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刻艺术中的意境美论文_付贵才

论书刻艺术中的意境美论文_付贵才

黑河学院美术系

内容提要:意境是中国艺术中所共有的高层次的艺术境界,是艺术家们情感抒发的重要表现形式,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诗境之美、书境之美、画境之美的分析,把意境的美学思想融入到现代刻字中来,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

关键词:意境 现代刻字

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世间物态,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意境的概念早见于诗歌理论之中,“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这是王昌龄在其诗论杂著《诗格》中首先提出的。与今天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概念是基本一致的。意境是达到情景交融而产生的最高审美境界。中国绘画、书法理论中的“意境”的基本思想散见于多种著述中。它是艺术创作主体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的刻画,对自身心灵情感因素的流露,给鉴赏者以熏染、交融。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一文中说,“什么是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现代刻字艺术的产生至今不过三十几年的历史,以其生机勃发的青春气息很快在中国博大的艺术殿堂上独占一隅。它从先前的各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炼精华为己所用,在有限的创作版面之内,通过笔墨情致,纵横纹理,万千色彩,尽情展示丰富的意境之美。现代刻字的成功之作无不是对意境有着深刻理解与表达。正是于形式上的视觉感受为欣赏者所接纳,从而体悟到情致上的意象美,进而从意境中获得审美愉悦,使“情”与“景”达到完美结合。

一、书刻艺术之诗境之美

在现代刻字中,我们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刻字的内容,内容的确定直接决定了作品的层次的高低。在遣词酌句之时,必经过深思熟虑,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在有限的字数范围内,尽量去表达创作者所要表达的艺术信息。这样的内容能给欣赏客体无限的想象空间,甚至艺术的感染力冲出画面的局限,直逼创作者的情感空间,使创作者与欣赏者达到心灵的沟通,艺术感受的水乳交融。

一副刻字作品内容的选择也即主题的确立,要有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是创作者的情怀的抒发,是主体与客体撞击融合的产物,它的全部奥秘既是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界即“意”的具象化。意境的形成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之后所产生的外在表现。把源于生活的切身体验所产生的情愫用刻字的艺术形式完美的表达出来。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此景此情漂浮在我们眼前,情随景逸,使我们的创作冲动奔涌难塞。这样一副画面也为我们的设色、纹理的雕刻打下一个伏笔。再如“远山衔落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夕阳西下图,苍茫的群山若起若伏,绿色渐隐,留下的只有在夕阳余晖里勾勒的剪影。半落的夕阳,如血般挂在山头,仿佛一行归巢的倦鸟在余晖中飘过。如此的景致,如此的主题,必能使欣赏者的眼球及内心审美感受为你所捕获。

纵观几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不难发现,有些作者在刻字内容的选择上意境不够深邃悠远,缺少内涵,仿佛一张薄纸,略施小力即可攒透。其刀法、纹理、布局、设色可能都很优秀,刻字语言运用得也恰到好处,然而给欣赏者感觉却是少了厚度,象一张未拉满的弓,缺少张力,底气不足。单纯的把目光聚焦在作品的形式感上面,甚至为了单纯追求形式的美感,只求单一的拼凑汉字,挑选造型好的汉字进行组合,或牵强的偏旁部首的替代,如此作品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此作品必然缺失了中国艺术的高层次的意境美,是不足取的。多读书,喜诵唐诗宋词,多与古人合,久之必能水乳于前人艺术境界,也定能抽拔出具有雄厚积淀的刻字创作内容、主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书刻艺术之书境之美

刻字,简单解释即为雕刻汉字。然而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概念似乎不能完全诠释现代刻字的内涵。就象写字的概念,亦可解释为书写汉字,然而用写字来诠释书法的概念似乎力不从心。由此可推出现代刻字所刻的“字”的真正内涵是书法,所要雕刻的是高层次的书法艺术。既然表现对象是书法艺术,那么我们在书写、设计稿样时就应当用书法的规则、书法的艺术语言来表现。

从字体上讲,真、草、隶、篆、行皆可入版,线条上讲,要讲求长短、曲直、粗细、向背、甚至线条的枯润干湿都可在刻字当中得以表现。从章法上讲,应追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等等都是书法艺术语言,是造就书法意境美的元素。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书法艺术语言,彻悟到书法意境的感染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刻字作品。使观赏者不只欣赏到创作者的熟练刀法,精美的设色,同时还要品鉴到浓缩了的优秀的书法作品。书法艺术是刻字的深厚底垫和营养库。从书法艺术的大泽之中,现代刻字不断汲取着养料,在特定的空间下,现代刻字恒久不变的追求着中国书法的意境之美。

