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休闲文化的结构与功能_文化论文

浅析休闲文化的结构与功能_文化论文

休闲文化结构及作用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用论文,结构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化正驱使世界进入地球村这样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而全球化在带给人类极为丰 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勾勒出新休闲文化的新型模式: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不分昼 夜的电视节目、琳琅满目的休闲商品、情意缠绵的流行歌曲、令人疯狂的摇滚劲舞、自 娱自乐的卡拉OK、目不暇接的时装新潮、眼花缭乱的数字化网络……生活节奏转换之快 ,流行内容更替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休闲文化已成为现代世界社会发展的一 个显著特征,即便是在中国,这种休闲文化的精神意识和内涵也正逐步渗透到城市化过 程中的街头巷尾,扎根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一、休闲文化

1.休闲文化

所谓休闲文化一般是指人们在工作、睡眠和其他必要的社会活动时间以外,将休闲时 间自由用于自我享受、调整和发展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休闲文化与人们 自由支配休闲时间的强度和方法密切相关,并反映在个人、家庭与社会群体在社会价值 认同、文化素质培养、文化品味追求、文化消费倾向等诸方面。休闲文化概念的提出, 不仅意味着现代休闲活动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且表明休闲活动的展开与人 类文化的交融又生成了新的文化层面,休闲文化成为21世纪高效的社会生活和优质的个 人生活的重要标志。

2.休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每个社会的文化都有主文化和亚文化之分。一个社会的主文化通常是指构成总体文化 的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那么,亚文化是什么呢?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看,“当在社 会的某一群体中形成一种既包括一些主文化的特征,也包括某些独特的文化要素的生活 方式时,他们这种群体的文化就叫做‘亚文化’。”(注:(美)戴维·波浦诺:《社会 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休闲文化从文化分类角度看就是一种亚文化。这是 因为休闲文化可以围绕人们的职业、社会等级、社区等种类形成诸多休闲群体文化样式 ,所以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往往会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以上的休闲亚文化区域中,并发展其 应有的作用,而且他们常常在一个时期或是一生中经历不同的休闲亚文化环境。休闲文 化作为一种亚文化类型,其明显的特征就是经常将自身的文化特点和要素传播到文化群 体之外,并从一个亚文化群体扩散到另一个亚文化群体中去,也可从一个亚文化区域渗 透到另一个亚文化区域,甚至可以影响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在世界文化的发 展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迪斯科文化突破国家界限和民族隔阂的束缚在世界范围 内的流行和扩散。迪斯科最初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纽约的同性恋者中间流行,并不为 社会公众所注意,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盛行于美国社会。在短短的10余年时 间里,迪斯科凭借着对个人表现、异常欢快、性感刺激、空想离奇、社会聚会和怪诞服 饰的追求,使迪斯科这种亚文化的体现方式很快跻身于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中去。自20 世纪70年代以后,迪斯科文化作为全新的休闲文化样式随着美国文化在全球的扩张而在 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并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登陆中国 ,强烈的音乐节奏、炽热的现场氛围、夸张的形体动作给人带来宣泄后的情感快乐,迪 斯科迅速为广大的人们所接受,成为许多青年人休闲时间娱乐生活的既定方式。

休闲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在价值观、风俗习惯诸方面往往会出现相对立的现象,所以, 有时人们又将亚文化称作对立文化。例如,在我国,以美国肯德基为代表的西式快餐亚 文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西式快餐 从根本上讲是与中式饮食文化相对立,虽然在对待洋快餐的问题上,常常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是,如今在上海,市中心的热闹地段,我们随时抬头都能看见肯德基红白 相间的醒目标志,而且已经建立了将近30家分店,每当周末肯德基快餐店大多是顾客满 堂,上校汉堡包、土豆泥、可口可乐,如同大米饭、白开水等传统食品和饮品一样,融 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以致上海成为国际上除美国的城市以外经营效益最好的城市 。可以说,西式快餐亚文化已经完全被上海人所接受。

工作是体现人为谋生而不得不活着的价值,休闲是表现人为自由发展自我、改善生活 质量而存在的价值。因此,如果把人的职业劳动看作是人格构架、职业精神和创造性功 能的体现阶段,那么,休闲则是人格培养、兴趣多元化发展和心态调整的准备阶段。从 文化心理学角度看,劳动和休闲是人格平衡发展、心态合理调整、智力健康发育、能力 全面提高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而关键在于掌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的合理节奏与协 调彼此的关系。

