基本的责任心,更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带领学生们领悟语文奥妙。
首先,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正确作用。教师最重要的便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明灯,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教师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职业角色,教师的角色可以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发生很多的改变,其可以扮演着朋友、领导人等多种角色。其次,教师需要将自己具备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来表现,若想彻底摆脱学生不喜欢的枯燥课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生动形象语言与枯燥死板赘述的差别可谓无穷大,教师在课堂上富有感染力的授课,也能在一定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提高课堂感染力。在不耽误原有教材内容基础上,教师要多给学生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学生不但可以在语文课上学习课本知识,还可以了解扩展课外丰富知识,积极讨论,产生良性的循环,使得语文课上的气氛越来越有活力。
二、充分的阅读学习内容是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
要想更好地理解一篇文章,其首要任务是先“读”它,不仅仅只是浅显阅读,更要读懂、读透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语言的美妙,从而感悟每篇文章中作者想表达出的深刻道理,学生需要深入其境,贴近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感受他的思想情感来获得共鸣。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便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方法,来熟知课文内容,全体朗读也可以达到增强感情效果,营造浓厚气氛的作用。只有有效预习文章主题思路,在正式上课时学生才不会出现跟不上教师授课进度的情况,课堂才会真正活跃起来。
三、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是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课堂氛围积极向上的首要前提便是激发学生对吸取知识的欲望,下文提出了几点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在讲解课文前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进行死板的念书式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课堂PPT下足够功夫。可以在PPT上插入一些吸引学生的内容,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等有景色出现的文章时,在刚上课给学生放映相应图片或视频,便可以先提起学生对接下来将要学习课文的好奇心,使学生投入到本节课堂当中,在课上积极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问题。
2.利用课文表达的情感来吸引学生
语文与其它科目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这一特点来充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例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小金花的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小金花在失去母亲时的悲痛心情和对敌人的痛恨之情。通过调动学生情感来吸引学生,让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
3.在讲完课文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刻思考
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本节课文后,针对课本内容,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学生思考后进行自由讨论,这样不但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等这些品味后意义深远的课文,更是需要学生活跃交流彼此的想法与理解。
四、学生在互动中放飞思维是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保障
学生渴望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一些放松,偶尔适度的放松是不会使学生沉迷玩乐忘记学习,反而更能保证学生对于学习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在不影响基础课标授课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可穿插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如:当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蕴含浓厚情感的诗歌时,让有兴趣的学生朗诵诗歌;《愚公移山》、《皇帝的新装》等篇幅较短的小故事中,组织学生扮演情景剧,不但可以活跃课堂,还可以是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在《纪念白求恩》、《屈原(节选)》课前,给学生留下课前搜集相关人物故事的作业,在课上让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小故事。这些活动都围绕着课堂内容进行,不存在无意义的教导,而又可以从侧面带动起学生的活力,从而使语文课堂一起活跃起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活力的方法有很多很多,但重要的是将其结合起来,不断进行创新应用,有效地完成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输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语文不同于理科一些公式模板的教育,其课堂是需要生机与变幻的,只有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课堂焕发光彩,使他们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才拥有着更深刻意义,这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张爱敏.浅谈构建初中语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8,(20):124-125.
[2]郑贤红.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91-92.
[3]田辉.刍议如何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活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183-184.
[4]陈江.浅谈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开放而又充满活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1):92.
论文作者:刘遂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论文; 活力论文; 语文课堂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