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700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手术及预后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 月至2015 年12 月收治的慢性阑尾炎患者46 例,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各23 例,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均采取手术切除阑尾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分析,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随访观察,治疗组术后切口疼痛、腹腔内出血、粘连性肠梗阻及腹腔脓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手术疗法是慢性阑尾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要做好术前的检查与诊断,严格术中操作,这样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慢性阑尾炎;临床诊断;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56-01
慢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慢性阑尾炎是一种由阑尾急性炎症所导致的慢性后遗症,患者临床多出现阑尾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以及与周围组织粘连等病症。目前,手术疗法是慢性阑尾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在术前应做好检查与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诊断依据。目前,临床针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治尚无特异性的标准,大多根据患者综合检查的结果,进行排除性诊断和治疗性诊断,患者确诊后一般采用西医治疗方法。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医学已成功研究出一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并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我院对2014 年12 月至2015年12 月收治的经X 线钡剂灌肠、超声检查确诊的46例慢性阑尾炎患者,给予传统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共收治60例慢性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5~72岁,平均(38.5±5.6)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18.3±2.6)月。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3~71岁,平均(36.9±5.3)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17.3±1.9)月。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腹部x线可见阑尾内部有粪石;有急性阑尾炎病史;右下腹长期出现反复性疼痛,剧烈运动或饮食不当即可诱发。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既往病史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照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切除方法进行治疗,行麦氏切口,分离系膜,结扎动脉,行阑尾切除术,荷包缝合包埋残端,确认手术完毕后关腹缝合。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以腹腔镜进腹,游离阑尾系膜,切断阑尾根部,以电灼处理残端。全组患者均经X 线钡剂灌肠、全消化道造影或腹部CT 检查确诊,已婚女患者均作妇科会诊,排除腹内其他疾患。麻醉一般采用硬膜外或基础麻醉;其中麦氏切口63 例,右下腹直肌右旁切口23 例,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6 例;术中一期切除阑尾,发现腹内同时存在其他疾患时尽量一并处理;术后合理、适当使用抗生素。
1.3诊断标准
按照以下慢性阑尾炎诊断标准:患者在剧烈运动或饮食后常出现右下腹部疼痛,且疼痛长期反复出现。患者有急性阑尾炎发作病史,常伴有右下腹部疼痛,患者阑尾造影显示慢性炎症。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阑尾管腔结缔组织增生,管壁狭窄,管腔内有粪石,并与周围组织粘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手术时间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30 例患者中,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其中2 例腹痛,1例组织粘连。对照组30 例患者中,7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3.3%,其中4 例腹痛,3例组织粘连。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阑尾管腔狭长且易扭曲,其内异物易发生梗阻,管壁内存在大量的淋巴组织,尾端游离活动度大,终末动脉易致血运障碍等,因此容易发生炎症。而大部分的慢性阑尾炎是由急性阑尾炎转变成的,只有少数患者在发病一开始便呈现出慢性状态;病理改变有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粘连等[1]. 临床症状不如急性阑尾炎典型,常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且易与右下腹部的其他一些慢性疾病混淆,临床诊治方面颇为棘手;反复发作后易形成粘连甚至包裹,阑尾根部位置也易变异,给手术带来一定难度。
临床慢性阑尾炎常分为慢性梗阻性阑尾炎与反复间歇发作性阑尾炎,两种类型的慢性阑尾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存在较大差异。反复间歇发作性阑尾炎患者临床症状较为明显,而慢性梗阻性阑尾炎患者临床症状大多并不明显,临床易造成漏诊和误诊。[2].在临床诊断慢性梗阻性阑尾炎患者时,可通过钡剂造影诊断慢性梗阻性阑尾炎。
为了确保能够顺利进行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要做好术前诊断。该病的诊断要点有以下几方面,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发作史,曾经出现过阑尾周围脓肿情况反复发作,能够明确诊断;不存在典型的发作史,右下腹痛反复发作,且有固定性压痛出现件;行X 线钡剂灌肠、全消造影或腹部C丁检查,X 线征象为阑尾显影中断、扭曲、僵硬变形、钙化,钡剂灌肠的作用为可明确压痛点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可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盲肠结核或癌肿等疾病相鉴别;超声检查可排除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女性的慢性附件炎及慢性泌尿系感染及结石等炎症性疾病。阑尾闭塞不显影,钡剂排空延缓超过7 h2,阑尾显影处固定压痛等;有明确的诊断及确诊史;对于合并其他的腹内疾病能够明确排除。
对于阑尾周围发生粘连的患者,应进行严格仔细的分离,直达阑尾根部。[3].阑尾位置变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扩大切口,盲肠后位、后腹膜内和盲肠壁内阑尾可在条索状物表面切开寻找,在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到肠管和输卵管;盆位或肝下阑尾时,可采取逆行切除或浆肌层下剥除的方法切除阑尾,可采取逆行切除或浆肌层下剥除的方法切除阑尾;操作宜轻柔,切忌粗暴地钳夹肠管以免造成肠管损伤,不要过多扰动腹腔,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亢进导致神经源性休克和增加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综上所述,手术疗法是慢性阑尾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要做好术前的检查与诊断,严格术中操作,这样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周小勇.92 例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124.
[2]党利忠.慢性阑尾炎80 例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10.
[2]陈少华.慢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579-580.
论文作者:任国臣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阑尾炎论文; 阑尾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切口论文; 对照组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