二、休闲文化结构

城市化过程推进休闲文化的高度发展,并要求休闲文化的结构与城市化的发展程度保 持总体的平衡。休闲文化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从层次结构上理解,分为社会 公共休闲文化、高雅休闲文化和大众娱乐文化3个层次;从空间结构上分析,分为家庭 、社区、社会公共场馆和网络虚拟空间4个区域。由于新经济革命的展开,从而使休闲 文化结构具有极其鲜明的立体化、多元化的时代特征。

1.休闲文化的层次结构

社会公共休闲文化、高雅休闲文化和大众娱乐文化构成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休闲文化系 统,其中社会公共文化和高雅文化代表着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休闲文化的品位和档次,而 大众娱乐文化体现的则是当地休闲文化的活力和特色。

(1)社会公共休闲文化。社会公共休闲文化通常是指城市或地区中的博物馆、图书馆、 美术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场馆为代表的城市休闲文化样式。社会公共休闲文化在休闲 文化层次中占主导地位,是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为人们提供日常休闲文化活动的主要渠 道,也是21世纪休闲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十分注重社会公共文化在人们休闲活动中的作用。北欧小国丹 麦人口仅有500余万,却拥有200多座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城市社会公 共文化的楷模。亚洲的日本也建有将近7000家各种类型的博物馆。鉴于文博事业在全球 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被称作是“博物馆的年代”,因为人们能够从这里汲取更多 的知识养分,了解更多的时代发展趋势,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近年来,国内城市社会公共文化建设也得到飞速发展,其中尤以上海为代表。20世纪9 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相继建成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修缮 了上海美术馆。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00余座,社会公共图书馆358所,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改善,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新颖的休闲文化 活动场所。例如,原来的上海博物馆每年接待参观人数仅有20余万人次,新建的上海博 物馆每年接待人数已激增到200余万。当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 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相比存在的不足。例如在伦敦,大致是每5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 ,上海大约50万人才有一座博物馆,相差将近10倍。此外,博物馆的种类也十分单一, 特别是有关自然科学和科技性的展馆更缺。

(2)高雅休闲文化。所谓高雅休闲文化是指“那些具有实验性、示范性、民族代表性的 艺术精品;那些表现重大题材,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创作;那些传播科学文 化知识的影片、著作。”(注:郑欣淼:《社会主义文化新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 6年。)高雅休闲文化是相对的,通常具有国际可比性,作为典型的艺术表现样式如歌剧 、交响乐、芭蕾舞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京剧、昆剧等。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不断趋 于健康,高雅休闲文化的发展正在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首先,传统的高雅艺术的表 现形式得到继承和发扬,人员的培养模式有了突破,如京剧演员开始具备了硕士学历, 这对作为国宝级剧种的持续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其次,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和 个人加大了对高雅文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了以上海大剧院为代表的一大批适合 举办高雅文化演出活动的场所,建立了一批按照国际惯例和符合文化市场运行原则的国 家与地方级的高雅艺术团体,建立了一批资助高雅文化艺术发展的基金,其中最富盛名 的是我国特大型企业——上海宝山钢铁集团设立的宝钢高雅艺术奖。再次,加强了中外 高雅文化的交流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观众对许多蜚声国际艺术舞台的艺术大 家已不再陌生,而且有机会坐在国内一流的剧场里欣赏他们的演出。无论在北京,还是 在上海,每年都有大量的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艺术团体前来 演出。高雅文化是休闲文化中的精品,伴随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雅文 化艺术的发展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

(3)大众娱乐文化。大众娱乐文化一般是指通俗的读物、音乐、舞蹈、影视作品,通俗 的艺术表现样式和文化活动方式。大众娱乐文化突出的表现形式是“快餐文化”和“流 行文化”的兴起,这与大众娱乐文化主要满足人们浅层的感官享受和精神慰籍密切相关 。