在现代刻字中,书法之意境,不能是孤立的、独秀的,书法在现代刻字中固然重要,然而现代刻字却不单单只是书法的表现的舞台。它的美,它的意境,是由多种因素构造而成。要使其为主题之内容服务,服从于内容的支配,协调于整个版面之中。比如我们的主题内容的意境是宁静的,悠远绵长的,优美的,华丽的,柔情的,清淡的,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般意境,则我们在选择书体以及在线条的运用上就要在风格上与之相匹配,或委婉清丽,或典雅隽永,或细腻精巧。比如我们的主题内容意境是苍茫的,粗犷的,厚重的,荒野的,质朴的,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般意境,则在书体及线条的选择上就该或沉实,或奔放,或悲怆,或遒劲豪迈。总之书法的意境关乎整个刻字作品的风格意境,切不可忽视主题内容所具有的风格特点,游离于整体版面意境。千篇一律以大篆来表达创作者多变的七情六欲的情愫,那么作品是不切主题的,不统一的,不完美的,不够耐人寻味的。

三、书刻艺术之画境之美

现代刻字在主题意境的统领之下,要有意识的围绕主题作文章。在版面的设计上,从画境中汲取养料,提炼精髓。在谋篇布局中要追求“疏与密、实与虚”;在艺术思想上要追求情感与意象的交融。其中的“情”是内涵于作品中的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意象”则是观照主体情感的心理形象,它是“形式”的层次深化,是具象的意态表现。现代刻字艺术是以汉字造型为基础的艺术形式,通过其独有的对书法艺术的再创作,利用汉字笔画的夸张、叠加、替代等独具特色的刻字语言,从二围空间走向三围的、立体的作品形式。这正是现代刻字与其他相关艺术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区别于传统刻字的显著特征。在现代刻字中,机理的表现是不容忽视的。斧凿之痕,刀刻之理,都能表现不同的主题意境。雄强的、粗犷的主题辅之以大刀阔斧的机理;阴柔的、细腻的主题动之以剥茧抽丝般的纹络,各自传达着创作主体的不同情感体验和情绪状态。

色彩在现代刻字对意境的营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主题意境的具体化。恰当的色彩的运用有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是判断一幅作品品位高低及作者修养的标准。色彩具有意象性,既作者可以对色彩进行主观意识的加工组织在画面上来表达作者想要表现的一种情感、状态,也可以说成是人本位的色彩,而不是简单的就色彩而色彩。

现代刻字的意境,首先产生于刻字艺术家创作冲动中意象的构设。主题艺术色彩构思,即是在意象构设中寻找表达情感思绪的最佳色彩样式,它决定着艺术家的审美选择。我们没理由在现代刻字艺术语言中忽略它的作用甚或是存在。学过色彩构成的人都知道色彩也有色彩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每一个色感正常的人都会感知的,例如一看到冷色调的颜色——绿、蓝 、湖蓝、紫等就会有一种通感想到水、天空、月亮、冰冷的、潮湿的、阴性的等,一看到暖色调的颜色就会想到火、太阳、沙漠、温暖的、干燥的、膨胀的等等。红色表达热烈的情绪,绿色表达充满生机的情绪,蓝色表达梦幻的情绪。这就是色彩所传达的情感,是我们可以在画面上充分利用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版面时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但是,酝酿中的意象并不是十分清晰的,而是在刻字艺术创作的具体操作中随形式的完成而逐渐显现,同时也伴随着作品进程而逐步完善。当刻字艺术作品满足了最初的构思,意境便在“象”与“意”达到的完美统一中表现出来。

现代刻字艺术是一种表意的构成形式,同时也是“意境”的营造过程。创作主体借鉴多艺术门类语言符号,熟练运用刻字独特的艺术元素,才能使完成的作品完美地传达出创作者的情感思绪。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现代刻字艺术作品中意境的营造。意境的美是现代刻字艺术高层次的、永恒的精神层面的追求。

姓名付贵才性别男

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63.09

籍贯 河北省

工作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学历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职称级别教授

邮编164300

研究方向 高校书法教学理论与实践;书法创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刻字作品入展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以及第二届国际刻字展, 《黑龙江省国际木雕艺术节》一等奖。

论文作者:付贵才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论书刻艺术中的意境美论文_付贵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