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评价护理标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实施护理标示的95例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未实施护理标示的96例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实施护理标示后,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2%,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2.22±0.81)分、手术时间(65.50±15.50)min,与对照组(5.50±0.85)分、(88.45±13.78)min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为94.7%,对照组为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标示能够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几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护理标示;视觉模拟评分;护理满意度
当前手术室中实施的手术种类复杂多样,巡回护士与医师发生接触性操作并非无菌接触,无法真正做到无菌接触,造成手术创口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之中,创口感染。为推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发展,为其持续改进提供借鉴参考,本次研对护理标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某院实施护理标示的95例患者,男性48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45.5±.5)岁,手术类型:骨科手术35例、泌尿系手术28例、妇产科手术20例、耳鼻喉科手术12例。选择同期未实施护理标示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45.0±3.0)岁,手术类型:骨科手术34例、泌尿系手术27例、妇产科手术21例、耳鼻喉科手术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基础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标示内容:
⑴患者个人信息标示。向患者发放一个护理标识卡并佩戴在其手腕部位,卡片主要记载患者病症类型、治疗进展、用药信息以及将要实施的手术类型等内容,并且在卡片的显著位置上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标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快速识别患者的个人信息。⑵药物不良反应标示。在药物不良反应标示中,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用药之后所存在的不良反应现象以及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药物种类。⑶输液、引流管道标示。在患者所涉及的管道醒目位置标记出该管道的具体功能以及详细的使用时间,以确保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时不会发生使用错误等情形。⑷药物警示标示。为了能够确保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安全性,护理人员应采用不同颜色来对多种药物名称、使用方法、用药时间和剂量等关键内容进行标注。⑸手术室空间标示。为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需要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控工作中采用手术室空间标示来对污染区以及无菌区做出明确区分,提醒患者家属以及巡回护理予以高度关注。⑹手术室设备标示。在设备醒目位置张贴手术室设备标示,准确记录设备维护保养时间、保养次数、使用注意事项、操作技巧等内容,确保手术过程中各种设备能够得到最合理使用[7]。⑺警示标示。在手术室门口的显著位置上设置警示标示,通过该表示来体现出手术的进度,预期手术完成时间等,为患者家属自我防护提供帮助。
1.3 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手术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为临床观察指标。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共计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71~85分为满意、61~70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或均数的比较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x±s)表示,计数资料或率的比较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
2 结果
表1结果显示:⑴两组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⑵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⑶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在梳理当前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之后,本次研究将过往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为如下几点:⑴缺乏清晰而明确的药物标示,继而导致护理人员在患者用药过程中经常出现用错药物情形,继而可能由错误用药而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⑵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体位放不当,而手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结束,由此出现褥疮等不良事件。⑶医师或者是护理人员在操作设备过程中由于不当的操作行为而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例如:电刀使用过程中灼伤患者病变部位周围组织等,继而降低手术治疗效果,并增加患者术后用药种类及延长其各项生理功能恢复时间[10]。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通过实施护理标示,护理人员能够明确具体的护理细节内容及注意事项,医师则可以通过该标示熟知患者实际情况,手术治疗前后患者均可以得到全面照顾,其护理风险发生率仅为3.2%,而未实施护理标示的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则高达
15.6%。同时护理标示的使用还可以提高医生、手术室护理、巡回护士配合默契程度,患者VAS评分(2.22±0.81)分、手术时间(65.50±15.50)min,相较于对照组的(5.50±0.85)分、(88.45±13.78)min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而患者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更是遥遥领先,为94.7%,同期对照组仅为81.3%,结果表明护理标示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素珍,王琼瑛.护理标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2(21):139-140.
[2]李小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20(18):2875-2876.
[3]刘海霞,刘秀梅,李秀琼.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5,11(4):54-55.
[4]高阳,高薇.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5(20):3101-3102.
[5]李莉.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36):97-99.
论文作者:谢艳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风险控制论文; 风险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