第一,通俗读物文化。不论中外,通俗性的报纸、刊物是现代社会的人们享受大众休 闲文化的渠道之一。社会的每个阶层也都锁定自己相应的通俗读物。如近年来数量急剧 增加的白领阶层的女性就非常钟情于各类时装、生活、健身、旅游、房屋装饰等休闲性 杂志。在欧美国家,通俗性的言情小说同样走俏休闲文化消费市场。以美国为例,每年 有4100万读者花费大约10亿美元购买言情小说。第二,通俗音乐和舞蹈文化。通俗音乐 包括流行音乐、摇滚乐等。人们十分熟悉的流行音乐,由于其尽情地抒发了普通人的喜 怒哀乐,所以它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人们情感寄托的载体。与流行音乐并行 发展的通俗舞蹈,如霹雳舞、太空舞、迪斯科等,作为外来的舞蹈品种,同样深受人们 的喜爱,早已成为我国众多青年人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尤其是迪斯科多年来经久不衰 ,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大众娱乐文化的顽强生命力。第三,影视文化。影视文化对人们的 休闲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而又深刻的。这不仅因为从时间上说,收看电视不论在国内 外都是人们首选的第一休闲活动方式,而且影视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伦 理道德等都会带来极其强烈的冲击。从美国电影《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在全球 掀起的旋风可见一斑。

2.休闲文化的空间结构

休闲文化空间结构主要由家庭、社区、社会公共娱乐场所和网络虚拟空间4大部分组成 。人们在这个休闲文化的空间结构上的任何一个节点的活动,都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 实现了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满足了休闲的需求。

(1)家庭——休闲活动的基本空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们从事休闲文化活动的 基本空间。人们每天日常的休闲活动及大部分的休闲时间都在这一空间完成,因此,驱 使人们越来越注重家庭休闲文化的质量,改善和优化家庭休闲文化环境。倘若一个家庭 缺乏休闲文化氛围,那么即使物质生活条件再优越,也好像是缺少生活的灵魂一样。家 庭休闲文化环境的构筑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休闲文化设施的准备。一个现代社会的家 庭,除了拥有满足生活享受的物质设施以外,还应有报刊书籍,配备能够进行家庭休闲 文化活动的音响设施、健身器材以及其他休闲设施。第二是休闲文化精神的确立。家庭 成员之间要造就一种轻松和愉悦的交流环境,形成一种平等和互信的融洽气氛,塑造一 种互勉和互助的精神风貌。第三是休闲文化情趣的培养。通过家庭成员参与养花、植草 、书法、绘画、烹饪、收藏等具体的自娱自乐的休闲活动,获得陶冶情操的休闲文化情 趣。

(2)社区——休闲活动延伸空间。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区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区域范围 内“围绕着其日常互相作用的方式而组织起来的人群。这些日常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像 住房、工作、购物、学校、教堂、政府和娱乐活动这样的行为和机构。”(注:(美)戴 维·波浦诺:《社会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社区休闲文化的功能就是通过 一系列休闲文化活动,着力于提高人们的社区意识,培养人们的社会公益精神,帮助人 们确立互助观念,改善居住区域的生活环境质量,使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休闲活动能够 得到有效的协调。在国际上,社区是构成休闲文化场所的主要空间节点,除了开展音乐 、舞蹈、戏剧等文化活动外,也举办阅读、讨论、讲座等活动,还有各种文化狂欢活动 等。在国内,社区文化建设在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形成了各种特色的社区休闲文化模 式。以上海社区文化建设为例,判断一个社区文化活动是否丰富和健康,有以下几方面 标准(注:夏禹龙等:《大都市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思考与上海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第一是经常组织居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和广 场文化活动。第二是社区拥有不少于4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中心和藏书1万册的图书馆。 居委会有15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室,并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化活动器材。第三是社 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文体活动场地尽可能向社区居民开放,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 局。第四是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健康卫生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第五是 抵制和禁止黄色、淫秽的文化制品。通过这些休闲文化活动,社区正在逐渐成为人们值 得信赖的休闲文化的精神家园。

(3)公共娱乐场馆——休闲活动的社会交叉空间。公共娱乐活动场馆主要指能够提供人 们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的酒吧、咖啡馆、茶馆、影剧院、保龄球馆、高尔夫球场等场 所。由于受到城市化过程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人际行为和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支 离破碎,并从传统的生活模式中分离出来了。譬如,一个城市中的现代白领可能在一个 地区上班,在另一个地区从事休闲娱乐活动,而在第三个地区吃饭和睡觉。这就说明了 现代社会的人们早已脱离了家庭——单位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 许多公司的白领人员,下班以后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到酒吧、咖啡馆等娱乐场所消磨时 间。近年来,这一现象也在上海的外企公司职员身上体现出来。每当晚上8点以后,不 少酒吧、啤酒城、咖啡馆、夜总会、保龄球馆等场所,就会迎来大批白领人员在此进行 休闲活动,或娱乐,或聊天,或埋怨,或发泄。根据对上海市民到酒吧去的目的的调查 ,65.09%是为了休息放松,31.54%是为了个人交际,10.9%是为了工作需要,5.65%是为 了消磨时间。显然,酒吧已成为上海市民个人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在上海,“最早的 是酒吧,最多的是茶吧,最少的是玩具吧,最前卫的是氧吧,最女性主义的是布吧,最 现代主义的是陶吧,最实惠的享乐主义是浴吧,”(注:李大伟:“上海休闲Bar”,《 新民晚报》,2000年7月15日,第21版。)吧类娱乐场所的迅速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公共休闲娱乐场馆在人们休闲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这一趋势。“吧”,是现代公 共娱乐休闲活动场馆发展的缩影。

