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系统建设现状与发展论文_周永刚

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系统建设现状与发展论文_周永刚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智能电网的发展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电力营销体系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处于市场机制下的智能电网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输电和配电,并且在市场中取得越来越强的竞争力。文章就智能电网中的网络化电力营销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发展趋势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营销;现状与发展

0 引言

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扩大,信息化建设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平台。智能电网能够更加合理地实现配电和输电等环节的优化,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的特点

1.1 智能电网与智能用电

智能电网是指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基础上,将先进的传感与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在智能电网的环境下,依靠先进的控制与测量技术、快速且大容量的储能技术、高速的通信方式,能够实现市场计量公正准确、对用电数据实时采集、多种多样的收费方式、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从而建立供电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新型关系,这种用电模式就是智能用电。在这种用电模式下,供电网络和用电用户端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供电公司可以对用电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来指导用户用电,进而使电力资源达到最佳配置状态,有效提高用电效率和可靠性,同时能降低用电成本。智能用电的主要特点为技术先进、灵活互动、友好开放、经济高效、服务多样。

1.2 智能电网对电力营销的影响

电力营销理念随着电力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大致经历了从电力生产观念、电力产品观念、电力推销观念、电力市场营销观念和电力市场社会营销观念等5个阶段。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电力营销已很难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为充分发挥未来智能能源供应体系的作用,优化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系统,提高电力市场运行效率,实现客户与电网企业高度信息化的实时互动,智能电网背景下的智能化电力营销体系势在必行。

1.3 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建设

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背景下,以传统的电力市场营销为基础,结合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提出并构建了面向电力需求侧的双向互动智能化营销模式。该模式包含客户知识管理、客户负荷管控、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资源价值评价5个子模块,并以智能控制中心、智能交互终端、通信网络、数据挖掘等智能设备为硬件支持,以期实现供电企业与客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满足智能电网下智能用电对技术先进、经济高效、服务多样、灵活互动和友好开放的要求。

2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建设现状

2.1 传统营销到智能营销的转变

从传统电网运行方式到智能电网的改革必然要求电力营销的变革与之相适应。多年以来,电力企业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使得企业的电力营销观念是以生产为导向的,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还没有完成从产品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电力企业为了完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通过市场机制的智能电网,能够有效的实现生产电能到输变电传输以及到终端消费全过程每个环节的市场竞争。通过经济杠杆可以实现能源配置的优化以及达到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目的;通过价格信号则能够有效的平衡电力生产、输变电以及终端用户的消费行为。由于智能电网的框架、技术标准和配套政策等都处于探索初创阶段,因此,只能电网对于电力营销还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只能结合智能电网的特性、未来发展趋势和分布式电源对传统电网的影响来进行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初期,电力企业对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概念很陌生,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而且存在硬软件投资不平衡、示范工程较多等问题。另外,在不同时期,为了满足业务需要,电网企业开展了大量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形成了目前多种营销业务系统同时存在的现状,由于缺乏合理规划、数据整合,导致各个系统之间信息系统不畅、业务开展困难,造成大量信息孤岛,无法有效发挥系统的优势。

与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项目相比,电力营销信息化的优势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信息处理的统一化与标准化上。但是由于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在相关标准与营销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方面,无法跟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目前,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制机制等,均无法适应电力营销信息化的发展。此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业务流程繁杂,信息及资金滞留时间过长,无法及时共享信息,对企业管理决策的支持力度不够。

3 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系统建设的发展

3.1 智能电网信息化平台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

信息化建设是智能电网的一项重要内容,电力营销可以依托电网信息化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营销决策系统。营销决策系统应该对用户的用电情况及时准确采集,再采用计算模型对不同用户的月度、年度用电量和负荷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以划分不同的用户类型,同时对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预测其可能的用电需求,进而制定合理的供电计划。而在服务端应建立与用户互动沟通的渠道,对用户提出的需求息进行汇总分析,对用户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分析。建立用户需求导向模型,对需求进行实施成本及可行性分析,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通过建立评价体系来自动对相应的服务进行评价,也可以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价,还可以帮助用户分析合理的用电模式和选择合适的电价类别,为其提供节省电费的建议,根据用户电量突变情况提醒用户是否存在设备缺陷等。

3.2 建立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客户管理体系

电力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环境,通过对客户数据的有效采集,在知识挖掘与发现、人工智能等工具的帮助下,充分实现企业市场运营、销售管理、客户服务和支持等经营流程信息化,并借助客户关系管理各环节的分析、建模及评估,洞察企业内部的优势和不足,觉察外部风险,抓住市场契机,实现客户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企业决策能力、决策效率以及决策的正确性,并保持企业和客户间的良好关系,实现企业利润和客户利益最大化的新型营销理念、管理机制和工作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关系,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3 利用智能电网优化电力企业资源配置

随着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的落实,供电企业也应该积极倡导“绿色电力”的观念,利用需求侧管理技术,引导用户节约用电,同时通过深入掌握用户需求,制定出科学的电力错峰、避峰和有序用电方案,给用电企业以合理的生产建议。还有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违规建设企业、淘汰类企业的用电,这样可以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还可以优化电力资源配置。随着新能源发电,利用需求侧管理更加有利于新能源电力和传统电力的调度,进一步节约发电成本。

总结

智能电网的全面推广,需要建立相配套智能化管理体系,其中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也是题中之义。探索在新供电环境下的电力营销策略,建立新的电力营销理念,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利用先进的硬件设施建立电网信息化平台,以实现客户知识的实时分析、数据挖掘、智能响应以及数据库更新,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客户知识管理模式、客户负荷管控策略、客户信用评价标准、客户关系管理策略以及客户资源价值评价准则,以确保电力营销智能化系统的有效落地和高效执行,从而实现供电企业与用户的双赢,这是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董朝阳.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15)

[2]甘志清.浅谈电网系统的信息化[J].广东科技2010(11):116-118.

[3]刘相增.智能电网下的网络化电力营销发展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190-191

论文作者:周永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系统建设现状与发展论文_周永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