(4)网络——休闲活动的虚拟娱乐空间。长久以来,人们受制于血缘、地缘、业缘等因 素的影响,休闲娱乐活动仅能够在家庭、社区和公共娱乐活动场馆等多个平面的空间展 开,而今,电脑网络的出现,使人类休闲活动的理念和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 拓展了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无论在何处,人们通过网络,就能随时在多维和无限宽广 的网络空间里,随意地进行娱乐。网络休闲空间为当代的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 休闲活动方式:第一,网络联系。借助电子邮件,人们真正感受到了“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的网络时代沟通渠道的畅通和便捷。第二,网上聊天。通过网络,人们可以 与国内外相识或不相识的网友,甚至可以与远在太空飞行的宇航员进行交流。这种交流 方式冲破了传统社交方式的固有缺陷和限制,扩大了人们社会交流的范围。第三,网上 影视。通过数字化技术,改善影视传播画面和音质效果,提高人们休闲文化活动的质量 。第四,网上游戏。网上游戏是一种虚拟娱乐活动,又被称为第五空间的游戏活动。在 传统的游戏活动,人物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局都是锁定的,参与者是被动的,而在网 络游戏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人物、事件进行重新设置,也即同一角色,可 以在不同的转折时期选择不同的行动模式。这对任何上网游戏的人来讲,都是一个充满 魅力的诱惑和挑战。

三、休闲文化的作用

1.休闲文化的传播作用

休闲文化具有可传递性,而且这种传递的速度和范围,借助于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 已经变得愈加迅速。20世纪90年代以前,巴黎时装界发布的服装流行趋势,一般相隔3 ~6个月才能在我国的服装市场上显现出来,而目前,我国的服装界大致与世界其他国 家的服装界在同一时刻就能感受到服饰文化的冲击,从而作出相应的市场反映。在电影 市场上,美国的电影文化如今也在第一时刻就对我国的观众产生影响。虽然我国的文化 价值观与美国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剧中人物设置、情景编排和社会伦理的认知方面 也有距离,但是却难以掩饰我国的观众对美国好莱坞娱乐影片产生的极大兴趣。电影《 廊桥遗梦》、《拯救大兵雷恩》、《泰坦尼克号》等巨片,在我国同样受到千百万观众 的广泛欢迎,致使票房收入屡创新高。日本电视卡通巨片《灌篮高手》近几年对我国中 小学生所产生的冲击波,至今仍然令人难以忘怀。美国学者丹尼尔·杰·切特罗姆曾经 指出:“文化和传媒的范畴不可避免地会重合,现代传媒已成为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 的观念和现实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注:丹尼尔·杰·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 国人的思想》,中国广播出版社,1991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在最大程度上 缩短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缩小了国家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休闲文化能够在全国范围, 乃至全球范围内更迅速地辐射、扩散和传播。

2.休闲文化的塑造作用

休闲文化的塑造功能其实是一种对人社会化的整合过程,当然,这种社会化塑造功能 ,并不抹煞也无法抹煞人的个性化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休闲文化的 塑造作用自然要积极强调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但是,在现实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 的确遇到不少新的问题,有待思考和解决。在我们这个对外开放的国度里,美国的好莱 坞影视文化正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标准、休闲活动形态,推向中国的千家万户 ,并在逐步冲击甚至瓦解中国人的固有文化传统,以致引起不可忽略的生活形态和价值 观的裂变。与此同时,美国的快餐文化也正通过各种强有力的促销手段,在中国的大地 上悄悄地培养起美国饮食文化的消费者。《经济学家》杂志认为,中国的消费者被“凯 伯瑞巧克力、美国饼干、麦氏咖啡、美国CPC公司的可诺尔鸡汤所诱惑;烟民们也正被 万宝路、沙龙和幸运财的香烟广告所陶醉;至于那些喜爱杯中物的人,则应邀去打开一 罐罐澳大利亚弗斯特、丹麦卡尔斯伯格或菲律宾圣米果等品牌的啤酒;而百货公司在贩 卖雅诗兰黛化妆品、伦敦吉福斯—霍克斯牌鞋,以及路易威登皮包。”(注:(美)约翰 ·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外文出版社等,1996年。)当然,这种影响尽管从表面 上看是属于技术性的,然而,在本质上显示的是休闲文化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塑造和渗透 。虽然我们不能为了抵制外来休闲文化的影响,而紧闭对外开放的大门,重心退回到闭 关锁国的历史状态里去,但是,确实应对休闲文化强大的整合力和巨大的影响力进行冷 静反思。

3.休闲文化的凝聚作用

休闲文化对社会群体的凝聚作用不是抽象的,而是以观念、行为、活动方式为表现方 式。通常情况下,休闲文化对群体的影响往往是以社会阶层、年龄阶层或是心理阶层等 为范围进行划分的,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说法,也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休闲 文化对群体的凝聚力作用。“从经济上说,毫无疑问只有两种等级,富人和穷人。但从 社会等级角度看,有一整个由各种阶层组成的等级制度。每一个等级的成员从各自的童 年时代习得的风范和传统不但大相径庭——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他们终其一生都 很难改变这些东西。要从一个人出生的等级逃离,从文化意义上讲,非常困难。”(注 :(美)保罗·福塞尔:《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在现代社会,人如果不属于一定的群体或集团,就无法参加社会活动。

对同一种休闲活动方式,不同的阶层或群体有各自相应的选择倾向,表面上看来,不 同群体的选择态度仅仅表现为单纯行为的差异,而在实质上,选择的倾向性是受到文化 指令的深刻影响和严格制约的,是各自的文化核对相应群体和集团的强烈吸引所致,从 而造成群体之间活动表现方式的差异性。例如在我国,同样是在空闲时间打牌,白领阶 层由于知识层次较高,喜欢打桥牌的人数也比较多,鉴于打桥牌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选择清静优雅的场所无可厚非。可是,转换一个视角看,即便是打麻将和扑克牌,白领 人士也喜爱显示玩高雅的文化感觉,找一些主题酒吧或是茶馆作为休闲活动的场所,以 显示与众不同的活动方式。而工薪族尽管更喜欢打麻将和扑克牌,然而通常都到就近地 段普通的棋牌室进行。虽然这些活动场所环境条件差些,声音也相当嘈杂,但是,却丝 毫无损于他们的半点玩兴。由此可见,群体和阶层对休闲文化的凝聚作用都有明确的归 属感和认同感。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休闲文化对群体吸引力的最终表现结果 就是这种差异性。

4.休闲文化的陶冶作用

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人们都十分注重休闲文化对自我精神的陶冶作用。只是由于东 西方社会观念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人们选择的途径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在英国, 人们的周末时间习惯于去的场所就是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英国人非常看重博物馆的教化 作用。在俄罗斯,人们则把歌剧和芭蕾舞看作在休闲时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 。即使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但是,只要有机会,人们 还是愿意前往歌剧院欣赏俄罗斯艺术家的精彩演出,而且还要穿戴整齐。这不仅是对高 雅艺术的崇敬,对艺术家的尊重,而且是珍惜休闲文化对自身素养陶冶的作用。

在中国,当人们利用闲暇时间纷纷投身于自然,游历名山大川时,我们依然能十分轻 易地发现在很多情形下,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审美心态,并将这 种意识熔入到人们对人生境界的演绎中去。如观山、赏水和看树,便会由山的高大雄伟 引申出人格的崇高完美,从水的浩瀚无垠联想到人的胸襟的坦荡博大,从青松翠柏的不 畏严寒推导出人应该具有的高风亮节的品德,进而挖掘出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人格意 味。显然,人们在旅游途中尽情赞美自然山水的同时,也赋予了自然以人格化的内涵, 这就典型地透视出传统人文精神与自然之物互化和渗透的休闲娱乐理念在当代人身上的 反映和延续,从中不难看出传统文化对当代人寄情于山水,寓志于自然的休闲娱乐意识 的影响。

标签:;  ;  ;  ;  ;  

浅析休闲文化的结构与功能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